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中国美术史答案

2024-12-03 02:33:2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仰韶村。 2、著名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武宫村出土的,为商后期王室祭器,它是目前所见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鼎,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长方形、立身、柱足,腹部主要纹样为饕餮纹,双耳为两虎食人纹,足为兽面纹,腹内壁铸铭纹“司母戊”,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鼎在古代不只是一种实用器、一种礼器,它后来演变成为一种权力的象征。 3、多是简单的几何纹组织 4、汉代薰香的风气 5、陕西临潼、凤翔等地出土的模印画像砖 6、以形写神 7、问题不祥,有些不懂意思。 莫高窟地处气候干燥的西北沙漠,衰落后人迹罕至,所以彩塑和壁画得以完好保存 敦煌地处戈壁滩中,虽然干燥的环境使这些艺术瑰宝得以保存下来,但风沙等恶劣气候也对石窟及其文物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8、本生故事画,是表现“舍己救人”为题材的作品,在佛教壁画中占有突出地位。 9、”,“迁想妙得”是指在创造主体通过艺术形象,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迁入”,从而做到对客体更深刻的把握,使艺术形象更具有表现力,迁入感情,是文学和艺术作品最主要的做法,这种方法使艺术品更具备神。 10、历史故事 11、魏晋南北朝是敦煌莫高窟艺术史上的早期阶段,出现了许多的风格面貌。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发展最早是伴随着印度佛教艺术的东渐传播而开始的,并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式微而结束,体现出了外来佛教艺术逐渐中国化的过程。所以,在魏晋南北朝的早期阶段,在表现技法上表现出了印度佛教美术与汉晋美术的相互叠加,同时也表现出了印汉两种文化的交融。我们看到在当时就已经很熟练运用的铁线描,平面装饰效果的壁画风格也在逐渐的成熟。值得引起人们关注的还有“秀骨清像”人物的出现,人体修长,清朗飘逸,艺术刻画追求的是内在气质,反映了老庄玄学思想的南朝士大夫的审美追求。 至唐代,佛教的传入进入了全盛时期,在敦煌莫高窟中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体现出了新的风貌。内容多以民族化的佛经为主,人物形象接近于现实生活,注重画面的远近透视关系,有了较真的视觉效果和感受。在表现技法上,唐代壁画人物造型均趋于写实,比例适度、匀称,神态庄严沉静,菩萨造型女性化并且丰腴健美,这也是佛教艺术民族化的体现。北朝、隋时期的壁画主要用铁线描,而唐代逐渐运用自由奔放的兰叶描。这种线的运用上的变化更体现出了以虚实表现体积,从整体艺术风格上来说从前期的气势磅礴向后期的精细柔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