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诗章。其取之明三大才子之一,正德六年(1512)状元杨慎之手。一曲《临江仙》诗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杯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唱出了多少英雄的心声,激励了多少英雄出人头地,展现了多英雄拼杀沙场。多少少年英杰,多少白发老翁,多少富胄子孙,为理想杀身成仁。多少英雄如苏武牧羊,晏子使楚!
羡终军之请缨,慕班固之投笔,效孟德之伏枥,随宗悫之长风。
这首是杨慎因上疏开罪于皇权后,发配云南途中,带枷力作。在发配途中,皇帝数次要招其回朝,但其矢志不移,坚持真理,体现了文人的风骨、胆迫,直到客死它乡。可谓“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一篇用血和泪写出的诗篇。是《三国演义》之灵魂,是纲领性巨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首先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深远及传世意义,文学传承价值,及对后世的影响,来分析其被罗贵中引入《三国演义》开篇,以总缆全局、紧扣主题。达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目的。
它很好地铨释了《三国演义》的中心思想“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海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三国演义内含丰富,草船借箭,三顾茅庐,周瑜打黄盖,赔了夫人又折兵,桃园结义……故事曲折,人物形象生动,贴近生活,有血有肉,抓住读者之心。
历史是滚滚向前的,是不移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靠人民推动,时事造英雄,“人生在世一蜉蝣,转眼乌头变白头”,多少英雄壮士未酬,多少英雄欲借苍天五百年,多少英雄屈出不穷,长江后浪腿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百年”。多少英雄苦读圣贤书,猎取“黄金屋”,“颜如玉”。壮心未与身俱老,到死犹能为鬼雄。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历史人物都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当年楚汉今何在,昔日萧曹尽已休”。连“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具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豪迈之情的曹孟德,“方破荆州,下江凌,顺流而东也……舳舮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此非受困于周郎乎?”而不得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纳喊!“麻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无远志者,必将昙花一现,有大志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任重而道远。”
刘备三顾草庐,隆中对得卧龙,后得凤稚。谋士日:“卧龙、风稚得一人,可得天下也”。而凤稚早亡,卧龙六出祁山,书《前出师》、《后出师表》六出祁山,“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世名,千载谁填伯仲之间。”孙仲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坐断江东战未休”,形成三国鼎立之势,“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西北望,射天狼。”不谋万世者,不足于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于谋一域。”征程路远,征战路险“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大行雪满山”,“多歧路,今安在?”
“富贵不能淫,贪贱又能移,威武不能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英雄气盖顶天立地,山高人为峰!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也是历史的一瞬,重于泰山留芳百世,轻于鸿毛,遗臭万年。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树雄心,不忘初心,“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唯一动力!
西游记开篇词既有深意又有玄妙色彩。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每次回味都有不一样的韵味和深意,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几句虽短但仿佛给人傲游天地之感。
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我觉得三国演义的最具深意。
中国四大名著的开篇词,最有深意的应该是红楼梦的开篇词,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开篇词。开篇词内容是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借通灵之说,撰比《石头记》。个人喜欢红楼梦的这句开篇词。
四大名著开篇词最有深意的是《三国演义》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