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黾。
这种“蚊子”它还真不是蚊子,它是一种昆虫,在农村,人称它为“水上漂”,名如其虫,这种昆虫真的可以在水上“漂”,它能快速地在水面上跑动,这可能并不奇怪,人可以在空中做少量踏步动作,也能在水上做跑动的动作。
昆虫“水上漂”,不但能够长时间在水面上跑动,最主要的是,它能够在水面上停留,这比动物界另外一个“水上漂”蛇怪蜥蜴更厉害,蛇怪蜥蜴能够快速地在水面上跑动,但它无法停留下来保持站立姿态,且它的水上漂脚会下沉一部分到水里,而中国的“水上漂”,完全连脚面都不浸水。
水黾除了能在水上漂之外,还有一种非常特别的能力,由于它脚长,且站立于水面,因此,水面的轻微震动,它们都能感知到,每当死鱼漂浮于水面,或者小昆虫落水,鱼或小昆虫在水面挣扎,它们都会感知到,会迅速的漂过去。
在水上漂的速度非常快,能够达到150厘米每秒,还能做40厘米左右的跳高跳远运动,会用它们的“管状”嘴巴吸食死去或即将死去的动物的体液,因此,它们对于水面的清洁或水体的调节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是益虫,不是害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黾
水黾。
这种动物脚上并没有疏水物质,更没有“香油”,特殊的结构造成了卖香油的绝佳的漂浮手段,这个特殊的结构便是以微米级的刚毛呈簇状排列,让刚毛之间充满空气垫,就算是在大风大雨天气之下,这些空气垫依然稳稳的保持在刚毛中间;
这个结构让传统的疏水物质黯然失色,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根据这个研究成果,可能实现人类在水面上的“漂浮”,也就是一直流传于江湖的“轻功水上漂”将成为现实。
这种虫子最具有特点的部分应该就是它的那几条细长细长的腿了,虽然身体不大,腿确实是非常的长,并且非常的纤细,它在水面上行动就像是在镜子上面一样,丝毫不用担心会掉进水中。
水黾原形态体形细长,黑褐色,长约1厘米。头部为三角形,稍长。复眼1对,位于两侧;单眼退化;口吻稍长,分为3节,第2节最长;触角丝状,4节,突出于头的前方。前胸延长,背部黑褐色,前翅革质,无膜质部;足3对,前足较短,中、后足很长,跗节2节。腹面灰色,体的下面被有绢样的细毛。
你是说这个吗?
水黾(一说读mǐn,一说读miǎn。由于大陆辞书都未收录“水黾”一词,故无从考证其正确读音,通常“shuimin”会被输入法智能候选出该词。)是一种在湖水、池塘、水田和湿地中常见的小型水生昆虫。栖息于静水面或溪流缓流水面上。身体细长,非常轻盈;前脚短,可以用来捕捉猎物;中脚和后脚很细长,长着具有油质的细毛,具有防水作用。体色黑褐色,体长约22mm。
水黾腿部上有数千根按同一方向排列的多层微米尺寸的刚毛。 人的头发的直径大约在80-100微米之间,而这些像针一样的微米刚毛的直径不足3微米,表面上形成螺旋状纳米结构的构槽,吸附在构槽中的气泡形成气垫,从而让水黾能够在水面上自由地穿梭滑行,却不会将腿弄湿。水黾的多毛腿一次能够在上面划出4毫米长的波纹。水黾。
从水黾的捕食习惯来看了,水黾在水面上行动,一般以水面上的小虫子、死了的虫子尸体、虫卵等为食,有时候自己也会成为鱼类的食物。所以水黾应该说还算是一种没有什么害处的虫子。
水黾测试水污染其实原理很简单,因为如果水中的类似洗洁精这样的表面活性剂增多的话,水黾就会因为水面的张力下降而落入水中,从水黾落入水中的深度我们就能够看出这一片水域受到水面活性剂的污染程度了。
水黾的体重非常的轻,一只水黾大概也就只有30毫克的重量,而水面上是有一层膜一样的物质的,这样轻的水黾是不容易落入水中的。其次最关键的部分就在于水黾的腿部,水黾的腿虽然非常细长,向着两侧成九十度左右的弯曲,这就防止了水黾的脚破坏水膜。
另外就是水黾的腿部还有一些小的奥秘,如果你捉到一只水黾,把它放在放大镜下面观察就会发现水黾的腿上面长满了绒毛,这些绒毛具有疏水性,这样水黾在水面上行动的时候就不用担心脚会被水浸湿而落入水中了。也正是因为水黾这些特殊性,水黾也成为测试水污染程度的重要标志。
咬人的是牛虻,不咬人的是公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