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遵循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对外贸易。经济手段是指国家通过调节宏观经济变量,对微观经济主体行为施加影响,并使之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间接调控方式。
经济手段的特点是遵从物质利益原则,遵循经济规律,间接影响企业利益,引导企业行为,不具有行政命令的强制性。我国运用的经济调控手段主要有汇率、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国家运用这些经济杠杆,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各调控对象的利益,以实现调控外贸活动和外贸经济关系的目的。
一、汇率与汇率制度
汇率变动直接作用于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汇率调控是一国实现进出口总量平衡和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的重要经济杠杆。
1994年1月1日我国对汇率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进行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取消对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实现对外汇和国际收支的宏观调控。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汇率制度,从1996年起我国又采取了一些新的改革措施:1996年4月1日起,取消了若干对经常项目中的非贸易非经营性交易的汇兑限制;1996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外商投资企业银行结汇售汇制;1996年11月27日我国政府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规定的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1994年以来我国进行的汇率制度改革,无论从深度、广度,还是从影响来看,都比以往的改革更为彻底和全面。
首先,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汇率杠杆调节作用明显加大。
其次,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为各类外贸企业提供了相对平等竞争的环境,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第三,取消国际收支经常性交易方面的外汇限制,实行货币的自由兑换,为企业提供了宽松的用汇条件,有利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
第四,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使我国外汇市场进一步完善,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调控进出口贸易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总之,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市场信号调节进出口企业行为,使市场机制在对外贸易宏观调控中发挥基础的作用,使汇率成为调节进出口活动强有力的经济杠杆。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二、对外贸易税收和税收制度
(一)对外贸易税收
对外贸易税收按贸易流向可分为进口税和出口税,包括进口关税、进口商品税、出口关税、出口商品税。其中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仅对进出口的商品课征,体现对贸易商品和非贸易商品在税收上的差别待遇;进口商品税和出口商品税又称国内商品税,是对国内外商品同时课征的税,目的是平衡国内外商品的税负。
在当今国际贸易中,世界各国都积极鼓励出口贸易,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征出口关税。我国同样对出口贸易采取鼓励政策。因此,我国的对外贸易税收主要是通过征收进口关税和国内税实行和完成的,而对出口税收则更主要地表现为出口关税的减免和出口退税。对外贸易税收和国内税收一样,也是一种再分配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的特点。
由于对外贸易税收的涉外性,因此具有国内其他税种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对外贸易税收可以保护一国在对外贸易交往中的利益。主权国家通过对外贸易税收可以获取关税优惠对等待遇,同时也可以把其作为反对贸易歧视的武器。
其次,国家可以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运用对外贸易税收调节进出口商品结构、品种和数量。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对外贸易税收往往是贯彻本国有关进出口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的重要工具,是国家对进出口活动进行控制与干预的主要政策手段。
第三,对外贸易税收可以增加一国的财政收入,为国家积累必要的建设资金。
(二)关税与关税政策
1.关税政策
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根据国家制定的关税税法、税则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一种税。关税手段被世界贸易组织视为透明度最高的对外贸易调节工具,因而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使用。
1992年以后,我国开始实行适度开放与适度保护相结合的关税政策。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并尽快恢复我国在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重新调整了关税政策,逐步扬弃消极的保护政策,实行以产业与技术倾斜为中心的适度开放与适度保护的关税政策,按照关贸总协定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逐渐、较大幅度降低关税总体水平,结合国内产业政策,调整关税结构,建立一个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允许下的调节和管理进出口贸易的新体制,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
2.关税税则和税率
关税税则是国家通过立法程序公布实施,并按商品类别排列的商品分类目录及税率表,是海关征收进出口关税的依据。我国的《海关进出口税则》是《进出口关税条例》的组成部分。现行的《海关进出口税则》是于199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它是以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为基础编制的,共分为21类、97章。
我国进口税则分设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特惠税率和普通税率4个栏目。最惠国税率适用原产于与我国共同适用最惠国待遇条款的世贸组织成员的进口货物;或原产于与我国签订有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双边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货物。
协定税率适用原产于与我国参加的含有关税优惠条款的区域性贸易协定的有关缔约方的进口货物。特惠税率适用原产于与我国签订有特殊优惠关税协定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货物。普通税率适用原产于上述国家或地区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货物。
我国绝大多数税目的税率使用从价税,只对少数税目实行从量税、复合税和滑动税。
关税税率是对课征对象征税时计算税额的比率。关税政策是通过关税税率具体体现和贯彻实施的,关税的经济杠杆作用也是通过不同的关税税率和关税结构来实现的。自1986年4月开始,我国对进口关税税率进行了多次调整,1991年开始多次大幅下调,到2002年我国进口关税的平均税率已降至12%,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附件8“货物贸易减让表”的规定,我国关税平均水平到2005年下降到10%。
3.关税减免
中国的关税减免分为三种:(1)法定减免,指《海关法》和《进出口关税条例》规定给予的关税减免;(2)特定减免,指依照国家规定对特定地区、特定企业或特定用途的进出口货物所实行的关税减免;(3)临时减免,指法定减免、特定减免规定范围以外的临时减免关税。
(三)进口货物国内税征税制度
根据我国现行进口货物国内税征税制度,进口商品税是指对进口货物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国内外产品税收负担的差异,为国内外产品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1.征税原则
1994年我国进行了税制改革,根据新税制的规定,我国对进口产品实行与国内产品同等征税的原则,即在增值税和消费税上按相同的税目和税率征税。
2.征税范围和纳税人
根据我国《增值税条例》的规定,除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业务外,进口货物也属于增值税征收的范围。凡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根据《消费税条例》的规定,我国纳入消费品征税范围的进口商品共11种,具体包括:烟、酒及酒精、化妆品、护肤护发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及焰火、汽油、柴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消费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生产、委托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3.税目税率
进口产品适用的税目和税率,是确定该项产品是否征税、征收何种税、征收多少税的重要标准。根据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同等纳税的原则,一般来说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进口产品适用的税目税率,都按照对国内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执行。
根据《增值税条例》规定,增值税设基本税率、低税率和零税率三档。基本税率: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税率为17%。低税率: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粮食等19种货物,税率为13%。零税率:纳税人报关出口货物,税率为零。
根据《消费税条例》规定,消费税的税率有两种,一是比例税率,即实行从价定率征税;二是定额税率,即实行从量定额征税。《消费税条例》对消费税共设置十档比例税率,最高税率为45%,最低税率为3%。
(四)出口退税制度
出口退税是指将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和流通领域过程中缴纳的间接税退还给出口企业,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
1.实行出口退税的意义
首先,出口退税是依据出口商品零税率原则所采取的一项鼓励出口贸易的措施。一方面,通过出口退税,把生产和流通环节已征收的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企业可以价格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占领国际市场;另一方面,由于一国商品出口到另一国,进口国除了要征收进口关税,还要对进口品征收增值税与消费税,如果不实行出口退税,则构成双重征税。通过出口退税,实现出口零税率,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
其次,出口退税是对出口货物的一种非歧视性赋税政策,是维护国内外产品公平竞争的有效手段。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各国的税制不同而使货物的含税成本差距很大,这样就无法进行公平竞争。要消除这种不利影响,就必须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而出口退税是使出口货物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手段。
2.出口退税原则
我国对出口商品实行“征多少,退多少”、“未征不退”和“彻底退税”的原则。这不仅是财政平衡的需要,而且是政策机制的需要。因为,如果征得多退得少或者没有彻底退税,出口退税制度就不能充分发挥鼓励出口的作用;如果征得少退得多,出口退税制度会变成新的出口补贴渠道,而失去它原有的意义。
3.出口退税范围
(1)出口退税的产品范围。我国出口的产品,凡属于已征或应征增值税、消费税的产品,除国家明确规定不予退税外,均予以退还已征税款或免征应征税款。这里所说的“出口产品”一般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必须是已征税产品,必须是报关离境的出口产品,必须是财务上作出口销售的产品。
(2)出口退税的企业范围。出口产品退税原则上应将所退税款全部退还给主要承担出口经济责任的出口企业。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经营出口业务的企业;二是在代理进出口业务活动中,代理出口的企业;三是特定出口企业(指外轮公司、对外修理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公司等);四是外商投资企业。
4.出口退税税种和税率
我国《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出口产品应退税种为增值税和消费税。
根据《增值税条例》规定,计算出口产品应退增值税税款的税率,应按17%和l3%的税率执行;计算出口货物应退消费税税款的税率或单位税额,依《消费税条例》所附《消费税税目、税率(税额)表》执行。这是我国出口退税的法定税率,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根据国家财政平衡情况和发展出口贸易的需要,我国曾多次调整出口退税率。
三、进出口信贷制度
进出口信贷,是指一国政府通过银行向进出口商提供贷款,以鼓励出口、确保进口的重要措施。在国际贸易中,机器、成套设备、船舶、飞机及其他一些商品的交易,金额巨大,从订货到交付所需时间长,对进口商来说,一时难以筹措巨额货款;对出口商而言,垫支巨额款项虽可促成交易,但不利于资金周转。因此便需要银行贷款来资助它们进行进出口业务。尤其是近年来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使得许多国家放弃过去财政补贴的方式,转而采用金融手段来支持和促进本国产品,特别是资本货物的出口。
(一)进出口信贷任务
我国进出口信贷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改革、开放的方针,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批准的信贷计划发放贷款,支持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发挥信贷的监督和服务作用,监督企业合理地使用信贷资金,协助外贸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二)进出口信贷政策
进出口信贷政策是有效地发挥进出口信贷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的指南与保证。我国进出口信贷政策的基本内容是:积极支持有信誉的国有进出口企业发展有效益、有市场的进出口业务;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的发展;支持外贸企业推行代理制;严禁对盲目竞争、没有效益、挪用银行资金的企业贷款;支持国家重点建设企业技术进步;支持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出口;支持高利税、高创汇、高销售额的外商投资企业;支持效益好、产业结构合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进出口信贷机构
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银行是我国提供进出口信贷的主渠道。另外,我国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也可以对进出口企业发放一定数量的外汇贷款及人民币贷款。
我国于1994年5月成立了中国进出口银行,是专门办理进出口信贷业务的政策性银行。其主要任务是:执行国家生产政策和产业政策,为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它实行自主保本经营和企业化管理,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与商业银行进行业务竞争,资本金主要由财政拨款,另外的资金来源是向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其业务范围包括:为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进出口提供出口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为中国银行的成套机电产品出口信贷办理贴息、出口信用担保及进出口保险和保理业务;进行进出口信贷项目评估审查业务。近年来,还按照国际流行做法,开始有选择地试办出口买方信贷业务,以及中国政府对外国政府贷款、混合贷款的转贷业务等。在信贷项目的选择上,该银行注意突出重点,充分体现政策性,并通过优化贷款结构,以提高政策性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别是在出口信贷方面,重点支持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有力地促进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另外,还把信贷的重点放在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大力扶持产业联动效应大的行业,以及中西部地区机电产品的出口上。
中国银行是中国政府授权经营外汇业务,办理进出口信贷的国有商业性银行,具有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的性质和地位,并作为我国对外筹资的主渠道,在国内外开展各项银行业务,支持我国对外贸易和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