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蝴蝶效应”的语文演讲

2024-12-25 22:58:1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96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研究“长期天气预报”问题时,在计算机上用一组简化模型模拟天气的演变。他原本的意图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但是,事与愿违,多次计算表明,初始条件的极微小差异,会导致计算结果的很大不同,而那些被忽略的次要因素却可能对预报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导致错误的结论。

洛伦兹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的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煽动翅膀,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

对此,我们还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做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
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只蹄铁;
丢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将军;
损了一位将军,输了一场战争;
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一个帝国的灭亡,居然始自一颗小小的铁钉的遗失所带来的一连串效应。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每次一点点的变化,最终酿成一场灾难。

同样,在我国也有“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这句传统的古训。这条古训和这首童谣以及“蝴蝶效应”的现代科学理论都告诫我们:要特别注意初始条件、初始状态、基本理论出发点上的微小差别,要对这方面的微小差别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回答2:

qusou

回答3:

你看过蝴蝶效应这个电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