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的书法,初从赵孟帄、董其昌入手。早年所作“珠圆玉润”,“如美女簪花”。即便如此,与当时学赵、董者,往往流于圆熟软媚也颇有区分。中年以后,出入各家,临帖不求形似,意与古人精神相契合,一变赵、董之灵俏为浑朴,兼搀颜字之雄阔、苏字之烂漫、《瘗鹤铭》之旷逸,终而自成一家面目。刘墉的书法以丰腴浑厚的点画、平淡舒缓的用笔和雍穆华丽的墨韵,表现了一个朝廷重臣所特有的儒雅气质和庙堂气度。乍观其书,拙笨肥重,全无法度;然反复寻味,却觉筋络分明,如棉里裹铁,内含刚劲,且能举重若轻,化古妙用而又无迹可求。徐琦《清稗类钞》评日:“世之谈书法者,辄谓其肉多骨少。不知其书之佳妙,正在精华蕴蓄,劲气内敛。殆如浑然太极,包罗万有,人莫测其高深耳!”是故,康有为推崇刘墉为本朝帖学之集大成者。传世代表作有《苏轼秋阳赋》、《苏轼远景楼记轴》、《临米芾诗帖》、《桑林伐鼓酒如川诗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