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一)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
表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
水平名称 -535m水平 采区名称 北一采区
地面标高 +79.6m-+92.0m 井下标高 -310m--380m
地面相对位置 工作面地表位于工业广场西侧,北半部为村庄和农田及泡子沿村养牛场,有一条铁路和一条乡村公路通过,南面为三台子水库。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 工作面上覆的村庄、养牛场、农田、铁路、乡村公路及三台子水库会受采动影响。
井下位置及四邻关系 工作面位于N1采区南侧。工作面南部是未开采区,北邻N1采区回风上山、N1采区胶带上山和N1采区轨道上山,东邻N1S1工作面(已开采),西邻N1S3工作面(尚未开拓)。其平面位置为X:4723100-4724700,Y:41525600-41526100。
走向长度(m) 1394.5 倾斜长度(m) 227 面积(㎡) 316552
(二)煤层情况表
表2 煤层情况表
煤层厚度(m) 8.25 煤层结构 复 杂 煤层倾角(°) 7-9
开采煤层 1煤层 煤 种 长焰煤 稳定程度 基本稳定
煤层情
况描述 工作面煤质工业牌号为长焰煤,黑色、沥青光泽、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贝壳状断口或平坦状断口,质脆,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在亮煤条带中常见两组垂直层面的内生裂隙,一组发育,另一组次之,裂隙面平坦。在裂隙中常常有方解石及黄铁矿薄膜充填。煤层与顶底板一般为整合接触。工作面内北部煤层结构较复杂,自然分层多,南部结构虽复杂,但比工作面北部略显简单。煤层中的夹矸多为泥岩,个别为炭质泥岩,深灰色或黑灰色,泥质胶结、质软易碎,遇水泥化、块状构造,其单层厚度一般在0.05m-0.51m之间。
(三)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表3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石特征
顶 板 基本顶 无
直接顶 油页岩 19.0-24.0 直接顶为黑褐色油页岩,中间夹薄层泥岩,泥页岩、泥灰岩、粘土岩和菱铁矿透镜体。工作面中部较厚,两侧稍薄,最厚约为24.0m,最薄约为19.0m。油页岩结构致密,细腻,无裂隙,以泥质成分为主,层状结构,含碳污手,易风化,风化后呈饼状,干后粉碎崩解。直接顶属于软岩,不易维护。
伪 顶 无
底 板 直接底 泥岩 0.12-0.51 煤层底板(即1、2煤层间夹石)为两至三层泥岩,间夹煤线,泥岩质软,松散易碎。泥岩物理力学性质:比重为2.63g/cm³,容重为2.47g/cm³,抗压强度152kg/cm²-380kg/cm²,抗剪强度20kg/cm²-30kg/cm²。总之,煤层直接底板岩石抗压强度基本小于1000kg/cm²,属于软岩,不易维护。
基本底 无
二、巷道规格
(一)工作面主要巷道规格表
表4 工作面主要巷道规格表
名 称 规格(m2) 长度(m) 支护形式
回风巷 13.6 1383 锚、网、支、喷
运输巷 13.6 1406 锚、网、支、喷
切 眼 30.5 227 锚、网、支、喷
N1S2运输材料斜巷 11.4 60 锚、网、支、充
N1S2回风材料斜巷 11.4 73 锚、网、支、充
附图1:N1S2综放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图。
图1 N1S2综放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图
三、生产系统
(一)运煤系统
N1S2工作面→N1S2运输巷→溜煤眼→N1采区胶带上山二段→N1采区胶带上山→N1采区煤仓→北翼胶带大巷→主井煤仓→主井→地面。
(二)通风系统
副井→北翼轨道大巷→N1采区轨道上山→-390m车场→N1采区轨道上山二段→-340m车场→N1S2运输材料斜巷→N1S2运输巷→工作面→N1S2回风巷→N1S2回风材料斜巷→-378m车场→-378m车场联络巷→N1采区回风上山→北翼回风大巷→风井→地面。
(三)供水系统
副井→北翼轨道大巷→N1采区轨道上山→-390m车场→N1采区轨道上山二段→-340m车场→N1S2运输材料斜巷→N1S2运输巷→工作面。
副井→北翼轨道大巷→N1采区轨道上山→-390m车场→N1采区轨道上山二段→-378m车场→N1S2回风材料斜巷→N1S2回风巷→工作面。
(四)供电系统
见《N1S2综放工作面供电设计说明书》(机电科)。
(五)主要设备运输路线
1.前、后部刮板输送机、端尾(A#、B#、C#)支架、中部(1#-148#)支架、过渡(Ⅰ#、Ⅱ#、Ⅲ#)支架及端头(Ⅰ#、Ⅱ#)支架运输路线:
副井→北翼轨道大巷→N1采区轨道上山→-390m车场→N1采区轨道上山二段→-340m车场→N1S2运输材料斜巷→N1S2运输巷→工作面(安装地点)。
2.转载机、移动设备列车及泵站运输路线:
副井→北翼轨道大巷→N1采区轨道上山→-390m车场→N1采区轨道上山二段→-340m车场→N1S2运输材料斜巷→N1S2运输巷 (安装地点)。
3.采煤机运输路线:
副井→北翼轨道大巷→N1采区轨道上山→-390m车场→N1采区轨道上山二段→-378m车场→N1S2回风材料斜巷→N1S2回风巷→工作面(安装地点)。
四、设备型号
(一)主要设备情况表
表5 主要设备情况表
序号 名 称 型号及规格 数量 安装地点 容量(kW)
1 端头支架 ZFT35000/21.5/33.5S 2组 运输巷
2 过渡支架 ZFG8000/23/32H 3组 工作面
3 端尾支架 ZFG8000/23/32H 3组 工作面
4 中部支架 ZFS8000/17/29H 148组 工作面
5 前部刮板输送机 SGZ1000/1400 1部 工作面 700×2
6 后部刮板输送机 SGZ1000/1400 1部 工作面 700×2
7 采煤机 MG400/940-WD 1部 工作面 940
8 转载机 SZZ1000/525 1部 运输巷 525
9 胶带输送机 SJJ1200/2×200 1部 运输巷 200×2
10 乳化液泵 LRB400/31.5 2台 运输巷 250×2
11 乳化液泵箱 RX400/25 1个 运输巷
12 喷雾泵 BPW320/6.3L 2台 运输巷 45×2
13 喷雾泵箱 QX320/30 1个 运输巷
14 设备开关 8SKC9215-800/3300-6 4台 运输巷
15 移动变电站 KBSGZY-2000 4台 运输巷
附图2:N1S2工作面各主要设备布置示意图。
图2 N1S2工作面各主要设备布置示意图 五、准备工作
1.安装使用的调度绞车、回柱绞车按照指定位置布置好,绞车基础符合要求,绞车固定牢固,二次保护齐全。
2.安装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前形成所要求的运输系统。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的轨道完善好,铁道接茬处道钉、道夹板齐全可靠,轨道不实的地点垫实,轨道平直,弯道处外轨略高于里轨。
3.输送机中部槽起吊车、支架安装叉车的轨道在安装施工前铺设好,轨道长度、间距符合车辆运行要求。
4.安装支架前,铺设好泵站至工作面的高压管路,管线吊挂整齐。
六、劳动组织
(一)作业方式
采用“三八”作业制,各工种配备情况见劳动组织表6。
(二)劳动组织
表6 劳动组织表
序号 工 种 白 班 四点班 零点班 合 计
检修班 生产班
1 班 长 1 1 1 1 4
2 绞车司机 3 3 3 9
3 回柱绞车司机 2 2 2 6
4 信号把勾工 3 3 3 9
5 装卸、推车工 4 4 4 12
6 支架前梁、尾梁组装工 3 3 3 9
7 回棚、装铁工 4 4 4 12
8 支架安装工 4 4 4 12
9 跟班电工 1 1 1 3
10 跟班钳工 1 1 1 3
11 检修电工 8 8
12 检修钳工 19 19
13 验 收 员 1 1 1 3
14 区队管理人员 1 1 1 1 4
合 计 29 28 28 28 113
113人
七、工作面、运输巷设备安装及要求
(一)安装工艺流程
安装前、后部刮板输送机→安装泵站→安装端尾(A#、B#、C#)支架→安装中部(1#-148#)支架→安装过渡(Ⅰ#、Ⅱ#、Ⅲ#)支架→组对中部支架前梁回转千斤顶→安装端头(Ⅰ#、Ⅱ#)支架→安装转载机→安装胶带输送机→安设移动设备列车→劈采煤机组装机窝、安装采煤机。
(二)施工方法及要求
1.安装前、后部刮板输送机
(1)安装方法
1)准备工作
①由机头向机尾方向铺设中部槽起吊车轨道,轨道长度230m,轨距3.0m,轨枕间距1.5m,垫平垫实,两条轨条高低差≤6mm,对接构件齐全牢固,轨道中心线与巷道中心线在同一垂面上。
②在起吊车轨道前5m处设一根牢柱,牢柱使用矿用12#工字钢,牢柱迎向机头方向,用40T链子、连接环固定在巷道支护棚顶梁上。
③在平板车运行方向轨道头处安设一组立式阻车器。
④在起吊车预组装位置上方15m-20m处安设2台JHC-14型回柱绞车作为起吊车牵引绞车,按照起吊车的设计图纸组装起吊车,将回柱绞车钩头固定在起吊车上,设好二次保护。
⑤切眼内拉运中部槽车使用反滑轮双绳牵引方式,动滑轮固定在平板车上,钩头固定在机头绞车硐室巷帮上,设好二次保护。每次拉重车数量为4车。
⑥地面装车时,每车2节前部输送机中部槽和2节后部输送机中部槽。
2)安装前、后部输送机机尾
按照机尾壳、过渡槽、变线槽、电机减速机的顺序将刮板输送机各件运到机尾安装位置,用回柱绞车或起重机卸车,将各件运到指定位置进行组对。前部输送机机尾组对顺序为机尾壳→过渡槽→变线槽→电机减速机。后部输送机机尾组对顺序为机尾壳→过渡槽→电机减速机。输送机机尾各部件间的连接装置按规定安齐。
3)安装中部槽
①当装中部槽的平板车运进运输巷组装硐室车场后,把1#调度绞车钩头挂在第一辆平板车车头上,把3#调度绞车钩头挂到尾车车尾上,1#调度绞车拉车,3#调度绞车放车,形成对拉绞车。同时启动1#、3#调度绞车拉平板车至弯道前1m-2m处,将车锁好。
滚,你的工作找别人的,啥能力,不行就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