1.亚运城综合体育馆
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包括体操馆、台球馆、壁球馆及广州亚运历史博物馆,赛后将成为广州新城集体育、商业、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综合体,服务于市民。其中,体操馆设固定观众席位6233个,赛后可改造为8000座篮球馆,具有多种功能灵活性。为适应表现体操这一颇具艺术魅力的体育项目的需要,该馆的设计构思凸显了“飘逸彩带”的主题,用流动的线条展现岭南建筑轻灵飘逸的神韵,打造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建筑造型新颖独特,具有强烈标志性。而且结构复杂多变,使用多种工程新技术和多种节能新技术,减少能耗,绿色环保,屋面雨水可以收集再利用。
2.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
位于大学城体育与信息共享区的广州自行车轮滑极限运动中心包括自行车馆、轮滑场、极限运动中心区等。该中心的设计充分结合了举办项目的特点,采用蕴含极限运动之极、共享之核、速度/力量/技巧之旋、风尚潮流之风的“极、核、旋、风”理念。其中,自行车馆的造型设计充分考虑了南方地区湿热多雨的特点,借鉴骑楼街的做法,在东西向设计了遮阴外廊。
3.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是亚运会游泳跳水项目的主要比赛场馆,将举行游泳、跳水和现代五项游泳比赛及亚残会游泳比赛,赛后将作为国家南方训练基地,满足国家队冬训及亚运会之后举行重大赛事的要求。该馆总坐席数为4584座,分别设置了标准比赛池(含移动池岸)、训练池、跳水池。其设计力求与原基地环境相协调,总体布局上延续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游泳馆主体造型采用双色螺旋流动造型,主体建筑白色和蓝色相间,既巧妙地隐喻了广州“云山珠水”的城市地理特征,又是对主体育场“飘带”曲线的延续。同时通过相互穿插流动造型,结合建筑朝向,很好的满足了建筑内部空间高度、采光通风、建筑节能以及合理布置设备管道的需求。
4.南沙体育馆
南沙体育馆是亚运会武术比赛场馆,因此在设计上场馆也体现了中国武术的意境。南沙体育馆的外壳分九个曲面单元,单元间片片层叠,并分为南北两组以比赛大厅圆心为中心呈螺旋放射状展开。这种富有动感的设计隐喻了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阴阳俱合,天人合一”。同时结合广东海洋文化的特征,借鉴了富有肌理变化的“海螺”外壳作为造型设计的意向。
5.广州亚运会网球馆中心
广州亚运会网球馆中心位于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西北面,总建筑面3350平方米,可容纳10000名观众。
6.广州体育学院体育馆
亚运广州体育学院体育馆位于广州大道北广州体育学院河东片区内,总建筑面积约14500平方米,能容纳约5000观众,中地下室1500平方米,地上主体工程13000平方米,室外配套工程2800平方米,并配有120个汽车位,200个自行车位。项目总投资590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00万元。
7.广州飞碟训练中心
广州飞碟训练中心位于增城市派潭镇榕树吓村,临近广州北部生态旅游区,处于增城市的都市农业与旅游生态发展圈核心位置。该项目包括飞碟靶场、主体建筑、赛事辅助区域三个部分,将承担2010年亚运会飞碟多向、双向、双多向射击比赛,满足亚运会的比赛需要。亚运会结束后,该中心将作为广州市射击射箭运动基地,也将作为国家射击队及广东省射击队的冬训基地,并向公众开放。
8.黄埔体育中心体育馆
黄埔区体育中心体育馆是广州第16届亚运会的场馆之一,坐落在区体育中心的东北面,建筑面积1.8万多平方米,建筑高度为22.4米。体育馆由比赛馆和训练馆组成,可容纳近5000名观众,建成后将成为亚运会男子篮球小组赛的场馆。体育馆的外观设计用“蕉叶”、“阔叶”和“艳阳”相辅相成,充满现代技术美感
9.广州棋院
广州棋院新址北面毗邻美丽的白云山风景区,而西面则紧靠静谧的麓湖,可谓是依山傍水,新广州棋院于广州亚运期间,承办围棋、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所有比赛。棋院主要将由一个1000平米的大型比赛场馆,以及两个500平米和三个100平米的中小型场馆组成。亚运会后,广州棋院将承接各类型的棋类赛事以及棋牌运动的培训重任。此外,参考日本棋院的设计,广州棋院内将会有餐饮住宿和地下停车场的配套。
10.广州大学城各高校体育场馆
广州大学城中心体育场 = 足球,橄榄球,田径
华南师范大学 = 羽毛球主馆,游泳主馆
中山大学 = 排球主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排球主馆
广州中医药大学 = 武术比赛主馆
广东药学院 = 健美赛主馆
华南理工大学 = 乒乓球主馆
广东工业大学 = 篮球主馆
广州大学 = 篮球主馆
广州亚运会17个比赛场馆介绍:
--1、广州体育馆 广州体育馆位于广州新广从公路原白云苗圃地段,项目占地约24万平方米,其中约8万平方米作体育馆建设用地,6万平方米作体育公园,8万平方米作运动员村,2万平方米为市政规划道路。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
--2、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东圃镇广东奥林匹克中心南部,占地30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80012人。
--3、广州天河体育中心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位于天河区东部,地处广州市金融商业中心地带,总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是广州目前最大的体育场地。它始建于1987年,当年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目前,天河体育中心扩建工程正在进行中,2010年将作为亚运会足球馆、羽毛球馆和水球比赛场馆。
--4、越秀山体育场 越秀山体育场建于1950年,场内拥有三万名观众座位,曾主办过第六届、第九届全运会男、女子足球比赛。
--5、广东省体育馆 广东省体育馆(二沙头体育训练基地)位于珠江河畔二沙岛。1955年动工兴建,初名“广州国际体育俱乐部”,为市属场地。1956年9月交付使用时,改名“广州体育俱乐部”。
--6、广东省人民体育场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地处广州市中心,紧靠地铁出口,连接中山三路、较场西路、较场东路,交通便利。足球场草地平整,青绿茂盛,看台视野开阔,观看比赛效果良好,己成为一个深受群众欢迎的比赛场地。
--7、燕子岗体育场 燕子岗体育场位于海珠区江燕路,包括3个足球场、4个室内标准网球场、5个室内乒乓球场、6个室内羽毛球、篮球场及多种健身设施。曾经作为九运会的足球训练场所。
--8、沙面网球场 沙面网球场位于环境清新的沙面,毗邻白天鹅宾馆和外国领事馆区。
--9、黄埔体育中心 黄埔体育中心是黄埔区城市建设重要的配套设施,距九届全运会主赛场——黄村体育场仅几公里,曾承办九运会的部分比赛项目。
--10、广东国际划船中心 广东国际划船中心坐落在广州市白云区竹料镇,是广东省体育局的船艇训练基地,九运会的赛艇、皮划艇比赛在这里举行。划船中心占地106公顷,投资2.5亿元,建成长2500米、宽162米的人工赛艇湖。
--11、芳村体育中心 芳村区体育中心位于广州市芳村区花地河以西的增窖村,北连60米宽直达南海桂城的龙溪路,交通极为便利。
--12、大学城体育场馆 2010年广州亚运会40多个比赛项目中,大多数的比赛和训练都将安排在广州高校和大学城各校区的体育场馆进行。而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作为新建的地区性体育中心,将高标准建设8个体育馆和1个体育场,全部安排用于亚运会的比赛和训练。
--13、花都新体育馆 花都区亚运会新体育馆建设选址定于花都区风神大道西南侧,总用地面积约113亩,东距花都区政府仅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球馆主要承接举办亚运会的篮球比赛。
--14、花都区体育中心体育场 花都区体育中心占地14万平方米,投资1.5亿元,内设1个有2万个座位的体育场。
--15、番禺英东体育馆 英东体育馆与英东体育场相邻,建于1987年,建筑面积9900平方米。
--16、番禺英东体育场 番禺英东体育场于1986年11月动工,1988年3月竣工,占地面积3.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场中央是一个面积105X68米绿茵的足球场,环绕足球场设有8条红色塑料跑道400米的标准田径场。
--17、宝岗体育场 海珠区宝岗体育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宝岗大道新凤祥大街93号,占地面积24283平方米,内设主席台,2000多个观众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