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习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按照各知识体系,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框架整理清楚。
看纠错本。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加强记忆。对于化学、生物的学习来说,仅有对知识的理解是不够的。大家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复习的最后阶段,大家一定要注意记牢课本中的一些重要结论。
关照非重点知识。高中物理的重点知识(例如力学、电学)占分多,但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想要多得几分非一日之功;非重点知识(例如光学、热学、近代物理、交流电等),知识相对独立,通常要求不高,少失几分却容易做到。所以,在最后复习阶段,要在非重点知识上多花些工夫。
选做真题。这一阶段,大家应慎选或不再做新的模拟题,但应该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
地理:两个星期也需要读书计划
■康同杰 中学高级教师
回归教材
教材是考试之本,许多考题答题要点均来自教材。所以,一定要把教材,特别是教材中要点部分重读一遍。记住每个单元、每节、每个黑标题,遇到问题,考生就可以回忆教材的相关部分,从相关的知识中提取答案。
两个星期同样需要定一个读书计划,每天读多少,哪些要多读、细读,哪些是浏览要心中有数。(平时考试次数多的内容,如地球运动、气候、工业、农业、环境问题部分要细读)
重温旧题,少做新题
进入高三后进行的许多考试,特别是第一次模拟考试之后,应该说各种题型、各部分内容都已经通过选择题、问答题的形式进行过测试。每次考试,肯定都有做错的题目或扣分的题目,这段时间,考生就要对考过的试卷进行重温,已经做对的、理解和掌握的,不要再看,做错的和扣分的,一定要再认真做一遍,归纳答题要点。
由于时间紧、就不要再整本、整套再做新题,一是浪费时间,二是扰乱思路。
历史:
切忌抛开书本只复习重点
■周月良 中学高级教师
最后三周,考生务必要把历史教材仔细回顾一遍:理清考纲规定的教材文字内容,对照考纲条目,逐步梳理回顾过关;读懂教材的插图(配合看教材的文字解读)、知识链接等;要特别关注平时不太注意的知识“冷点”、“盲点”,看书时不仅有要点意识,抓住关键词、关键句,还要有专题意识,古今中外,纵横联系。
在全面复习教材的基础上,对重点、热点问题进行清理,主要清理与之相关的史实,或者看相关的专题复习笔记。但是,切忌抛开书本而只复习重点问题。
另外,考生还要会整理资料,对曾经参加的统考试卷、专项训练等进行错题纠正和主观题知识归类。
政治:不要被练习牵着走
■周 清 中学高级教师
这两个星期,是查漏补缺,作息时间调整的时间。考生要有平常心态,淡化高考,不要把高考复杂化。
政治试题的题干运用一定时事材料编制,这就要求学生关注时事,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社会生活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例如十七届三中全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金融危机与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民生问题与和谐社会建设、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食品安全、神七发射成功、两岸关系等。
在后期复习中,有些考生很容易被资料牵着走,不断做题,忽略了教材和考试大纲。其实,了解考试大纲(说明)的变化及认真解读很有必要。
考生可以依据考试大纲理清知识点。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试题命题的知识范围,现阶段,可以再看看大纲对教材知识的要求,进行排查,看哪些知识不在考试范围,要及时放弃,哪些知识在考试范围而没有掌握,要及时查漏补缺。
依据考试大纲构建知识网络。高考试题的能力要求,不仅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更强调考生对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构建知识网络,把教材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
依据考试大纲加强试题训练。考纲知识最终要通过试题形式来呈现,所以在冲刺阶段,要依据大纲,结合最近几年高考试题进行系统训练,从而掌握试题的形式、命题角度和解题技巧。
我们常说题在书外,答案源于书中。学生还要注意看书,不能以练代看。在考前的最后关头,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就是理练记结合。光理不记易忘记,光记不练无效益,练而不理缺能力。若能正确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查缺补漏
我也要高考了
放宽心 把课本过一遍
希望能一起勉励 一起努力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