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预习导引〕
1. 目标点击
(1)掌握文中生字的读音和词语的意义。
(2)理解文章阐述的读书的目的和方法,结合自身实际,提高认识,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3)具体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平等交流、引用类比、设问启发、现身说法等多种方法,以提高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并学习这种对话方法。
(4)学习在阅读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语句,并对重要的内容作出批注的读书方法。
2. 学法指导
(1)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弄清作者在文中所阐述的观点,又是如何表明观点的。
(2)结合学生自身实际,讨论作者在文中谈到的观点,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文题资讯〕
1. 作者简介
刘墉,台湾人,当代作家、画家。
2. 题目解说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是当代作家刘墉写给女儿的一封信,文中批评几种不正确的读书方法和目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教导女儿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字词详解〕
1. 字音认读
咀嚼(jǔ jué) 墉(yōng) 喘(chuǎn) 模(mó)仿
2. 词语补注
咀嚼:①用牙齿磨碎食物;②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疲于奔命:原指不断受到命令或逼迫而奔走疲劳,后来也指事情繁多而忙不过来。
徒然:①白白地;不起作用。②仅仅:只是。本文取后义。
虚名:和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名声。
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匆匆忙忙:急急忙忙。
创意:创造性的思维。
〔课文详解〕
1. 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是当代作家刘墉写给女儿的一封信,谈的是如何读书的问题。文章通俗中见深刻,平实中见生动,富于针对性和启发性。文章批评了几种不正确的读书目的和方法,提出了作者自己有关读书的种种观点,谆谆教导女儿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全文按自然空行,可以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指出读书不能只讲数量和速度,要注意品尝其味。
第二部分,利用类比方法,进一步说明读书不能只讲数量和速度。这部分先说了一个爸爸妈妈带着女儿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例子。博物馆为了成功举办这个活动,采取了有奖参观的方法,结果奖是得了,但只是“疲于奔命”,“却最没看到什么东西”。这个例子用于类比,说明读书就如同参观博物馆,也不能只讲数量和速度,而要讲究实际收获。
第三部分,说明读书要学、习、思相结合,这部分紧承上部分,先指出读书可以“精读”,也可以“浏览”,但决不能“徒然得个虚名,却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再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学、习、思相结合。
第四部分,说明读书还在于运用。这一段作者现身说法,以栽种番茄为例,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来说明读书与运用的关系。
第五部分,殷切地希望女儿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大胆地去创造。
2.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采用类比和引用等方法,批评了几种不正确的读书方法,提出了有关读书的种种观点,谆谆教导女儿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3. 结构图示
4. 句段品鉴
(1)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
品析:形象地描绘了女儿读书只讲数量和速度的情形。
(2)读书就跟参观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
品析:采用类比法,形象地说明“精读”和“浏览”是怎么回事。
〔研讨探究〕
1. 写作特色
(1)运用书信体裁,平等交流。
本文虽然是父女两代人之间的交流,但作者并没有端起架子,板起脸孔,一本正经地说教,而是运用书信体裁,通过一些双方都知晓的例子来说明问题,就好像是面对面促膝谈心。作者在文中说,他每天看到女儿吃完饭就读书,说明他们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因此,进行交流可以随时随地,似乎完全没有写作的必要;可见,“给女儿的一封信”是采用了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可能主要是考虑到交流的效果,表达的效果。通过如同谈心式的通信语言,拉近了交流双方的距离,使谈话具有亲切感,更便于对方接受。
(2)作类比,引名言,增强说服力。
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讲述了一家三人到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的事,这是一个类比。“参加发现之旅”,疲于奔命地在各展室之间跑来跑去,走马观花,追求数量与速度,跟参加读书比赛很类似;跑得很累,没看到什么东西,跟读书费时费力而没能记住多少、没能读懂多少很类似。行为类似,结果类似,我们对待它们的认识和态度也应该类似:要反对和纠正这种做法。运用女儿以前经历过并有所认识的事来作类比,一是有利于说明问题,二是有利于对方理解和接受。
2. 重点难点
作者给女儿讲了有关读书的哪些道理?是如何讲的?
作者针对女儿看书只讲数量和速度,指出读书要“记住”, “要读懂”,然后采用类比法,进一步说明读书不能只讲数量和速度,要讲究实际收获,再采用类比法和引用,形象地指出“精读”和“浏览”是怎么回事和学、习、思紧密相结合,阐述了读书的目的和方法,十分得当,再现身说法,以栽番茄为例,说明书是“死”的,学问和人是“活”的,读书一定要学以致用,最后希望女儿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大胆去创造。
〔考点指津〕
例:课文谈到了哪些有关读书的见解?画出相关语句,并作批注。
考点说明:梳理文章的重点内容,学习作批注。
名师点拨:熟读课文,看看文章讲了哪些读书方面的见解,找出这些句子,然后在旁边加上自己的观点,也就是批注。
参考答案:课文谈到的有关读书的见解有:
1. 读书不能只讲数量和速度,要记住,要读懂,要讲实际收获。
2. 读书要学、习、思相结合。
3. 读书在于运用。
批注:我认为这些观点很正确,今后读书一定要注意讲收获,注重实效,不要读死书,死读书。
〔课本习题解答〕
一、见“考点指津”。
二、如课文的第四部分,作者自己现身说法,谈栽种番茄的做法和体会,用自己的亲历、女儿熟知的例子来说明读书和运用的关系。“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教种番茄的书”,如果一页一页地读完,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也完全没有必要;抓住其中的要点,在“后院”里试种,将“学”和“用”结合起来,很快就有了收获。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书是“死”的,学问是“活”的,人是活的,读书一定要学以致用。
把读书看做一种享受,仔细品味书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