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行走一段路程后出现一侧或双侧小腿肚的疼痛,以至被迫停下来,休息片刻后,疼痛消失,还可继续行走:症状重复出现,以至一段路程中要停下来休息数次.这种症状常被认为是年老腿脚不便,其实这是下肢动脉硬化的征兆,在医学上称之为间歇跛行.
下肢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当血中的脂质成分沉积在通往下肢的动脉内膜下,或内膜下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导致内膜面向管腔内突起,造成管腔狭窄,通往下肢的血流减少.随着病变的进展,管腔越来越狭窄,当血流供应不能满足肢体运动时对氧和营养的需求时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最初表现为肢体发凉,发麻,行走时下肢肌肉对氧的需求增加,而病变的血管不能提供足够的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迫使肌肉细胞进行乏氧代谢,由此而产生大量酸性代谢废物,进而引起疼痛.从开始行走到出现疼痛被迫停下来的距离叫跛行距离.随着病变的进展跛行距离逐渐缩短.当动脉干发生狭窄或闭塞时,远侧动脉局部低血压,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导致侧枝小动脉扩张,通过微血管扩张代偿维持营养血流.病变进一步发展,当侧枝代偿也不足以维持肢体的需求时,血供最差的趾端部分出现昼夜不停的疼痛,称为静息痛.最终肢端出现坏疽.
发生间歇跛行的症状后,应尽早到医院诊治.医生给病人查体时可能会发现一侧或双侧肢体无脉,肢端发凉,发紫或苍白,根据病人的情况医生会建议病人进行一些检查,以确诊病情.
下肢动脉硬化的治疗包括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内科治疗适用于轻症或不能耐受手术的病人,包括戒烟,保暖,适当锻炼,高压氧疗,以及各种扩血管,抗凝,活血化淤药物等.外科治疗包括血管腔内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血管腔内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局麻下通过动脉穿刺,引入导管,对狭窄部位行扩张或支架术,优点是创伤小,病人恢复快,适用于较大血管,近年出现的弹簧支架甚至可以用于膝关节附近的狭窄动脉.血管腔内治疗虽好但价格昂贵,且不适用于长段血管病变的患者.手术治疗要因人而异,主要有硬化内膜剥脱和搭桥两类.如果病变较局限,可采用局部硬化内膜剥脱,否则就须行搭桥术.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在狭窄闭塞段的两端分别与正常动脉吻合,从而越过狭窄段向远端肢体供血.相对于血管腔内治疗,搭桥手术的创伤较大,一般需全麻或半身麻醉,术后须卧床5—7天,2周方可拆线.
无论是血管腔内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术后都有血栓形成再栓塞的可能,所以要继续采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一般是节段性病变,大多有条件搭桥,但如果堵塞时间过长,远端血管内继发血栓形成,则将失去搭桥的机会,最终导致截肢.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意见建议:
注意:
切勿用暖水袋,热水泡足
据覃修福介绍,下肢动脉硬化从症状上看,主要表现是间歇性跛行,行走困难,静息痛等.间歇性跛行是指病人行走一段距离后,血管由于狭窄或闭塞供血不足出现下肢肌肉疼痛,痉挛及疲劳无力,需要休息数分钟后才能缓解再继续行走.静息痛是指有的患者后期因为严重的下肢供血不足而出现下肢的持续性疼痛,夜间疼痛尤其明显,往往难以入睡,常在睡眠中疼醒;同时足部皮肤温度显著下降,还有的患者患肢皮肤发生变化,明显苍白或出现潮红紫斑.
发展到后期,粥样斑块将动脉血管腔部分堵塞或完全堵塞,使得小范围动脉血停止流动或流速十分缓慢,以至血液迅速凝成块并且不断延长,完全堵塞动脉腔,导致腿部,脚趾或两脚趾间溃烂,发黑,甚至坏死,最终面临截肢.
覃修福还特别提醒,有的患者行走较长距离后才出现间歇性跛行,因此得不到重视;还有很多患者在出现间歇性跛行后,被当作一般的腰腿疼痛或缺钙而长期误诊,个别患者甚至做了骨科手术.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的治疗,覃修福提醒,早期可以使用血管扩张药,旨在促进更多的侧支循环形成;也可以辅助使用一些中药,以缓解症状;但如果症状严重,还是应该采取手术治疗.但如果仅是局部的动脉狭窄,可以在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对狭窄部位进行球囊扩张,然后放置一个支架进行支撑,从而恢复动脉血流.如果动脉已经完全闭塞,就必须血管搭桥术,以便能及时地挽救肢体.
对下肢动脉硬化症要防患于未然,年轻时就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高脂肪饮食,平时可以做适当有规律的步行锻炼,放弃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老年人摔跤以后才发生的腿疼,而且吃了伤药仍没有明显好转(或者开始1~2天疼痛有所减少,但以后就再也没有进展),有可能有骨折发生。可以拍X片确认。如果是有骨折,其实也没有什么药,但确诊了就会更注意点了,就是修养,等待恢复了。否则还是到处走动,就难好了。
为什么必须要用药呢?多加点营养,适当运动,应该没问题吧。
别乱用药 是药三分毒 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 检查完做针对性治疗 彻底的放心 一定要去当地正规的 别去那些小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