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粗心的原因以及解决策略
很多家长和孩子认为:“粗心”只能算是个人人都有可能犯的小毛病,因为粗心不是不会啊,既然不是不会,就不能算是大毛病,当然也就不太值得让人担忧。况且谁都会粗心,谁都免不了出错,在这样的自我安慰的意识中,对“粗心”的放纵和宽容也就让孩子粗心的习惯越来越难以改正。像“这些题目我都会,这次本来应该考100分!就只是我粗心错了一道题!” “我的孩子这回要不是因为粗心,能考100分呢!”“他因为粗心被扣了1分,要不成绩能在班里排到第一”之类的话,家长常说,孩子也常说。话里表面上很多遗憾和埋怨,但语气中又透出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这是一种孩子和家长一起给成绩不理想找的借口,是对自己的心理安慰,没有认识到粗心是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基础不扎实,对知识的掌握不全面的表现。家长和孩子应该摒弃这种找借口的思想,应该认识到粗心的危害和严重性,家长应认真帮助孩子找到粗心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一、 粗心的危害和对待粗心应该具有的观念
(一)粗心的危害
1、 粗心比无知更糟糕。
一道题结果不对,通常会有两种原因:
第一种:完全是由于不会。
第二种:不是由于不会而导致的错误。
比如:经常有的孩子在做题时多个0;或者少写单位了;或者小数点的位置错了;或者上边一行是23,换了行以后就28;或者把一个关键字写漏了……
而最令人遗憾的是,父母在指导孩子学习的时候,看到一道题目不会做,往往批评和指责更严厉一些,“你是怎么搞的,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不来?!”
而要是由于粗心而造成的丢分现象,则常会用相对缓和的口气说:“唉,怎么这么不小心,如果这样这样,你不就做对了吗?”“下回要注意啊!”
殊不知,在对待这两种不同的现象上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孩子放松了对“粗心”的警惕,忽视了对“粗心”的分析,削弱了对“粗心”危害的认识。卢梭有句话很精辟:“人之所以犯错误,不是因为他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以为什么都懂。”
一个概念,从无知到有知的改变是很容易的,而一种“粗心”的现象却是可以经常不断重复发生的。不怕“无知”,因为不会的可以学会,不懂的可以学懂,而“粗心”就可怕了,一次再一次毫无顾忌地草率地“粗心”,也就一次再一次痛苦地做错,从而浪费许多时间,丧失了许多可能的机会。 所以粗心比无知还可怕,更糟糕。粗心是由于对粗心的无知造成的。
2、粗心会养成习惯,一旦形成习惯,就不好改变了。
由于对“粗心”的忽视,粗心一次次地在学习中出现,慢慢地“粗心”成了一种惯性,而自己还是不能清醒地认识。
许多同学都曾经经历这样的情况,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自以为这次考试成绩应该不错,可结果又是不尽如人意,很多是由于“粗心”造成的问题,虽然只是“粗心”而已,但不理想的结果往往会对自己丧失信心,会认为自己再用功,学
习成绩也不可能得到提高。那么在这个时候,孩子的自信心会逐渐遭到了打击,对学习就逐渐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试想,“缺乏斗志”怎么可能成功?所以“粗心”一旦形成惯性,变成习惯,就再也不好改变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大家都太熟悉了。为什么有的人从小到大,还总爱丢钥匙、钱包。只要仔细留意,但凡事业有成的人,哪个做事不是严谨细致,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大大咧咧的人,也是“粗中有细”。
古希腊有句名言,“性格即命运”,那么性格是如何养成的呢?是习惯!那么“习惯”又是如何养成的呢?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反复。
这就是教育家为什么会强调的一点——“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这句话的原因!
所以“粗心”是一种很糟糕的现象,如果不幸成为你个性的一部分的话,成功的可能性必然会大打折扣。
(二) 对待粗心应该具有的观念
1、粗心不是小缺点,是大错误。
家长在聊起或批评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说:“我的孩子成绩不错,但有个小缺点就是粗心……”
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每件事情都会有不足,世界也不是完美的,因为有不足,这个世界才会进步,人也一样。有时候,人的缺点在某些时候是缺陷,有时候可能就是优点,所以我们常说:个性无好坏。打个比方来说,一个人爱发脾气,这应该算是缺点,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忍受,甚至可以原谅这个缺点的,但发了脾气就去打人,这就是错误了。而这样的错误是应该被追究的,是需要被改正的。
缺点可以不追究,但错误一定要被追究,要求做出改正!大家可以容易发现“缺点”和“错误”的区别,但由于它们常常很相似,我们往往会把它们混淆,经常把“错误”当“缺点”。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我们思想里对“粗心”的危害认识不足,对“粗心”的属性认识不清,才会造成了我们对“粗心”的忽视,对“粗心”的宽容,甚至对“粗心”的
放纵。
综上所述,想要解决“粗心”这个问题,如果在思想上没有足够、正确和清醒的认识,那么“粗心”的问题是解决不好的,它会像幽灵一样随时出现,会销蚀本已拥有的成就,更会妨碍将可能获得的成就。
“粗心就是错误”的论点或许有些偏激,但是有道理的。至于“粗心”造成的后果有时候表现的不是很大,但无论如何我们对“粗心”的关注都应该非常警惕和严肃。
2、“粗心”的现象绝不是“写错字”,“抄错行”这么简单 ,“粗心”反映的是学习上的“盲点”和“漏洞”。
我们前面谈到,一道题目做错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是不会,二是粗心。很多学生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拿到一道题目的时候,想了好半天没有想出来,这时候别人给了一个小小的暗示,好了,一下子就做出来了。还有在考试的时候怎么也想不起来,下了考场,得,想起来了!这样的现象该算什么呢?算不会吧,有点委屈!算会吗?可又不是!所以很多学生就对自己宽慰地说,没有好好琢磨,“粗心”了一下,所以就没有做出来。而实际上,由于对概念掌握不够精通,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不能正确解决题目,而这实际上就是不会!是学习上的“盲点”,在学习上有多少这样关键的漏洞往往会被“粗心”这个词给掩盖了。
二、孩子粗心,怎么解决?
(一)方法一:帮助孩子建立平时要及时找到“粗心点”的责任意识。
很多孩子粗心,是因为孩子过分的关注难题、大题,对容易题、小题上的粗心自己却忽略不计,从来没有去找过自己的“粗心点”(也就是“易错点”)在哪里。考试一般都不会全是难题,一般来讲,一次考试,难题-中等题-容易题的比例为3:1:1,所以,舍易求难,得不偿失。所以很多孩子很聪明,反应很敏捷,但是考试却总考不好,为什么?因为他在阴沟里翻了船。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并加以足够的重视,时刻警醒自己:我曾经在这些“小阴沟”里翻过船,我下次绝不重复相同的错误。
1、看错
看错题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与人的瞬时记忆有关。有的人视觉成像反应稍慢,他的学习类型可能不属于视觉类型,而他又看得太快而不够细致,因此前面的信息在大脑中还未形成稳定的状态时,后面的信息又进来了,于是导致把题看错,解决这一行为就是放慢看题速度,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看仔细点”。有的人则可能是与自身的短时记忆容量有关,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一般为5至7,如果一个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5,即他一次瞬间只能记住5个单词或数字之类的东西,当他想一次瞬间记住7个时,就会出现记忆错误,从而就会发生看错了的现象。低年级的儿童的视觉识别和记忆能力不强,也可能难免出现看错或看对写错的现象。解决这一看错行为可以通过平时训练来达到,最简单的办法是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用瞥一眼方式去记路边的汽车牌照,也可以运用瞥一眼的方式去记一组数字或符号或英语单词,以提高自己的短时记忆容量,增强记忆力。
另外,如果小孩子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够集中,特别是电子产品的诱惑,让孩子学习的时候心不在学习上,想快快学完去玩电子产品,学习的时候不专心,没有聚精会神,全力以赴,粗心大意就很容易发生。家长务必让孩子明白,胡乱做功课是属于态度不认真的表现,是要受到惩罚的。家长必须确采取措施保孩子集中注意力,断了念想,心无旁骛,专心学习。
2、抄错
普遍把草稿纸上的正确答案抄到答卷上出错或抄漏是最冤枉的一种丢分。这一抄错行为的产生除了与瞬时记忆有关外,还与人的过忆过程有关,抄写包括边看边记和边回忆边写两个过程,你可能没有看错,但你却写错了,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在回忆时,总是会把后面位置的字与前面位置的字颠倒,在你说话或背诵时也会出现这种前后位置颠倒的情况。解决这一行为的办法就是进行大量的快速抄写行为训练,提高大脑的纠错能力。另一个原因还与人的记忆缓存有关,举个例来说,有的人可以在别人念下一句时,继续写完上一句,有的人却比较困难,这也需要通过经常的听写行为训练来加以解决。
3、算错
计算时出错。这主要反映出平时的练习少了,没有养成自动化答题技能,没有形成稳固的肌肉记忆方式。大家知道骑自行车不倒,靠的就是肌肉记忆反应,在急刹车时的也是肌肉记忆反应,如果要等到大脑来指挥的话,车祸就已经发生了。肌肉记忆方式可以有效地减轻我们大脑的负担,让我们的大脑去想更加复杂的问题。也有可能是我们平时在草稿纸上演算就不注意整洁,乱七八糟,缺乏规范化的训练,于是算错也就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了。
4、写错
比如,明明是大于号却偏偏写成了小于号,此外还有正负号、小数点、字、词或字母、符号等等的书写出错,这就需要首先从心理上、从思想意识上看清符号,比如:正负号的有无,准确地记住小数点的位置;另一原因是肌肉记忆出现偏差,解决这一书写出错行为可以采用双人训练的方法,一人快速念,一人快速写,加强肌肉记忆训练。
5、想错
即判断出错,导致此错误发生的一个原因是知识掌握得不牢,相似知识点之间发生了混淆,出现判断失误。另一个原因属于想当然失误,即没有注意到题型的条件已经发生了改变,从而落入了出题人设下的陷阱。比如:有的孩子,题目都理解,但在阅读的时候,一扫而过,没有按照题意的要求去做,而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性理解去做,没有发现题意中一些细节,比如除和除以;路程应用题中的走了和走到等,结果造成了偏差。
6、跳步
以为自己明白了,或害怕答题速度跟不上,不写出相关步骤,结果发生了错误。首先是要符合答题规范,其次是你明白了,阅卷人明白吗?所以关键信息绝对不能跳步。
7、没有完全按要求答题
这类错误与跳步答题的错误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这类题是有明确要求的,当你随意忽略时,失误就在所难免。有时候一些看似是由粗心引起的错误,实际上是基础不够扎实、知识掌握不牢固、方法掌握不严谨,答题技巧不熟练造成的。比如:在枚举法列举,或者数个数的时候,没有做到有序,而造成重复和遗漏。
要找准失误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样,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可以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通过对错题本中的错误类型进行分析,抓住主要问题,确立自己的近期的学习目标,将错误逐一消灭掉,就能有效地提高成绩,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境界,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二)方法二:让孩子准备一个《错题本》,把找“粗心点”的工作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只要对“粗心”这七类问题进行详细地整理,抄题,写出正确解答,归纳总结出题型、错误原因和方法小结,如果能有自己的体会或者经验总结写出来也不错。错题不仅仅局限于自己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还包括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自己思考的错误,与老师的纠正和点评。要及时收集自己的错误,并不断提醒自己不再重复相同的错误。这就如人在冰上走路,因为冰很滑,所以要提醒自己小心翼翼地走,因为小心翼翼,所以犯错误的可能自然会少了很多。
(三)方法三:经常翻看《错题本》,回想“粗心点”(也就是“易错点”),让《错题本》发挥作用。
上述的这些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的宝贵资源,有了《错题本》并经常翻看它,这些错误就可以在思想上、意识上得到纠正,正确的方法也能建立起来了。孩子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大脑就会自动提出预警和反应,这样,“粗心”的现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控制。还有就是考试前可以先花上几次分钟,想想自己的问题,自己容易犯错的地方,然后在考试中碰见这些时,就会变得格外的谨慎。希望孩子能坚持练习!抓紧改掉坏习惯,争取赶超第一,这个时候,前几名比的,是看谁能少错多少道;看谁能少丢多少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很敏锐,犹如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稍微有点错误,孩子也能迅速发现。
(四)方法四:家长应该培养孩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责任感和整齐有序的生活习惯。
家长不要动不动就以粗心为理由批评孩子,这样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考试过程中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不要粗心”之类的心理要求上,这样反而更容易引起注意力分散,出现更多不必要的错误。可以给孩子“我会认真审题”这样积极的心理暗示。
对孩子的粗心,家长尽量不要采取正面惩罚的方式,以避免对孩子粗心的强化,而是可以运用正强化的方法。比如在孩子粗心时不去批评他,但是在孩子细心地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家长此时及时表扬孩子,强化他的细心,这样孩子就会慢慢接受这种心理暗示,越来越向着细心的方向发展了。
孩子在考试中是否粗心是由平时的习惯决定的。很多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中已经养成了粗心的毛病,这主要是因为自己做了作业由老师和家长来检查,自己只管完成就可以了,没有良好的习惯和责任意识。所以,孩子在考试中出现粗心的现象,我们是不是自己也该反省一下呢?如果孩子平时做事情都有老师和家长来协助其检查错误并改正,孩子没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及时检查、及时改错的习惯,这样的好习惯在一年级就应该养成。很多家长都愿意为孩子检查作业,以为这是对孩子负责,殊不知这样孩子就养成了不细心检查的习惯,要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首先要从家长做起,平时的学习中帮助孩子养成检查自己作业的好习惯。孩子拿到老师批阅过作业时,家长可以督促孩子打开自己的作业看看,是否有误?如果有误,找找错误原因,如果真的不能发现,可以求助于家长。这时家长不能不要直接指出错在哪里,可以提示孩子读读题目,找出关键词,能用数学语言复述出已知和未知,再找找有没有隐含条件被忽略了,最后说说思路探索过程和解题过程,把列式一一写出来,重新计算,看看每一步结果是否正确,等等,逐步引导孩子自己独立订正,并对于孩子的表现适时表扬,让孩子慢慢养成良好的检查、订正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用自己的细心去感染孩子,比如把家里布置得井井有条,建议孩子学会自己整理东西、收拾房间,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责任感。 孩子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如果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无序的家庭中,没有一定的作息时间、没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孩子做事丢三落四、马马虎虎就会成为孩子的坏习惯。
所以爸爸妈妈要引导孩子养成整齐有序的生活习惯。生活上,让孩子养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习惯,不仅仅是学习用品,衣服、鞋子等也要放到自己的柜子里,自己保管。学习上,要培养孩子养成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做完作业要检查、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等好习惯。
生活、学习都整齐有序地进行,孩子始终保持着一份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责任感,那么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现象自然就会渐渐消失了,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仔细稳重,严谨无误,更能迎接更大的挑战和担当更大的重任。
确保不失误,也是一种强大的能力!
五招搞定孩子的磨蹭
孩子做作业时精力不集中,写着写着就停,不知在想什么,写作业时的多余动作特别多,比如说找橡皮。刚刚学过的有印象的字还要照着书看着抄下来,这一遍写完了,下一遍还是照着抄,不能连续的写。写作业不能独立完成,要有家长督促。
再有就是字写的不好,写字不认真,找不到感觉,让他练字还不愿意,抵触情绪严重。不只是语文字不好,英语和数学都是这样的,数学有几次因为写字潦草会做的题都是错的,平时因为写字慢,作业完不成,被老师留下来的次数也不少。
对于孩子的磨蹭,综合网友们的妙招。提出如下解决办法:
第一招:一分钟专项训练。
(1)训练孩子专心做题。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根据年级不同,难度可以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让孩子感觉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写不出一个小题。
(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书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我班上一个孩子的数字书写特别差,而且非常慢。这学期,数学老师让他每天练习一分钟“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他给我看了最近几天的练习成绩,原来一分钟最多能写5组,现在最多可以写9组,而且还写得工整好看一些。
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时间。同时也提高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的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习三至五组。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练习时间以一星期为宜。
第二招: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不断的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来,家长就更生气,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扬。如刚开始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给1分或2分钟,孩子会很快做好,家长要作大吃一惊状呼道:“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样子。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现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这样的话。但千万不要说成“现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写作业也这样快就好了”。只表扬,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过表扬,会激发孩子内在快的动力。
第三招: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布置一些家族内部的作业,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会布置什么读英语,孩子刚读完英语,家长又安排做奥数题。等等。总之家长给孩子安排得相当充分。孩子也看出问题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有孩子空闲时间,家长就会安排任务。所以,孩子的对策是,化整为零,在写作业的时候边写边玩。这样拖很长的时间,由于老师的布置的作业没有完成,家长也不会另外安排任务。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就玩了。
对策: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时候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家长布置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甚至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如果玩他喜欢的玩具,或者打一会儿游戏,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等。就是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第四招:从生活习惯训练。
只能从生活习惯抓起啊,先给他规定时间,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儿。一位家长说,她女儿早上起床穿一双袜子要十分钟,孩子在床上把袜子理呀理,理得家长冒火。什么吃饭,穿衣,洗漱能拖时间,尽量地拖时间。
对策:通过训练缩短孩子生活自理行为的时间。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在比赛之间先教孩子怎么穿得快的方法,手把手地训练。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有取胜的可能。甚至有时候不经意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快。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学习中才会快起来。
也可以用记时完成某一件事情,规定时间完成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第五招: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到晚上十点,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这时,我觉得可以给孩子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要保证孩子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很多家长规定孩子九点钟上床睡觉。所以到了晚上九点,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就不再写了,要求孩子必须睡觉。作业没有完成,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以后,孩子就会抓紧时间完成了。这个是狠招,家长要具体分析孩子作业的量,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超标了,就不能用这个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这一招。
总之,对孩子磨蹭,家长一定要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逐步改正,不要操之过急。要注意总结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孩子的速度。
孩子数学总马虎怎么办?
”俺孩题都会,就是马虎, 错的题不用讲,他自己改一遍就对了,可是下次考试的时候还是错!”
每次考试之后,总会听到很多家长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小编也曾是这人群中的一员,女儿上一年级时数学每次考试都在90-95分徘徊,不低于90分,也不高于95分,回到家改错,自己一遍也能都改对。为此小编没少对女儿进行批评、训斥、甚至通过责打的方式以期望女儿能长记性, 但女儿依然如固。在所有的这些招数都无效后,开始学习教育方法,人家说要多鼓励孩子,所以开始尝试鼓励女儿。但是鼓励一段时间后,女儿的问题依然无改,问题到底出在那里?
当训斥、鼓励……等方法使用过无效之后,小编才开始真正的去思考问题的本质,女儿为什么总会出现”马虎”错误?通过对女儿试卷错题的记录,发现女儿扣分题目是有一定规律的,大部分扣分的知识点这次错了,下次再考多数情况下还会错。每次改完问女儿会了没?女儿说会了,问几个类似的问题,女儿确实也能答上来。但把问题换个出题方法或把几个知识点综合起来出题,女儿就不会了.
”马虎”的定义是草率,疏忽大意,也有勉强;将就的意思。为什么女儿总是在这几个地方”马虎”?只能说明一点,女儿不是真的会了,而是她认为自己会了,换句话说就是掌握的不扎实.小编在自己有了初步判断之后,把想法跟女儿沟通,重点开始转向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马虎”问题。
很多家长在解决孩子马虎问题上多数会跟小编开始时的方式一样,让孩子重做、训斥、甚至打骂的方式,以期让孩子长记性解决孩子马虎的问题,可收效甚微。如何解决孩子做题”马虎”的问题成为很多家长心中的痛,孩子马虎的毛病为何改不了?究其原因不是孩子不想改,而是家长把孩子的事变成了自己的事,孩子只是在为你解决问题,所以你怎么说, 孩子就怎么做,至于结果,孩子不管,孩子的潜意识想法是”你要求的我都做到了,效果好不好,是你的事,如果效果不好说明你的方法不管用.那是你的问题”。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解决问题一定需要女儿的参与,通过跟女儿一起沟通,以女儿为主确认学习数学的方式:利用课本及教辅<<一点通>>资料,把所学知识点分为三类,而我们只解决其中的一类:临界知识点,知识点内容分类如下:
1.会的知识点(A): 每个知识点进行五至八个题目进行测试,看结果是否完全正确,如达到完全正确,此知识点完全过关.(必须完全正确)
2.临界知识点(B):考试或作业经常出错的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
3.不会的知识点(C):考试或作业不会的题目所涉及的内容.
对于知识点分工:A类由女儿自己解决,会就是会,不再花精力进行巩固练习,C类知识点放下,不纠结于不会的内容。重点精力在于解决B类临界知识点,这部分内容通常是考试中我们最容易出错,最容易”马虎”的内容。把这部分内容学扎实了,成绩自然就会提高,不需要解决难题。当B类知识点变成A类知识点后,再进行C类知识点的学习.把C类知识点变成B类知识点,这样总体上来说,学习数学,我们只解决掌握的不扎实的B类知识点就可以,女儿的压力减少很多,学起来也不累,排除心理压力,让数学学习变的简单.
如何解决B类临界知识点?
针对这部分内容,根据女儿的问题,与女儿一起确认了临界知识点学习的<<七步法>>,将平时考试及作业中错误的题目,准备了一个”宝贝本”(即通常所说的错题本)如果错题本内容太多,孩子可能会有心理压力,感觉我咋有那么多错题啊?导致心理的潜意识排斥,叫宝贝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一些,一看,”哇,我有这么多宝贝”跟女儿一直强调的错题才是真正帮助我们成长的题目.所以它是宝贝.
七步法具体内容如下:
1、列条件: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求解求证一一列出;
列已知条件:培养孩子读题的习惯
写 求 解:明确题目要求,即我要做什么?
2、解 题:将已知条件归类并一一列出可推导条件,根据求解内容解题;
列推导过程: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
3、检 查:检查解题是否有错误(逆向法);
检 查:培养检查的习惯
4、订 正:根据检查内容订正自己做的题目;
订 正:把订正单独列出来,而不在原题处改,是为了强化对比,日后看到错题时,知道自己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5、小 结:这个题目考什么(列知识点)?
列知识点:培养的是孩子综合思考与总结的能力.
6、举一反三:对知识点的条件或结论做出改变,自己出题并解题;
举一反三: 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7、整 理:整理出一个知识点的所有题目类型。
整 理:培养总结及对知识点而非单个题目的熟练掌握.
内容看着抽象,没关系,我们举例说明:
例:甲、乙两辆汽车下午2时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10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97千米,21时两车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一、列条件: 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求解求证一一列出
已知条件:
1. 甲乙两辆汽车
2. 下午2时同时出发
3. 相向
4. 从AB两地出发
5. 甲速度105千米/小时
6. 乙速度97千米/小时
7. 21时相遇
求解: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二、解 题:根据已知条件把可推出的所有条件一一列出,根据求解内容解题.
将已知条件知识点归类:
1. 甲乙两辆汽车:一般信息.
2. 下午2时同时出发:时间(12小时制)
3. 相向:生活概念
4. 从AB两地出发:地点信息
5. 甲速度105千米:速度
6. 乙速度97千米:速度
7. 21时相遇:时间(24小时制)、相遇:生活概念
推导条件:
① 2、7涉及时间,”下午两时”为12小时计时法,"21时相遇”为24时计时法,因此,由此两条件可推出:
1.下午2时=14时(计时法统一)
2.路上行驶时间21-14=7小时
② 第3(相向),7(相遇)可推.总路程=甲行驶的路程+乙行驶的路程
根据已知条件不能再推出其它信息,此时需要将已知条件跟已推导条件进行结合.
③ 根据已推导条件①行驶7小时:与已知条件5可推出甲行驶路程=7*105=735千米;与已知知件6可推出乙行驶路程=7*97=679千米
④ 根据推导③②可推导出两地路程=735+679=1414千米.
⑤ 根据推导③可推导出甲比乙多行驶:735-679=56千米.
可推导条件全部列完,此时看题目求解:两地距离多少千米?推导④已解决问题.
解题:
7*105+7*97=7*(105+97)=7*(105+100-3)=7*202=1414千米
答: A、B两地相距1414千米
三、检测(逆向法)
AB两地相距1414千米,甲乙两车相向而行7小时相遇,那么两车每小时行驶路程为多少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可得1414/7=202千米.
计算原题中甲速度105+乙速度97=202千米.结果相幅.
四、订正(检查无错,此处写”无”,检查发现错误,一定不在原题改错,在此处重新做)
无
五、小 结:这个题目考什么?(知识点)
1.时间转换;2.路程=速度*时间;3混合运算;4简便计算
六、举一反三:对知识点的条件或结论做出改变,重新(自己)出题并解题;
甲、乙两辆汽车下午2时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 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10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97千米,21时两车相遇. 甲比乙多行驶多少千米?(此问推导5已解出)
解:105*7-97*7=(105-97)*7=8*7=56(千米).答:甲比乙多行驶56千米.
七、整 理:整理出一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按单元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
通常,我们拿到试卷后只让孩子把错题改一下,改对就结束了,而在七步法当中第五步小结(列知识点)与第六步举一反三才是七步法,也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只是改对题目并不能确认对知识点的掌握,能把一个题目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准确无误的列出并能做到举一反三自己变换题目给自己出题,才能算真正掌握一个知识点。
通过将知识点分类及七步法的应用,女儿学习数学更有针对性,减少无意义的反复大量练习题目,即解决问题,又保护女儿学习兴趣。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女儿单元测试几乎次次100分,最低97分,相对于分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女儿对学习的兴趣,相对于其它同学反复的练习做题来说,女儿会的题目不用练习,不会的题目不用去做,只解决临界的知识点,把会但不扎实变扎实即可,所以多出很多时间来可以做自己喜欢,想做的事情.
那对不会的题怎么办?难道就一直让孩子不会下去不管?当然不是.
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相信孩子的内驱力与主动性,对于不会的内容,当孩子把一个不扎实知识点完全掌握后,她会挑战自己不会的内容,试着去做一下自己不会的题目,这个时候信任、陪伴、鼓励很重要,陪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解决问题的信心,当孩子具备解决难题能力的时候,我们就需要量身而退,尽可能少参与孩子学习,把责任还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多当时不会的题目,并不是真的不会,而是由于临界知识点的内容掌握不扎实,导致在解此类题目时思路受限,找不到解题方法。当B类临界知识点变成A类知识点后,一部分C类的题目自然而然的会成为B类的题目.
学习永远是循序渐进的,很多家长只盯着孩子不会的题目,要求孩子把不会的变会,孩子本身不会,只能越瞅越难,越难越不会,越不会便越不爱学.很多马虎源自心里的不情愿,因为不情愿,所以不会用心,因为不用心,所以会经常出错.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只能让我们越”医”越忙。
1、孩子总是粗心大意、做事马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孩子粗心的认识常常是这样的:
孩子抄写时老是抄错,我们说那是粗心
孩子计算丢了单位或点错了小数点,我们说那是粗心
孩子拼写缺了个字母,我们说那是粗心
孩子在阅读时总是漏行丢字,我们说那是粗心
孩子在学习上,总是会表现出马虎粗心的行为,今天作业忘写了一项、明天考试漏掉了题目……以上这些想必都是最令家长们头疼的事。
然而孩子的粗心马虎,不是靠打骂就能有所改变。
因为粗心并不是孩子不愿意仔细和认真,这样的行为体现,其实多半是由于孩子注意力广度不足造成的。
注意力广度也就是注意的范围有多大,比如进入一个陌生房间,可以同时注意到房间中有几个人,也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
而判断孩子是粗心还是注意力问题,就需要仔细观察孩子是否有时候能看到,有时候看不到。
如果一直是长期看不到,就有可能是注意力广度不足,如果只是偶尔看不到,则就更有可能是真的粗心了。
注意力广度最经典的训练方法是“舒尔特方格”。
家长可以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然后让孩子以最快的速度按顺序边读边指出1-25,同时计时。
孩子马虎怎么办?#星知计划#
孩子马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要让孩子克服马虎的坏习惯,就要先从找到马虎的原因入手。一般来说,孩子马虎的原因主要有: 1.学习态度方面 有些孩子学习时,态度不认真,比如缺乏责任心、忙于玩耍而应付写作业,不懂的知识也是囫囵吞枣,马马虎虎凑合着做。 2.性格 3.做题熟练程度 有些孩子马虎是因为对所做的功课不熟练,因而顾此失彼,出现错误。研究表明,对习题特别生不易马虎,因为还不会呢,特别小心仔细。对习题非常熟练也不易马虎,熟到不假思索就能写对,也不马虎,很少有把自己的名字写错的,就是因为太熟了,马虎不了。只有半生不熟才容易出现马虎的现象,看着这题一点都不难,可实际上自己又不是掌握得特别好,思想上麻痹,出了错。 4.考试心态 有些孩子因对考试的心理负担过重,过分紧张,平时做题没问题,一考试就错,这是考试焦虑造成的。 您应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孩子加以改正。 对态度不认真的孩子,应主要解决态度问题,使之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改变不认真的态度; 对性格急躁的要训练性格,改变急躁的性格; 对那些知识不熟练的孩子,应多加练习,使其熟练地掌握知识; 对考试紧张的孩子应减轻其心理负担,不要让他把分数看得太重,心理负担轻了就不会那么紧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