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北临长江,东频吴淞口,临近我国最大的海港.加上巨型矿石运输船的出现,既能将产品远销海外,又能从水路取得国外的廉价原料,降低成本.宝钢以大城市为依托,充分利用了我国最大工业城市上海及其周围的工业城市群的市场,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生产基地
览文档共享文档我要上传
搜索高级搜索 资源型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摘要 环境因素是衡量工业布局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合理的布局会加剧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最终丧失工业生产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合理的工业布局会不仅不会影响到环境,而且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工业区位的选择,一要注意工业的污染类型;二有空气污染的工业在其区位选择时应考虑当地风向;三要协调好城市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位里关系,从而更加合理地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四要考虑热力环流、地形等因素,这样也可以避免一定的环境污染。关键词 资源型工业 资源型工业布局 工业区位选择 地理环境1.引言 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对自然的改造,而在对自然的改造过程中必定会对大自然造成一定的破坏,不同的工业对自然的破坏程度也不同。以资源利用为主的资源型工业在利用自然资源的时候对环境的影响会更大。如何尽量减少这些影响呢?选择合适的工业区位会减少一定对环境的污染。可见,资源型工业的区位与地理环境之间有密切的关系。2. 资源型工业及其特点2.1 资源型工业 资源型工业主要是有依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企业所构成的,即所谓的资源型企业。 资源型企业,就是指基于地下的矿产资源和地上的动植物资源,通过对资源的垄断性占有或独占,以生产的资源型产品为最终主导产品形态的,在产品价值构成中,自然资源对产品的价值贡献占据主体地位的,尽可能利用区域内存在的自然条件,依靠资源的消耗,通过有效管理和适时创新来实现迅速成长,形成以资源占有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2.2 资源型工业的特点 1 地域集中性。 由于自然资源的质和量在任一空间范围内分布的不均匀性,总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因此依托某一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兴建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企业具有明显的地域集中性。一般都会集中在自然资源的产地。 2资源独占性。 自然资源是资源型企业生产加工的主要原材料或核心原材料,资源数量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其产能与发展,正因如此,资源型企业必然通过自然或行政的方式对所需资源进行垄断性占有或独占,导致资源型企业对资源的独占性。 3产品附加值低。 多数资源型企业依赖对资源垄断性占有或独占,生产以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粗加工以及初级原材料产品为最终形态的产品,技术含量低,所取得利润是以廉价出卖当地自然资源为代价的。 4纵向一体化水平低,加工链比较短。 如生产煤炭、钢铁、稀土、铝锭等产品的资源型企业主要集中于产业上游,仅仅从事原材料开采和(或)初级加工,下游活动很少,对上下游的拓展的可能性很小,很少有企业进行产业链的延伸。 5容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资源型企业通过开发利用资源,在低技术水平上生产产品,结果滥采滥伐资源和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导致资源的流失、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恶化。3.资源型工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1 地理环境对资源型工业布局的影响3.1.1 自然资源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1原料 工业的主要成本之一是原料的成本,这一点决定了原料是工厂区位的一个主要区位因素。现在以钢铁工业为例来说明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铁矿石和煤是钢铁工业的主要起始原料。因而一定储量的铁矿石产地的地理因素,无疑会对钢铁工业布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单纯从钢铁工业本身来看,铁矿石产地的作用随工业技术发展相应有所变化。主要表现在钢铁工业发展初期,每炼一吨铁需要 4—5 吨煤炼成的焦炭的时候,钢铁工业多分布在煤产地。随着冶炼焦比下降,使煤的消耗量大大减少,加上配焦煤技术进步,使钢铁工业也不可能依靠单一煤种。与此同时,由于贫铁矿的开采利用增加,以至现代钢铁工业每炼一吨铁仅需要 0.5 吨焦炭,在这种情况下钢铁工业多趋向于铁矿石产地。我国的马钢、攀钢都是这种布局的实例。 应当指出,钢铁工业的最优布局,应是同时接近煤铁资源。我国许多钢铁工业就是建立在煤铁资源组合地区。例如辽宁的本钢、河北的邯钢、山东的莱钢等等。在具体布置上采取以铁为主,并能方便地取得炼焦煤的位置上。 2能源以钢铁工业为例 钢铁工业是一个耗能较大的部门。在其布局中能源因素一直有着重要作用。通过钢铁工业的长期建设发现,随着钢铁工业中心的发展,很容易吸引机械、电力、化工等工业部门,形成一个较大的工业综合体。而这种成组布置的格局(在国外如日本的鹿岛)也已比较固定。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一个新问题,即考虑钢铁工业布局不仅要从其本身的经济效益上分析,而且要注意地区工业发展的总体利益。 根据国外资料,单纯的钢铁联合企业消耗的原料和燃料的比例,每炼一吨钢要消耗 1.2 吨标准燃料,而对于一个以钢铁工业为基础的工业综合体来说,每炼一吨钢要消耗标准燃料 2.6 吨,二者所消耗的铁精矿却都是 1.3—1.4 吨。因之主张在建立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时,一定要注意工业综合体的总的燃料耗费,即炼焦煤、动力煤、发电站用煤。实际上这种地区是一个以钢铁工业为基础的变相的动力工业综合体。因此,近代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在能得到球团供应的条件下,布置在交通方便的大型煤炭基地,即使向外输出部分钢材也是有利的。事实上在国外新的钢铁工业布局规划中,对燃料因素的地位已引起了极大的注意。3.1.2 社会资源对环境的影响1人口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因此人在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和社会生产发生密切关系。一定地区的人口数量、劳动技能,人口密度和人民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布局产生重要的影响。 人作为劳动者,是社会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化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首先要求要有足够数量的生产工人,更要求有一定文化技术的生产工人,以便用同样的劳动消耗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关于劳动者在提高劳动生产率诸因素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已指出:劳动的生产力,取决于多种事情,其中,有劳动者熟练的平均程度,科学及其技术应用的发展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范围及作用能力,和诸种自然状况。因此,特定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劳动力及其素养,都成为考虑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我国沿海人口稠密地区,劳动资源多,特别在东南沿海地区存在充分就业问题,就地发展各类工业是十分必要的;在一些新兴的重工业集中区(煤炭基地,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为充分利用妇女劳动力而发展部分轻纺工业,也是按人口分布状况布置工业的一个明显例证。还应当指出的是,在那些拥有一定劳动技能与生产经验的地区,例如我国景德镇、醴陵、唐山都拥有生产陶瓷的长期历史,在这种地区布置陶瓷工业生产将产生一定影响。 人作为消费者,每年要消费大量物资,这些物资包括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由于社会人口分布不平衡,各地区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不同,一定时期内各地区消费构成和消费水平的差异,引起对消费品需要量上的差别。社会主义工业生产的目的是在已有条件下,尽量满足劳动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以便使人们更好地从事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因此,在发展工业时,既需要研究一般生产力条件下,平均消费水平,除了包括必要的生存资料,还应包括多少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的生产,还要研究不同地区各具特点的消费需求。例如,人口集中的城市居民或不同民族的消费习惯对工业产品的品种、质量的不同需求,对各工业部门布局的影响,以及研究和预测与人口分布远景、消费构成、消费水平变化相适应的工业生产发展与布局趋势。2 交通运输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在选择最有利的工业布局方案时,全面考虑运输条件和费用是必要的,对许多部门来说,能提供最小的运输费用方案,通常也就保证了最小的生产费用。一般多采用产品重量系数法,衡量运输因素对工业布局经济效果的关系。但是,应当指出,节约运输不是目的本身,而只是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之一。因此,一个工业企业布局合理与否,必须综合地分析在某种工业布置方案下可能影响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一切因素。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可能正确地确定最合理的方案。 运输条件在很多工业部门布局中起着较大作用。首先是需用运输工具较多,货运量较大的采矿工业,其次是加工工业中利用大量笨重低值原料的工业部门。 采矿工业只能在埋藏有矿产资源的地区建设,然而这不能说自然资源本身决定了采矿工业布局。因为采矿工业布局首先取决于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需要,同时矿藏的储量、质量以及开采技术可能性也是一个前提条件,但是同一性质和类型的矿藏的开发次序及其生产规模,在大多数情况下与矿藏的地理位置,特别由运输条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则运输条件较好的矿产资源就会得到优先开采,甚至有些矿藏质量稍差,但由于交通方便也可能获得很好的开发;相反,有些地区缺乏适当运输条件,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质量较好,一时仍不能得到全面开发。例如我国西南、西北地区许多矿产资源受交通闭塞和运输条件落后的影响,现时还不能得到大量开发,诸如此类的实际例证,也是到处可见的。 交通运输对加工工业再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联系生产与消费,使产出的产品实现它的使用价值,而且不断供给工业企业以所需的生产资料,保证其生产继续进行。由于工业部门构成复杂,交通运输对加工工业布局的影响是有很大差异的。在生产中需要大量、笨重低值原料的加工工业,例如冶金工业、建筑材料工业、纯碱工业、磷肥工业、用硫铁矿制酸工业、造纸工业……等工业部门的运输费用平均占成本的 15—40左右,这是一个很高的比重,但就个别企业来说它的比重可能还要高出许多,因此,在研究这些工业部门布局问题时,必须对交通运输因素予以足够的重视。3.2 工业布局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2.1 工业布局对经济的影响 工业布局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兴衰。广东经济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不同地区的区域政策不断地作了许多调整。所以,在当前社会中,区域政策成为企业对区位的布局与选择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后,广东拥有特殊的优惠政策。主要表现在:1、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在一般地区,所得税率为 30%,而经济特区为 15%(后来这些优惠政策扩大到了 。珠江三角洲) 而且对于经营期 10 年以上的三资企业,从开始获利年度起两年免税,三年减半征收。这一本来就有利的优惠政策在具体执行中就更加对投资者有利,实际上有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税收负担。其操作十分简单:——假报企业亏损;公司重新注册、更名;内地企业注册为三资企业。2、进口关税优惠政策。政策规定三资企业应该“两头”在外,因此,对进口的原材料、企业所需的设备免除了关税。但是实际上,大部分广东产品是销往内地,结果在同等的生产条件下,广东企业比内地企业多赚了这个本应该属于国家的关税。从而导致许多企业都聚集在了广东等沿海地区,广东就成为了当时工业的主要布局地。广东凭借着其区位优势,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沿海地区在政策的倾斜之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建立了自身独立发展的基础,如果政策继续向沿海倾斜,甚至全国政策一致的结果都将使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从而加剧各种矛盾。所以现阶段为了缩小我国三大地带的经济差距,国家已经给中西部地区提供了许多的优惠政策,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将区位选择在中西部地区。3.2.2 工业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现代工业生产是一个庞大的能量和物质转换过程,在这个转换过程中,既有按人类意图制造出有价值的物质,同时也产生负价值的非意图的废弃物(废水、废气、废渣等)。也就是说,人类从自然环境中取得各种物质资源,又把转换中的废弃物排之于环境。随生产量的增长,取之越多,制成品越复杂,排出的废弃物也必然相应增加,其结构与成分也更加复杂和难于处理。在现代工业技术还不能完全处理废弃于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所造成污染的情况下,保护环境问题就成为制约工业布局的一个客观因素。 实践证明,合理地布置工业企业是可以防止污染的。如一个工厂虽然不断地 ,但由于所选择的厂址有利于“三废”的扩散和净化,排放未加处理的“三废”在其生产过程中并未对环境产生污染问题。相反,工业布置得不合理,不仅会污染所在地区的大气和水源,破坏自然环境,而且也会直接影响职工身体健康和工业生产本身的正常运行,严重者还可能引起破坏生产力的后果。4.总结 环境因素是衡量工业布局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合理的布局会加剧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最终丧失工业生产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工业污染源的形成及其对资源、生态的破坏与工业布局的不合理有密切关系。我们在对污染物缺乏治理,对突发的环境污染事故缺乏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合理布局是减少损失、减轻危害的一条有效途径。 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地球,其环境容量虽然巨大,但毕竟是有限的;不同的自然环境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工厂选址时,应充分考虑工厂所排放的污染物类型,根据区域的环境和特征(地质、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等)、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等特点,选择适宜的厂址及排污口位置,使污染物能较好地被环境净化或避开对人类的直接危害。如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布置在居民区的下风地带;有水污染的工厂应布置在河流的下游;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不宜布置在山谷或盆地中;有污染的工厂还应与城镇和其他居民区、风景区保持必要的距离,并用绿化带相分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