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分以下几个方面解释。
1.生成树由来:由于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存在环路,由此导致广播风暴,为避免广播风暴而产生了生成树协议。它的功能是在物理上存在环路的网络中从逻辑上避免环路,同时依靠它的机制又保证了链路的冗余性。
1.1 环路是怎么产生的?
环路是人为产生的。环路的产生是基于网络通信链路冗余的目的。
例如:一个企业中为了保障网络的可靠性,往往会设置两台核心交换机做热备。A、B为两台核心交换机,C为楼层交换机,核心交换机主要负责VLAN的管理及路由,楼层交换机负责服务器、工作站的接入。A、B互为热备,那么A和B直接通过TRUNK口(传递多个VLAN信息)相连,同时A、B各自都通过TRUNK口与C相连,那么A、B、C之间就形成了环路。
所以环路的形成针对网络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网络环境来说不可或缺。
1.2 广播风暴是怎么产生的?
交换机接收数据帧进行转发,是依靠其自身的MAC地址和端口对应表。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不在其对应表中(未知),则向所有端口广播该数据帧。如果A、B、C交换机存在环路,则广播包会无限制的在三个交换机中循环广播,由此导致数据流以指数形式增长,导致网络崩溃,这种现象称为“广播风暴”。
注1:“广播风暴”也只存在于具有环路的网络中;
注2:在上述目的MAC未知的情况以外,交换机还会广播其他数据包,例如ARP请求等。交换机由于二层的数据传输机制决定了其必须是一个广播域,因此不能隔离广播包。
2.生成树的作用:根据其自身的运作机制,在环形网络的各个交换机中指定根桥、指定端口、根端口,并由此生成一棵树状结构的网络结构。
注1:指定端口、根端口为转发端口,即活动状态;其余的交换机互连的端口为阻塞状态;由此避免了环路的形成;
注2:STP决定的活动端口和阻塞端口都是逻辑上的;
注3:生成树协议将周期性维护链路状态(通过BPDU(网桥协议数据单元)报文来维护链路的状态),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生成树将重新计算决定新的活动端口和阻塞端口,由此保证了形成环路最初的目的,即网络链路的冗余性。
3.VLAN与生成树的关系:VLAN全称为“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虚拟桥接局域网,简称虚拟局域网),通俗说,VLAN其实就是虚拟的交换机。结合上述例子,如果核心交换机管理着5个VLAN,即5个网段,那么每个网段都在A、B、C三个交换机中就形成了环路关系。由此,VLAN内需要建立生成树关系。
以上 供参考。有问题M我
交换机产生环路你应该明白怎么回事吧。。说白了,在默认情况下,交换机的环路就是VLAN1的环路。因为所有端口都在VLAN1里面,这样就应该会理解VLAN的环路了吧,当新建VLAN,并把端口放入新建VLAN后,又会出现一条新的路,这样,新的环路又产生了,交换机的数据流现在可以从VLAN1走,也可以从新的VLAN走。。你每建立一个新的VLAN,就多了一条路,就需要一个STP去阻止环路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