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过于追求完美而导致做事效率低,怎么办?

2025-02-25 17:39:1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我是一个正能量的人,我喜欢给自己树立目标,制定每日计划,

但是我总是因为各种原因,养成了拖延的坏习惯。

我经常会给自己制定计划,但是我总是不去不执行,一直拖延,最终我没有实现自己原先制定的计划。

我就是这样今天推到明天,明天又推到了明天,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

如果按照正常的法定工作时间一天8个小时计算,我发现大部分的时间都被我白白浪费掉了,

我可能有7个小时都在干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只有最后1个小时干的才做最重要的事情,

正是因为我的低效率,导致我经常加班,为此我的生活变的一团糟糕。

我意识到,如果我再这样一直下去,我永远无法实现我的目标。

如果,我能提高自己的效率,做最重要的事情,专注的做事情,

其实,我每天只需要工作4小时,甚至2个小时,我的产出也会超过我平常8小时的努力。

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难题,我相信非常多的人都有这种困扰,

为此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去实践,终于我找到了一种简单的方法。

我为什么会拖延?

1:我太想做好了这件事情了。

我的内心非常想做好这件事情,正是因为非常想把它做好,反而把事情做砸。

我发现有一个规律,我越是想做好一件事情,我越在乎一件事情,我就越做不好这件事情。

在爱情中也是,我发现我越在乎一个女人,我就越得不到这个女人的爱,这是一件非常颠覆常识的理论。

就好一条绳子套住我,我越在乎,这条绳子就越捆住我,把我勒的紧,那么我不在乎,我不怕犯错,这条绳子就处于松弛的状态。

2:我喜欢浏览微博,微信等娱乐信息,我的注意力,时间被这些娱乐信息吸引了。

我原本是想放松自己的心情,有了好心情再开始一天的工作,

但是当我看了一些娱乐八卦和新闻头条后,我总是被这些信息吸引着,

让我看完一条后又被下一条娱乐八卦吸引着就这样不停的一条看一条,

甚至我会加入这些话题去评论,去争吵,我的所有宝贵时间也慢慢消耗掉了。

3:我试图找到最完美的标准答案,我内心想节省时间,想花费最少的精力完成任务。

我每次做事情的时候,我总是想先寻找标准答案,看看有没有前辈或者高手,做过这件事情,

看看有没有人在网络上分享这些心得和经验,为此,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寻找这些标准答案。

事后我仔细想想,我花了那么多时间去寻找答案,

如果我能把这些时间用来自己解决答案,那么我早就靠自己解决了,

这代表了我2种心理,

第1,我太懒了,我希望别人直接给出答案,然后最短的时间完成,

第2,我的内心不够自信,我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别人的方法比自己的方法好,我不够自信。

4:我内心完全不想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和我的价值观,道德观有严重抵触。

有时候,我遇到一些事情,是我内心非常抵触,

和我的价值观或者道德观抵触,我就非常不情愿的做这件事情,

比如,我做这件事情会伤害到别人利益的事情,

或者让我撕破脸皮去求别人的事情,我就特别不爱去做。

我是如何克服拖延。

1:我按照番茄钟,专注,一次做一件事。

番茄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

使用番茄钟规则非常简单,拿出一个计时器,开始计时,

让自己专注做一件事,做完25分钟就算完成一个番茄,

做完一个番茄让自己短休息5分钟,连续做完4个番茄长休息15分钟。

做番茄钟的时候必须保持专注,排除一切干扰,一次做一件事,

如果中途被打断了,那么这个番茄钟只能作废,重新开始一个番茄钟。

番茄钟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大脑的节奏,当我们的大脑高度专注时,只能维持大约25分钟,

所以完成每个番茄钟后是一定要休息5分钟。

有些人,心里太着急了,他们可能完成了25分钟番茄钟后,感觉不累,继续接着做下一个番茄钟,

但是这样的话,会影响了下一个番茄钟时,大脑的专注度。

同时5分钟的休息时间,你可以让自己舒展筋骨,看一看远处的风景,这对身体非常有益。

你可以通过下载一些番茄钟计时器软件来配合使用,

或者购买一些番茄钟的计时器,非常便宜,淘宝可能就是5-10元左右,

当然如果你的厨房有计时器也行,这一个很强大又简单的方法。

2:我告诉自己完成胜过完美。

传统的观念,教育一个人做事情要做好,要做的完美一些。

非常多的人养成了完美主义倾向,特别是处女座的人,非常苛求完美,

但是,完美就好像一种山一样,意味着你要攀爬这座山,需要付出的代价非常大,这种恐惧让人产生了逃避的情绪。

我发现做事情,常识很重要,完成肯定胜过完美的。

最差的是什么都不做,

然后,是做,但是做的非常糟糕,

最后,是做,但是做的非常完美。

如果,你有过购房装修经验你就会明白,

一个毛坯房变成精装修不是一步到位的,是一点点优化,慢慢变好的。

而你做事情的时,你也应该抱着这个态度,先完成,然后再逐步进行优化,变成完美,

千万不要有那种做第一次就企图完美的想法。

3:我每次做事情前,我都会先热身,热身是我的起点。

奥运会的运动员,特别强调热身,

一个运动员在静止的状态下,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很容易拉伤肌肉,

所以需要预先热身,通过热身后,运动员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成绩。

做事情的时候也应该有热身,

做一件事情,如果一开始就让你进入奔跑状态,你会感觉很别扭,不自然,并且你也非常难发挥你最好的状态。

这个时候,你可以通过适当的热身,让自己找感觉,你可以粗放的做事情,如果做的不好,可以事后再删除,

而热身的过程也能让你告别拖延,当你热身后,你自然会惯性过渡到你的制定计划中。

4:我先做最不喜欢做的事,最后再做喜欢的事。

这是最后一条法则,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法则。

从心理学来说,最不喜欢做的事情,说明这是最能提高你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正是因为你的不喜欢,所以你的本能会让他拖延。

而你要想进步,只能克服你的本能,每天把最旺盛的精力,做最不喜欢的事,把这个作为你的第一件任务。

你愿意接受我的邀请,从今天就开始尝试这些方法么?

回答2:

追求完美的心理会导致做事拖延迟迟不行动、容易中途放弃的心理,因为他们总是想的太多,给自己太多压力和期许。避免这种心理要学会将大目标拆分成阶段性小目标。这个方法具有诸多好处:首先,它降低了“立刻行动”的心理难度、压力,并且提供了增加成果总量的可能性(每完成一点,就离成功更近一点);其次,每完成一小部分都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取得了进步,很有成就感,能品味成功的喜悦,同时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其三,重复产出有利于技术的提高(越做越有感觉、越有思路就是这个道理)。

举个例子,拿学习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来讲,从开始的一眼看一个字的习惯到一眼看五六个或十余个字,再到整体感知、眼脑直映,快速看清并理解文字等,每一步都要花上一些功夫。有些人想想就放弃了,有些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一点困难、或者练习枯燥就半途而废。但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设置多个阶段性的小目标,结果则大不一样。比如:把阶段一的目标设成搞清楚快速阅读的训练原理和方法,增强自己能学会的信心;阶段二的目标设成每天按要求坚持练习一小时“精英特快速阅读软件”,保证一个训练时间(该软件有等级设置,用等级或每个训练的要求做阶段小目标也可以);阶段三的目标设成软件训练后,找一本自己想读但又不是很难的书籍,然后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快速阅读的方法完成书籍阅读……
至于大目标要拆分成多少个或多小的阶段性小目标,没有具体的标准,关键在于拆分的小目标不会产生太多心理负担,让自己感觉“刚刚好”。

回答3:

如果我们的工作任务比较简单,那么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机水平,即尽量关注细节、追求完美,力求能够漂亮地完成任务。
如果我们的工作任务比较困难,我们就不应该过分追求完美,不能过分追求好的结果,而应该放平心态,降低自己的动机水平,即按部就班地去工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技能的熟练度。

回答4:

拖延这个终极大难题,今天给大家安排上啦,强烈推荐这本书,把拖延讲的很透彻,基本每个拖延者拖延的原因都有分析到,比如你相信拖延者绝大多数是因为“害怕失败”的拖延嘛,还有很多实用的“战拖方法”,快来听副店讲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