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声四部合唱雪绒花 包括哪四个声部?

2024-12-27 16:42:1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晕了。。。是男高、男低、女高、女低吧?..楼上哪里淘换的一大坨东东?

回答2:

一、引子
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观照,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歌唱艺术和人类文明的进程同在。每当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他与这个陌生世界对话的第一个回合就是“四弦一声如裂帛”的悲号,这搏动着巨大生命冲击力的孩啼,是人类最原始、最具永恒魅力的歌唱。
战国时代荀子的《乐论》,则对合唱艺术做出:“人情之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的阐释,强调合唱有疏导“民和”、“民齐”的社会功能。秦末汉初,那充满寓言性象征性色彩的“四面楚歌”的故事,将合唱艺术裹进了金戈铁马的征战之中,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马赛曲》一样充盈着壮美的震撼。
一百多年前,合唱艺术随第一批清朝留学生来到中国大陆,它改变了中国单个演出的艺术模式,改变了中国的文化观念,曾记否,一开始大家站在一起唱歌还不好意思呢。综观历史长河,合唱教育的发源地是学堂乐歌,当初的学堂乐歌是合唱启蒙,后来抗战时期学校歌咏是合唱普及,今天我们学校合唱则是推动合唱的艺术化进程。有多少有识之士为合唱艺术的发展抹上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我校合唱团成立于1996年,建团的目标就是朝着合唱精品努力,追求“和而不同”的艺术理念。和而不同,指春秋时代两个互为对应的常用语。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如五味调和,一定要有水、火、酱、醋各种不同的材料才能调和滋味;“和”更是八音的调和,一定要有高下、长短、疾徐各种不同材料才能使乐曲和谐。
二、培养“合”“和”篇
合唱是一门注重合作与交流的艺术。我校合唱团有男女混声四个声部,各声部之间要合作;个人在合唱团体中要合群;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要合意;合唱还要讲究和谐:音色的和谐,音准的和谐,力度的和谐。这“合”与“和”,体现了一个合唱团的水平。
“我们合唱团中没有‘我’只有“‘我们’”。这是我们的口头禅。合唱团有50多人,每个人都是一份力量,每个人都是最重要的。个人与集体关系犹如水与河流的关系,不可分离。在思想意识上,一定要明白合唱集体的重要性,尤其是每年进来的新团员,合唱活动第一课就是合作思想的培养。学校合唱团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师是“营盘”永远不会流动,团员们成了“流水的兵”每年都有交替。于是就有了每年的合唱演唱会。演唱会总是先听老团员们个人演唱,有的团员演唱水平相当高,尤其是一些报考音乐学院专业院校的团员,他们的演唱令新生们敬佩。但是,当新团员听过合唱集体的演唱之后,他们就会明白,合唱集体的演唱,其音色的丰满性、织体的丰富性、旋律的多样性、作品的多元性远胜于个人演唱。合唱团作为一个集体的形象,开始在新生们的心目中建立。
培养一支有艺术水平的合唱团,指挥的首要任务是统一合唱团的音色。每个人的天然音色差别很大,唱法各不相同,对音色的理解不同,所以站在一起歌唱,就是唱齐唱音色都不好听,更别说唱四部混声了。为了统一音色,我一般采用二个步骤来解决。
其一:轻声演唱。不让声音放开,每个人都用轻声演唱,无论演唱力度强的作品,还是演唱快速活泼的作品,都用轻声演唱。演唱时让团员们之间的位置拉开些,在日常生活中,耳朵背的人,别人声音听不清楚,说话声音容易大,而合唱训练中,在听不到别人演唱的情况下,仍然用轻声唱。逐渐差成轻唱习惯。
其二:模仿演唱。我坚持音色是可以“做”出来的想法,让团员们一个个类似接龙的方法来演唱同一个旋律,在演唱时模仿前面人的音色。这样做除了统一音色之外,还能培养团员们的听觉意识。为了要模仿别人音色,首先必须认真听,听了之后还要想,要去感觉自己与他人音色之间的差别,然后才能尽量去模仿。模仿是艺术的先驱,有了模仿才有创作。模仿演唱,坚持几次之后,合唱团员之间的音色开始互相靠拢了。动听的音色是合唱团的“魂”,团员们听到美好音色之后,就有了演唱的欲望,需要美感与创造美感几乎是在同时产生。
其三:边听边唱。在演唱过程中,听左右旁边团员的演唱,最好的状态是,“一只”耳朵能听到旁边团员演唱的声音,另“一只”耳朵能听到自己演唱的声音,这时演唱的力度与音量是最适中的,是和谐的。如果,只能听到旁边团员的演唱,而听不到自己演唱的声音,那就说明自己的演唱声音偏轻;如果只能听到自己的演唱,而听不到旁边团员的声音,则说明自己的声音太大,与整个团体不谐调。经过这样反复训练,团员们的音量意识、声部意识得到提高。
学校合唱是艺术教育的一个平台,教学生合唱是为了教书育人,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和谐精神,培养健康情感。集体合唱是培养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情感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我注重合唱情感的表达,不但要求团员们唱出来,还要有所感知。在演唱《嘎哦丽泰》时,有一段是男声演唱,他们用一种强有力的声音来演唱主旋律,我告诉他们,这里表现找不到朋友的失落迷茫,不是“站岗放哨”,情感表达不一样。在演唱《母爱》这首作品时,我请团员们将自己与家人合拍的照片带来,我制作在电脑多媒体里,当他们演唱时,前面用大屏幕播放这些照片,激起团员们的美好回忆与亲切热情。同时,我还将学校的升旗仪式、学生们军训、学工、学农等社会实践活动也做在多媒体里,让团员们感受博大的母爱。高中时代正是学生们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时候,合唱为他们提供了“艺术”与“为人”间的纽带,通过感人的曲目唱出自己的真情,用心来演绎来表达对母亲的热爱。
合唱活动是一个与人相处与人交流的过程,在集体中“和谐”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舞台上下的交流,舞台前后的相处,作品创作者与表演者之间交流,团员之间、团员与指挥之间、各声部之间,合作无处不在,和谐是成功的保证。
三、训练“不同”篇
合唱团要做到“和”不容易,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同样,要做到和谐中的“不同”就更不容易。几年来,我一直在实践中摸索这个“不同”的措施,期望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尽快达到“不同”这个境界。
不同音高。对于齐唱,即大家唱同一个音高,只要音色统一,绝对音高统一,一般就可以了。而我们是一支混声合唱的队伍,男生分为男高音与男低音,女生分为女高音与女低音,四个声部在一起演唱,每个声部唱的绝对音高是不同的。不同音高合在一起演唱,必须按照和声音程排列起来,四个音中只要有一个声部音不准,和声就会刺耳,产生不和谐的音响。在训练时,首先强调声部间的倾听,每个团员不但要听到左右两旁队员的声音,还要听到其他声部的声音,要学会“根据别人的音高来唱自己的音高”,久而久之,声部就会“立场坚定”自己演唱的音就不会被其他声部拉过去。
不同音色。合唱在发声层面上谈论“音色”这个命题,音色要求应该是统一的和谐的。而在合唱作品进行层面上讨论“音色”这个命题,那么音色应该是有变化的不同的。混声四个声部,各个声部应该有自己声部的本身音色,四个声部在音色上有了区别,合唱团的整体音色就有了层次,和声才会丰满。同一声部不时也会有不同音色的要求,尤其是两个内声部(男高音声部与女低音声部)。当男高音声部与女高音声部、女低音声部一起演唱时,男高音声部在音色上靠近女低音声部;而女低音声部与女高音声部一起演唱时,女低音声部要把自己当作女高音声部,而当与男高音、男低音声部一起演唱时,音色上要靠近男高音。两个内声部在音色上的变化,或说是改变,往往体现出合唱团的整体演唱水平。另外,在演唱不同作品时音色根据作品的情感需要有些改变,如,演唱《雪花》与演唱《在灿烂的阳光下》的音色显然是不同的;演唱莫扎特的《Ave verum corpus》与演唱《小河淌水》音色也有区别。我们学生合唱团对于不同作品,演唱出不同音色这一点,不能够尽善尽美,但是团员们必须明白,在合唱艺术上有这样一些要求,或者说有这样的艺术目标。
不同角色。在一首作品中,主旋律一般在女高音声部,但有些作品主旋律是要跑动的,有时在男高音声部,有时在女低音声部,有时会移到男低音声部。我特别爱找主旋律跑动的合唱作品,因为演唱这样的作品,对于训练合唱团是非常有效果的,主旋律跑动的合唱作品,往往带有复调的因素。我向我的团员们提出合唱演唱时的“角色”观点:凡轮到唱主旋律的声部,我们称之为“主角”,唱辅助性旋律的声部,我们称之为“配角”。要求团员们在担任“主角”时,要积极主动,勇敢地站到第一线,自主自信。而一旦担任“配角”时,则要有辅佐意识,谦让意识,配合意识。一般来说唱主角,总是容易做好,难就难在唱配角。而唱复调作品时,没有“角色”之分,每个声部都是主旋律,唱这样的作品难度很大,但训练很有意思,作品一般也比较好听。合唱团演唱英国十六世纪牧歌作品《Fair Phyllis》,这是一首复调作品,无伴奏合唱。篇幅不大,音准也不难,但是每个声部间的进进出出特别多,主旋律几乎在四个声部间同时进行,我们费了很长时间抓配合,在赴德国参加第三届奥林匹克国际合唱比赛时,我们演唱了这首作品,场上专家说:没想到中国普通学校合唱团能演唱这样的复调作品。我们的比赛最后获得了“青年混声合唱”组别的银奖。现在回过头来,真正感到 “主角”与“配角”的训练,对于强化合唱团的配合意识,实在是很好的方法。
四、尾声
当前的学校合唱教育,融合了艺术的普及教育和精英教育这两个不同层面的文化内涵。从合唱艺术的角度,这两者之间并无“楚河汉界”般的明显界限。两种教育随着理性思辨和感性认知的日积月累而生发着一个渐变、转化的过程。合唱的艺术化,作为一个课题摆在我们面前:从普及教育意义上看,合唱教育并不旨在合唱本身,而是归结到培养有机的、整体的反应方式的教育。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之所以感到审美愉快,是因为他把握了一种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整形式,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的情感和理想,具有特定的社会内容,所以会同时作用于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诸种心理能力,使他们处于一种自由和谐的状态。这种状态既能共存,又能相互配合;每一种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但又兼顾到整体,以不损害整体的有机统一为限。这就是合唱普及教育的内容。从精英教育意义上看,数以万计的少年儿童忙着学习乐器、声乐、舞蹈等艺术专业,每年各类音乐考级都会报出冷门,出现高水平的“神童”,从个人技巧掌握和表现看,一代比一代强。合唱艺术经历几十年的发展,随着影视艺术传媒的作用,与世界文化艺术的接轨,国家对合唱艺术发展的重视,使学校合唱艺术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合唱艺术教育从群众式的齐唱中慢慢向多声部方向发展。音乐多声部进行的意识,犹如社会多元化发展一样,有了发展的机体,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注入活力,使其活跃进来,使其生动起来。
当我们合唱团站在世界奥林匹克合唱领奖台上时,我们真正明白,合唱是一种意识,合唱是一种精神,合唱更是一种哲学思辨,“和而不同”的理念,是即有个性又有共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在合唱的和谐精神中达到一个更丰富更多元的艺术境地。我们追求“和而不同”的合唱理念,从普及教育的意义上,为合唱艺术培养爱好者,培养听众;从精英教育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个体在艺术上的发展,培养健康情感的青年一代。
合唱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合唱团没有我,只有我们。
和而不同是合唱演唱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