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及以下高压电源和低压复杂用电设备为额定电压的+7%~-7%。
2、35kV及以上电源和对电压质量有特殊要求的用户额定电压的+5%~-5%。
3、低压照明用户为额定电压的+5%~10%。
三相电机线电压允许波动范围为+7%,-10%,即.342~407v。在jb8680.1标准-1998年《电动机技术条件》规定,当三相电源平衡时,电动机三相空载电流任一相与三相平均值的偏差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10%。
扩展资料:
三相电动机检查方法:
1、外部观察。观察接线盒及绕组端部是否烧焦,若绕组过热,会留下深棕色带异味。
2、温度检测检验方法。空载运行20分钟(如有异常立即停止),触摸手背看绕组各部分温度是否超过正常温度。
3、通电测试方法。如果某相电流过大,说明该相短路。
4、桥梁检查。测量各绕组直流电阻时,其差值一般不大于5%。大于5%时,小电阻相短路。
5、短路检测法。如果被测绕组短路,钢板会振动。
现在确实有些电力公司,提高10KV输送容量,将10KV用户容量提高到8000KVA,10000KVA,甚至更大;但这种方式带来了许多问题,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将35kV用户降为10kV用户,电力公司增加的投资”,“用户由于采用10kV供电所节约的投资”;
诚然,提高10KV输送容量,能够节省终端用户的一部分投资,但供电企业的变电站会存在许多不可克服的技术困难;
1、电气设备的容量是没有问题的,输电的瓶颈是线路,一般最常用的240平方的钢芯铝铰线额定载流量在500多个安培,对应10KV是10000KVA左右的容量,再考虑线路断股等情况,将10KV输送容量限制在8000KVA是有其合理性的;否则线径的加大,必然带来杆塔的加大,投资上升,线径不加大,会带来线损的加大;线路发热严重,故障率提高,供电可靠性下降;如果低压可以送大容量,我们还要花大钱办高压干什么!
2、上级变电站的容量是有限的,几条10KV出线就将容量占满了;一般来说,变压器的10KV绕组容量不会超过63000KVA,因为这个容量,折算下来就是近4000安培了,我国现在制造的10KV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极限电流为5000安培,但能不能真的能够达到5000安培,我问过几个大厂的技术人员,没有人保证在各种负荷性质下的开断能力,因而扩大主变容量是不可能的;
提高出线容量,就等于减少了供电的户数,为满足一个地区的用电能力,一个区域内就要重复建设更多的供电站,算总帐是不合适的!
3、现在有些地区,为满足节省初期投资的愿望,大幅提高10KV用户供电容量,其实从“全寿命管理”的角度,其“总”费用是不合适的,不但由低电压大电流导致损耗增加,设备维护费用增加,更重要的是电价成本的加大,一般来说,从35KV改为10KV供电,一度电就要多花1分钱,不要小视这1分钱;10000KVA的容量,如果满载运行,功率因数也高,一个小时就会用10000度电,一个月就是7200000度电,光电费就会多支出72000元,一年就是80多万,几年下来,节省的钱又会流走;
4、明天的事谁也说不清,今天你认为10KV就够用了,但没有发展的余量了,明天再想增加负荷,10KV肯定是不行了,到时候再改造成35KV,不但用户侧时间、空间都成了问题,供电侧的时间、空间更是问题;
5、中国正处于经济的上升期,巨大的电力需求会持续更长的时间,占有电力就占有了机会;从用户角度出发,占有电力的线路出口,占有增容的可能性,比占有房产升值更快,许多人都看好这个机会,怎么还会有想减小电压等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