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武将封的守护有什么意义

2024-11-26 19:50:0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日本古代长期实行公武二元政治,对同一个国而言,可能既有守又有守护,“守”是朝廷太政官制下的地方官,是“代天子守”,即代表天皇担任某一地的最高行政长官,他们是有品级的,一般在从五位到从六位。“守护”是幕府将军委任的地方军事首长,是不受朝廷承认因而也没有品级的军世兄卖区司令,部分守护在朝廷上也有较高地位和品级是因为他们接受了朝廷其他职务的任命,与“守护”本身无关。
战国中后期,守护已经被废除,“守”与其他朝廷官位都变为了武士的一种荣誉头衔,实力强大的大名凭借武搜逗力和财力向朝廷索要显赫的官位来尘唯装点门面,而品级相对较低的“守”亦被索要过来赏赐给忠勇的部下。楼主提到的这种情况百分之九十是强势大名替自己的家臣向天皇要来的,极少数是武士为了面子自上的一种大号,但无论是哪一种,实质上都是虚名,武士的政治,刀来说话。

回答2:

我在一些地方看到过,太长了,给你贴来

所谓的“官位”,其实是“官”与“位”的两个概念。先说“官”,玩家看到的这一套日本官制,基本上脱胎于约公元700年的《大宝律令》和十世纪初的《延喜式》。中央设有二官(神祗官、太政官)、八省(中务、式部、治部、民部、兵部、刑部、大藏、宫内)、一台(弹正台)、六卫府(左右近卫府、左右兵卫府、左右卫门府), 门的官员大都分为长官、次官、判官、主典四等,不少官职是从我国历代引进的。举例来说,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大纳言、中纳言、少纳言等皆属于太政官,诸如修理大夫(修理职的长官)、左京亮(左京职的次官)、大膳亮(大膳职的次官)、图书助(图书寮的次官)、采女佑(采女司的次官)之类则属于八省下的各职、寮、司。地方行政区分国、郡、乡三级,各国有国司,分为守、介、掾、目四等官(国司有时特指国守),一般见到的是前两等。因担任国司油水甚丰,以往公家贵族常常兼任而不赴职,造成国司虚置;镰仓、室町幕府在地方上设置地头、守护诸职后,国司之权尽失。以上都是令制规定的官职,但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为补充律令官制的不足又出现了“令外官”,如关白(其名出自《汉书》,意即“禀报”)、内大臣、参议等。令外官与令制官职并存,甚至使一些令制官职有名无实。然而,从律令制时代结束到战国时代的漫长岁月,使绝大多数官职早已失去了原来的意义而成为虚衔和“官位相当”(详述于后)的附属品。战国武将中任“××守”、“××介”的极多,却都不赴任,正是其表现。

“位”即位阶,既是身份等级,又有待遇高低的意味。日本的位阶受我国隋唐九品正从上下阶制的影响,自一位到八位,各分正、从两级;从三位以下,每一级再分上、下两阶--即四位至八位每一位之内有四阶(例如四位分为正四位上、正四位下、从四位上、从四位下);在从八位下之下尚有大初位(上、下)和少初位(上、下),类似我国的“不入流”。

“位”在一定程度上比“官”更重要,可以有位无官。因被织田信长喜爱而频繁出现于战国游戏中的“人间五十年”一段唱词,出自幸若舞的“敦盛”一 节,“敦盛”指平安末期源平之争中平氏一族的武将平敦盛,十六岁就战死于一谷会战。敦盛就是一个典型的有位(从五位下)无官者,别号“无官大夫”。反之,就任一定的官职,则必须有相配的位阶,即所谓“官位相当”。例如,太政大臣只授予正一位或从一位的官员,中纳言通常由从三位的官员担任,参议自三、四位的朝臣中选任,等等。游戏中朝廷的卖官,就是这种官位相当的“搭卖”。

授位是天皇的权利,关于其有一件有趣的轶事。江户时代的享保十三年(1728),从越南输入日本的一头大象谒见了天皇。按规定,只有获得五位以上的身份才可上殿,无官无位者不能谒见天皇。于是此象被授予从四位,其位阶之高,超出诸多大名之上。由此想到游戏中各家大名或家臣向朝廷献金,都是由山科言继、近卫前久等公卿负责传奏,天皇并不出面,也许就是出于身份的考虑。毕竟,战国前期三位以上的高位基本上都被控制在皇室贵胄手中,武士的官位相对偏低。将军足利

义晴是从三位,足利义辉是从四位下,足利义荣是从五位下;声名卓著的大名如毛利元就(从四位上)、今川义元(从四位下)、岛津义久(从四位下)等,也不过在从四位内徘徊,而这些都已经算很高了坦毁;普通大名一般保持在五位至六位之间,家臣就更低。到织丰时代,天下大势已定,情形就不同了:织田信长官至正二位右大臣,丰臣秀吉更是破天荒地爬上了关白太政大臣的高位,其家臣的官位也相应提高,四位的已很普遍。

官位在人物死后还可追赠,当然要比一般的高,有时也会高得出乎意料。浅井长政是战国大名中结局很悲惨的一位,丛孙但他与信长的妹妹市之间留下了三个著名的女儿:长女(茶茶)即丰臣秀吉的侧室淀殿,次女(初)嫁给京极高次,尤其是三女(达子)成为江户幕府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的正室。因为这一层姻戚关系,让郑备长政于宽永九年(1632)被追赠从二位,权中纳言。信长将长政的头骨做成酒杯的时候,恐怕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一点吧。

回答3:

封了守掘弊护你就有了统治这一地区的一个名分,如果清散册这个日本大名已经控制了这个地区,那就有利于统治的巩固,让人民承认他,如果没有,那就为他向那里出兵提供了名分,他可以说那是他的地盘,但是到了战国后期,这就成了一国的象征而已,名分就是了,这就是个官职,官职高了再加上强大的军事力量,他就可以号令周围的大名。
你说的守护其实在日本属国答宏制早期的什么美浓守、筑前守之类的,到了后期“下克上”守护的权威锐减,天皇也被幕府将军给架空,没有实权,而应仁之乱之后,幕府将军也被各地的豪强架空,所以天皇和将军就靠罢免那些没有权威的旧守护,册封新豪强为某某守来过个太平日子。而新的豪强为了不给其他势力宣战的口实,就假装尊奉原守护,其实他们才有实权,所以一般大名是一国之守而主家什么都不是

回答4:

守和守护其实是一个意思,守护就是统治一个国的意思,得到这个官职都是像将军和朝廷索取的,很多一些日本武士·在战国时代禅谈其实是一种荣誉称号,是主家对手下部将的认可,有的是自己父亲·爷爷。是某某守,而自己也用来通称,一种 称号·也有是主家势力强大,替他向朝廷谋求来的官职。
所以羽柴逗散秀吉号称羽柴筑前守 是信长替他向朝廷谋求的官职,
还有贺指碰一些不知名的武将号称小山某某守·都是主家对他的寄望和一代一代传承的称号·而已·不必太在意。

回答5:

战国时期的这样的名字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得到了朝廷的册封,比如说织田信长,他的老爸花让辩钱买了个上总介的管,所以可以叫织田上总介。这样的一半都是实力比较大的,比如织田做大后,给手下一些也想朝廷弄了官位,比如明智光秀,是日向守,还有后期的丰臣大和守什么的。另外以一种情蚂滚况也是最多的,比如某个不知名的小足轻也敢叫某某守,那是因为他的祖上有某人曾经通过某种途径得到过这个官,或者是干脆就是冒名坦物缺的 .
补充:守就是守护,是守护的简称。和守护有点不同的是守护代,因为有些大名身兼数国守护,并且常年居住在京都,所以国中事物就找人代理,这个人的职位就是守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