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镜的例子:墨子。
《墨子》:“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春秋末期,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内部变得四分五裂,实权逐渐由六家将军把持,他们是智氏、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魏氏。六家各有自己的地盘和武装,为了壮大自己,不断互相攻伐。后来,智氏的智伯瑶先后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又汇合三家的兵马,进攻赵襄子。这时,韩康子和魏桓子商议说:“赵氏现在的命运,就是我们两家将来的命运。赵氏早晨灭亡了,我们在晚上就会跟着灭亡;赵氏在晚上灭亡了,我们明天早上也就会跟着灭亡。只有我们三家联合起来,共同打败智伯瑶,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于是韩、魏两家与赵氏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打败了智伯瑶,三家共同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壮大了自己,后来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墨子评论说: “有才德的人,不以水为镜子,而是以人为镜子。因为以水为镜子只能照见自己的面容,而以人为镜子 才能知道怎样做对自己有利,怎样做对自己不利。”
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某次参观工厂的过程中见到一名工人的技术十分之纯熟,于是便问此厂厂长这人的工作情况,不想此厂长竟因这名工人“总提意见,埋怨他工作方法不好”最终将其转至松下的企业,而此人在来到松下公司之后却为松下公司的成长立下汗马之劳,同一个人在两个企业为什么会有如此截然相反的结果?其实,他转到松下公司后仍和过去一样,总提意见,但松下却留心倾听他的意见,发现其中有道理的,就听从他,改正自己的不足,从而使人才有了用武之地,也使自己的公司有所壮大。
唐太宗以魏徵为镜,这历史上不是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