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整理一下生物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的过程

2024-12-26 18:35:3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有丝分裂(mitosis)

[编辑本段]【概述】

  有丝分裂,又称为间接分裂,由W. Fleming (1882)年首次发现于动物及E. Strasburger(1880)年发现于植物。特点是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动物和高等植物)。是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

[编辑本段]【特点】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编辑本段]【过程】

  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描述方便起见,习惯上按先后顺序划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在前期和中期之间有时还划分出一个前中期。

  间期 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S、G2三个阶段,其中G1期与G2期进行RNA(即核糖核酸)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S期进行DNA的复制。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没有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而是以染色质的形式进行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单链复制。有丝分裂间期是有丝分裂全部过程重要准备过程,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 

  前期 自分裂期开始到核膜解体为止的时期。间期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前期时,核的体积增大,由染色质构成的细染色线逐渐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因为染色体在间期中已经复制,所以每条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核仁在前期的后半渐渐消失。在前期末核膜破裂,于是染色体散于细胞质中。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时靠近核膜有两个中心体。每个中心体由一对中心粒和围绕它们的亮域,称为中心质或中心球所组成。由中心体放射出星体丝,即放射状微管。带有星体丝的两个中心体逐渐分开,移向相对的两极(图1)。这种分开过程推测是由于两个中心体之间的星体丝微管相互作用,更快地增长,结果把两个中心体(两对中心粒)推向两极,而于核膜破裂后终于形成两极之间的纺锤体。

  前中期 自核膜破裂起到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为止。核膜的断片残留于细胞质中,与内质网不易区别,在纺锤体的周围有时可以看到它们。

  前中期的主要过程是纺锤体的最终形成和染色体向赤道面的运动。纺锤体有两种类型:一为有星纺锤体,即两极各有一个以一对中心粒为核心的星体,见于绝大多数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一为无星纺锤体。两极无星体,见于高等植物细胞(图2)。

  曾经认为有星纺锤体含有三种纺锤丝,即三种微管。一种是星体微管,由星体散射出的微管;二是极微管,是由两极分别向相对一级方向伸展的微管,在赤道区来自两极的极微管互相重叠。现在认为极微管可能是由星体微管伸长形成的。三是着丝点微管,与着丝点联结的微管,亦称着丝点丝或牵引丝。着丝点是在染色体的着丝粒的两侧发育出的结构。有报告说着丝点有使微管蛋白聚合成微管的功能。无星纺锤体只有极微管与着丝点微管。

  核膜破裂后染色体分散于细胞质中。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其着丝点分别通过着丝点与两极相连。由于极微管和着丝微管之间的相互作用,染色体向赤道面运动。最后各种力达到平衡,染色体乃排列到赤道面上。

  中期 从染色体排列到赤道面上,到它们的染色单体开始分向两极之前,这段时间称为中期。有时把前中期也包括在中期之内。中期染色体在赤道面形成所谓赤道板。从一端观察可见这些染色体在赤道面呈放射状排列,这时它们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不断摆动的状态。中期染色体浓缩变粗,显示出该物种所特有的数目和形态。因此有丝分裂中期适于做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的研究,适于核型分析。

  后期 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的时期。分开的染色体称为子染色体。子染色体到达两极时后期结束。染色单体的分开常从着丝点处开始,然后两个染色单体的臂逐渐分开。当它们完全分开后就向相对的两极移动。这种移动的速度依细胞种类而异,大体上在0.2~5微米/分之间。平均速度为 1微米/分。同一细胞内的各条染色体都差不多以同样速度同步地移向两极。子染色体向两极的移动是靠纺锤体的活动实现的。

  末期 从子染色体到达两极开始至形成两个子细胞为止称为末期。此期的主要过程是子核的形成和细胞体的分裂。子核的形成大体上是经历一个与前期相反的过程。到达两极的子染色体首先解螺旋而轮廓消失,全部子染色体构成一个大染色质块,在其周围集合核膜成分,融合而形成子核的核膜,随着子细胞核的重新组成,核内出现核仁。核仁的形成与特定染色体上的核仁组织区的活动有关。

  细胞体的分裂称胞质分裂。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是以缢束或起沟的方式完成的。缢束的动力一般推测是由于赤道区的细胞质周边的微丝收缩的结果。微丝的紧缩使细胞在此区域产生缢束,缢束逐渐加深使细胞体最后一分为二。

  高等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是靠细胞板的形成。在末期,纺锤丝首先在靠近两极处解体消失,但中间区的纺锤丝保留下来,并且微管增加数量,向周围扩展,形成桶状结构,称为成膜体。与形成成膜体的同时,来自内质网和高尔基器的一些小泡和颗粒成分被运输到赤道区,它们经过改组融合而参加细胞板的形成。细胞板逐渐扩展到原来的细胞壁乃把细胞质一分为二(图3)。细胞板由两层薄膜组成,两层薄膜之间积累果胶质,发育成胞间层,两侧的薄膜积累纤维素,各自发育成子细胞的初生壁。

  【细胞有丝分裂记忆口诀】有丝分裂并不难

  间前中后末相连

  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动物)

  两消两现新壁建(植物)

无丝分裂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早在1841年就在鸡胚的血细胞中看到了。因为分裂时没有纺锤丝与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又因为这种分裂方式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直接分裂,所以又叫做直接分裂。

[编辑本段]【不同观点】

  关于无丝分裂的问题,长期以来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无丝分裂不是正常细胞的增殖方式,而是一种异常分裂现象;另一些人则主张无丝分裂是正常细胞的增殖方式之一,主要见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如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等。

  这种分裂方式常出现于高度分化成熟的组织中,如蛙的红细胞的分裂,在某些植物的胚乳中胚乳细胞的分裂等。这里要注意的是:蛙的红细胞是无丝分裂,但不能依次类推,人的红细胞不是无丝分裂。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已永久失去分裂的能力,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是通过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再分化发育而来的。

[编辑本段]【过程】

  无丝分裂的早期,球形的细胞核和核仁都伸长。然后细胞核进一步伸长呈哑铃形,中央部分狭细。最后,细胞核分裂,这时细胞质也随着分裂,并且在滑面型内质网的参与下形成细胞膜。在无丝分裂中,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出现,当然也就看不到染色体复制的规律性变化。但是,这并不说明染色质没有发生深刻的变化,实际上染色质也要进行复制,并且细胞要增大。当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倍时,细胞核就发生分裂,核中的遗传物质就分配到子细胞中去。至于核中的遗传物质DNA是如何分配的,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无丝分裂不能保证母细胞的遗传物质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优缺点】

  由于无丝分裂比较简单,分裂后遗传物质不一定能平均分配给子细胞,这涉及到遗传的稳定性等问题。无丝分裂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比有丝分裂消耗能量少;分裂迅速并可能同时形成多个核;分裂时细胞核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在不利条件下仍可进行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个体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属于一种过程较特殊的有丝分裂。不同于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最终生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减数分裂(Meiosis) 范围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是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特点是DNA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单倍体的精子和卵子,通过受精作用又恢复二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交换,使配子的遗传多样化,增加了后代的适应性,因此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生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

  减数分裂图解

[编辑本段]主要类型

  减数分裂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配子减数分裂(gametic meiosis),也叫终端减数分裂(terminal meiosis),其特点是减数分裂和配子的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雄性脊椎动物中,一个精原细胞变为初级精母细胞后减数分裂为2个次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又一次进行减数分裂,总共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在经过一系列的变态发育,形成成熟的精子。在雌性脊椎动物中,一个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2个次级卵细胞再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个极体。孢子减数分裂(sporic meiosis),也叫中间减数分裂(intermediate meiosis),(居间减数分裂)见于植物和某些藻类。其特点是减数分裂和配子发生没有直接的关系,减数分裂的结果是形成单倍体的配子体(小孢子和大孢子)。小孢子再经过两次有丝分裂形成包含一个营养核和两个雄配子(精子)的成熟花粉(雄配子体),大孢子经过三次有丝分裂形成胚囊(雌配子体),内含一个卵核、两个极核、3个反足细胞和两个助细胞。合子减数分裂(zygotic meiosis),也叫初始减数分裂(initial meiosis),仅见于真菌和某些原核生物,减数分裂发生于合子形成之后,形成单倍体的孢子,孢子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新的单倍体后代。此外某些生物还具有体细胞减数分裂(somatic meiosis)现象,如在蚊子幼虫的肠道中,有一些由核内有丝分裂形成的多倍体细胞(可高达32X),在蛹期又通过减数分裂降低了染色体倍性,增加了细胞数目。减数分裂由紧密连接的两次分裂构成。通常减数分裂I分离的是同源染色体,所以称为异型分裂(heterotypic division)或减数分裂(reductional division)。减数分裂II分离的是姊妹染色体,类似于有丝分裂,所以称为同型分裂(homotypic division)或均等分裂(equational division)。和有丝分裂一样为了描述方便将减数分裂分为几个主期和几个亚期。

[编辑本段]减数分裂过程

  注:减数分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简称减一,第二阶段简称减二。在高中知识范围内,减一的末期和减二的前期可以看作同一个时期,我们一般将其称为减一的末期。

  1.细胞间期,进行和DNA的复制,数目分别变为一般细胞的两倍。

  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上(或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端)。

  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

  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进行着两两配对。

  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和极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

   细胞间期

  进行染色体和DNA的复制,其数目分别变为原来细胞的2倍。

  前期

  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可分为5个阶段:〖细线期〗细胞核内出现细长、线状染色体,细胞核和核仁体积增大。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偶线期〗又称配对期。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两两侧面紧密相进行配对,这一现象称作联会。由于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4条染色单体,称四分体。〖粗线期〗染色体连续缩短变粗,同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DNA的片断交换,从而导致了父母基因的互换,产生了基因重组,但每个染色单体上仍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双线期〗发生交叉的染色单体开始分开。由于交叉常常不止发生在一个位点,因此,染色体呈现V、X、8、O等各种形状。〖终变期〗(又叫浓缩期)染色体变成紧密凝集状态并向核的周围靠近。以后,核膜、核仁消失,最后形成纺锤体。

  中期

  各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双双移向细胞中央的赤道板,着丝点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细胞质中形成纺锤体。

  后期

  由纺锤丝的牵引,使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各自发生分离,并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

  到达两极的同源染色体又聚集起来,重现核膜、核仁,然后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这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原来的一半。重新生成的细胞紧接着发生第二次分裂。注:1.染色体复制是在的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的,一旦复制完成,精原细胞就称作初级精母细胞。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第一次减数分裂成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第一次减数分裂成为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3.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目的是实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DNA分子数目减半。(相对于复制后而言)

减数第二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紧接,也可能出现短暂停顿。染色体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有时还伴随细胞的变形。

  前期

  染色体首先是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之中。而后再次聚集,核膜、核仁再次消失,再次形成纺锤体。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到细胞中央赤道板上。注意此时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

  后期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末期

  重现核膜、核仁,到达两极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性母细胞相比减少了一半。至此,第二次分裂结束。注:1.第二次减数分裂的目的是着丝点分裂,实现染色单体分离。分裂结果是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分子数目减半。2.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第二次减数分裂成为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必须再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形态变化才成为精子。结果是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和一系列的形态发育并最终成为四个精子。3.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经过第二次减数分裂成为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第一次分裂产生的一个极体再分为两个极体。不久,三个极体都会退化消失。结果是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只成为一个卵细胞。

[编辑本段]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1.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个体世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通过减数分裂导致了性细胞(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即由体细胞的2n条染色体变为n条染色体的雌雄配子,再经过两性配子结合,合子的染色体数目又重新恢复到亲本的2n水平,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始终保持亲本固有的染色体数目,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

  2.为有性生殖过程中创造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

  (1)通过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各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以自由组合进入配子,形成的配子可产生多种多样的遗传组合,雌雄配子结合后就可出现多种多样的变异个体,使物种得以繁衍和进化,为人工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

  (2)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的交换:在减数分裂的粗线期,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对应片段可能发生交换,使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发生重组,形成不同于亲代的遗传变异。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1)前期; 4N 2N 4N(2)中期; 4N 2N 4N(3)后期; 4N 2N 4N(4)末期; 2N N 2N减数第二次分裂;(1)前期; 2N N 2N(2)中期; 2N N 2N(3)后期; 2N 2N 0(4)末期; N N 0

[编辑本段]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由于减数分裂,使每种生物代代都能够保持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重新组合,同源染色体间发生部分交换,结果使配子的遗传基础多样化,使后代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有更大的适应性。

  1.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个体世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通过减数分裂导致了性细胞(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即由体细胞的2n条染色体变为n条染色体的雌雄配子,再经过两性配子结合,合子的染色体数目又重新恢复到亲本的2n水平,使有性生殖的后代始终保持亲本固有的染色体数目,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

  2.为有性生殖过程中创造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

  (1)通过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各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以自由组合进入配子,形成的配子可产生多种多样的遗传组合,雌雄配子结合后就可出现多种多样的变异个体,使物种得以繁衍和进化,为人工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

  (2)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的交换:在减数分裂的粗线期,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对应片段可能发生交换,使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发生重组,形成不同于亲代的遗传变异。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1)前期; 4N 2N 4N(经过间期复制后)(2)中期; 4N 2N 4N(3)后期; 4N 2N 4N(4)末期; 2N N 2N减数第二次分裂;(1)前期; 2N N 2N(2)中期; 2N N 2N(3)后期; 4N 2N 4N(4)末期; 2N N 2N减数第二次分裂;(1)前期; 2N N 2N(2)中期; 2N N 2N(3)后期; 2N 2N 0(4)末期; N N 0{顺序依次为DNA分子数 染色体 染色单体}

和有丝分裂的区别

   1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只分裂一次; 

  2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而有丝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不变; 

  3 减数分裂后,一个细胞形成四个含有不同遗传物质组合的子细胞,而有丝分裂后,一个细胞只形成两个遗传物质相同的子细胞; 

  4 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其特有的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局部交换,而有丝分裂没有

如何辨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1 看染色体的数目:单数的话一定是减数分裂. 

  2 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的话一定是减数分裂 . 

  3 若出现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就一定是减数分裂. 

  4 没有以上情况出现就是有丝分裂.

回答2:

是不是有的题目给你一个图 让你判断是什么时期吧.? 这种题目其实很简单,我这里有个小诀窍的 慢慢看吧

第一步:看染色体数目 是奇数的话,绝对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偶数的话在实行第二步

第二步: 看染色体形态 若没有同源染色体(题目就是长得一样 只是颜色不同的一对) 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若有同源染色体 则实行第三步

第三步:看染色体行为。 若有联会 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 则是减数第一次分列 反之则为有丝分裂

上面说的的判断是减数还是有丝 下面说的是具体的时期

一般考的都是前期 中期 和后期 间期和末期不会考的

前期 是染色体散乱的排布的 无规则的

中期 染色体排在赤道板 也就是中间位置啦 排成一排

后期 由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移向两级 

就这些了  你看这图片吧 加深理解

第一张 先看数目  是4 偶数  OK 第二步 看形态  可以发现 它有2对一样 只是颜色不同的染色体 这就是同源染色体 好 有同源染色体 那么第三步吧 看行为 可以发现=这2对同源染色体是要分开的 所以有同源染色体分离  最后确定 它是减数第一次分裂  

再看是什么时期 因为它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移向两级 所以是后期  

最后结论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谢谢 就讲怎么多 给分吧 不懂可以问我 258629581  手打的累呀  呵呵

回答3:

无丝分裂最为简单,记住最常见的例子是蛙的红细胞。过程是,细胞核延长缢裂,再细胞缢裂,无纺锤丝出现。

有丝分裂:
1.分裂间期(90-95%)
复制DNA,合成有关蛋白质,细胞适度生长;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变成染色体。 (中心粒复制,分成两组)
染色质螺旋缠绕,缩短变粗( n)
2.前期
染色体着丝点上连着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梭形纺锤体。 (一组位置不变,另一组移向另一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
具姐妹染色单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发出纺锤丝梭形纺锤体、染色体散布其中(中心粒。动物细胞)(n)
3.中期
纺锤丝付在着丝粒两侧牵引着染色体到赤道板上
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稳定,数目清晰(2n)
4.后期
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由纺锤分别引向细胞两极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到细胞两极(2n)
5.末期
染色体逐渐变成染色质丝,纺锤丝消失,核仁、核膜出现,核膜包围染色体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细胞板出现并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不形成细胞板,细胞膜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为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
纺锤丝消失、核仁、核膜出现、两个新的细胞核、细胞板出现(不形成细胞板,细胞膜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为两个子细胞。)(2n n)

减数第一次分裂
1.细胞间期
进行染色体和DNA的复制,其数目分别变为原来细胞的2倍。
2. 前期
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两两侧面紧密相进行配对,这一现象称作联会。由于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4条染色单体,称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DNA的片断交换,产生了基因重组,染色体变成紧密凝集状态并向核的周围靠近。核膜、核仁消失,最后形成纺锤体。
3.中期
各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双双移向细胞中央的赤道板,着丝点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细胞质中形成纺锤体。
4.后期
由纺锤丝的牵引,使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各自发生分离,并分别移向两极。
5.末期
重现核膜、核仁,然后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这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原来的一半。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第一次减数分裂成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过第一次减数分裂成为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3.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目的是实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DNA分子数目减半。(相对于复制后而言)
减数第二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紧接,也可能出现短暂停顿。染色体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有时还伴随细胞的变形。
前期
染色体首先是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之中。而后再次聚集,核膜、核仁再次消失,再次形成纺锤体。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到细胞中央赤道板上。注意此时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了。
后期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离,两条姊妹染色单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这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末期
重现核膜、核仁,到达两极的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性母细胞相比减少了一半。至此,第二次分裂结束

回答4:

你记住有丝分裂的几个基本过程就可以了。
1、有丝分裂间期进行的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也就是准备阶段,经过间期的复制,染色体数目没有发生变化,可是每个着丝点连着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也就是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都加倍。前期形成纺锤体,中期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间的细胞板上,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使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以这一个阶段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回复正常。
2、减数分裂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间期同样是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间期之后每个着丝点连着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然后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这是减数分裂特殊的过程),每个四分体包括一对同源染色体,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和四个DNA分子。然后中期没有什么变化,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到细胞的两极,然后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到此,一个初级细胞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细胞。由于同源染色体分开,所以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期不会再看见同源染色体,而且染色体数目已经减半。第二次减数分裂的过程实际上跟有丝分裂的过程是一样的,跟有丝分裂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同源染色体。
3、无丝分裂是简单的分裂,只有染色体和蛋白质的复制,然后细胞直接从中间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如果做题目的时候可以依照一些诀窍来快速判断
首先第一步是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如果染色体数目是单数的话,可以判断该细胞为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因为正常情况下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只有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的细胞可以是单数,因为它的染色体数目只是体细胞的一半。如果染色体数目是双数,第二步是判断有没有同源染色体,也就是两条大小,形态都完全一样的染色体。如果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话,肯定是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因为同源染色体已经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时期分离了。如果有同源染色体就可能是有丝分裂或者第一次减数分裂细胞,这个时候就看同源染色体有没有联会,简单来说如果同源染色体两两都跑到一起的话就是第一次减数分裂,如果同源染色体散乱分布,不联会不配对的话,就是有丝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