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下嫁之谜,七大佐证,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2024-12-20 16:55:2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风卷云舒,惯看桑田变沧海;阅历历史,身入其中,古往今来,多少故事笑谈中!

古代有严肃的封建等级制度,地位较高女子嫁给地位低于其的男子,称为下嫁,女人自然当属皇帝的女儿最高贵,所以无论嫁于谁都属下嫁,那么为何曾辐助三朝的太后还会有下嫁之说呢?

孝庄太后本名为“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布木布泰蒙语意思为“从天而降的贵人”,“博尔济吉特”是满文译法其在蒙语里为“孛儿只斤”,此姓氏看似平凡,实则极不寻常,在欧亚大陆建立王朝,在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的成吉思汗其本名就是“孛儿只斤·铁木真”,而“布木布泰”也一生也颇具神奇色彩,十三入盛京,嫁给了努尔哈赤(清太祖)的儿子皇太极,也就是努尔哈赤之后的第二任君王,大清帝国的实际建立者。

皇太极为拉拢蒙古科尔沁部落先后共娶了科尔沁部落三个博尔济吉特女子,分别是布木布泰的姑姑哲哲(皇后)、布木布泰(庄妃)布木布泰的姐姐(宸妃),其中布尔布泰是三人中最不得宠的,但最后其儿子福临却继承皇位成为了皇上,民间传言说福临为布尔布泰同多尔衮所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辅佐福临当了皇上(福临并不是最佳继位者,也并非长子,后文将会详细讲解),金庸先生的小说中就讲到两人私通杀了皇帝,好几部影视剧更是将孝庄太后和多尔衮这段盛京城的“传奇爱恋”反复上演,给大众留下了颇深的记忆。

但是,太后真的和多尔衮私通了吗?孝庄太后下嫁之说到底是真是假?

慈宁宫里的婚事?

民间传言孝庄太后和多尔衮在慈宁宫里举办大喜,极尽奢华。

张煌言的《建州宫词》中有词关于此事的记载,可谓是极尽讽刺嘲弄。诗词这样写道:

“……慈宁宫里烂盈门,……大礼恭逢太后婚。”

因此便有人因此词对孝庄太后和多尔衮在慈宁宫大婚深信不疑。《建州宫词》中另有一首词记道:

“掖庭又说册阏氏,……错将虾子做龙儿。”

这里写道两人大婚后同居慈宁宫,还指出孝庄把多尔衮这个“虾子”错当“龙儿”,事实上该诗词的记载内容,真假着实令人质疑。

张煌言,人称苍水先生,是明代著名的抗清文人,南明遗臣,清军入侵时,其奋力起兵反抗,后鲁王政权覆灭,其隐居到了江南田县,后被旧部出卖,据死不降,死于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很明显苍水先生作为一个抗清大臣,对清朝是有绝对的偏见的,而且其远离京都又是如何了解的消息呢?是世人的传言还是恶意的猜测,这些都无从得知,所以《建州宫词》的描述是存疑的。

而“慈宁宫大婚”也更是无稽之谈,《清会典事例》记载“顺治十年,建慈宁宫于隆宗门之西”也就是说此前孝庄太后一直居住在盛京,而慈宁宫于顺治十年建工完成,所以,“慈宁宫大婚”就必须发生于顺治十年之后,多尔衮早在三年前已病死在河北。因此,所谓的慈宁宫大喜不会发生。

顺治称多尔衮为父亲?

文献中记载多尔衮曾自称”皇父“,还亲到皇宫内院,因此便有人认为,这多尔衮自称“皇父”还不顾礼制到内院去,这不就是把福临当成儿子,孝庄当成老婆了吗,如果他没和太后成婚哪来的这么大的胆子呢?

其实,多尔衮能当上“皇父摄政王”真的是靠自己一步一步打拼来的,《清史稿》关于多尔衮的记载有:

“顺治五年,十一月,南郊举办封王大礼,赦诏曰:‘叔父摄政王维护天下之安,功劳无数,宜加殊礼,为表扬推崇其功德,尊其为皇父摄政王,所有诏书皆书之’。”

而且《孝庄太后下嫁之谜》一书提到“著名史学家孟森先生认为,皇父的称呼就如同”尚父”,“仲父”,古时常有这种称呼,这只是古代君王对臣子的敬称。”如果非要算起的话,蒙语中不知“皇父”有父亲的意思,“叔父”也是等同于父亲的。

而关于“亲到内院”,在多尔衮死后就有人关于“亲到内院”对其进行弹劾,如果说孝庄太后真的下嫁给多尔衮的话,那么到内院岂不是很正常的事,又怎会被弹劾呢?所以以“皇父”之称和“亲到内院”并不足以证明孝庄太后下嫁属实。

下嫁诏书是有是无?

《孝庄秘史有感》一书中提到某巨室抄本《东华录》中有关于孝庄太后下嫁诏书的记载:

“太后正值盛年就守寡,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朕贵为天子,治理天下,仅能供奉其吃食住行,而不能为其解内心之忧,太后因丧偶的缘故,日夜在愁烦抑郁的心情之中,让我如何立孝?皇父摄政王现在也是独居一人,其身份容貌,都是中国第一等的,太后颇愿意屈尊下嫁,朕念初衷,理应答应所有的礼典,着礼部开始准备。”

事实上刘启瑞并没有看到下嫁的诏书,而《东华录》仅是一本野史,其内容真假无可便,也不能悉数尽信。且刘文兴也亲口说过,诏书是没有的,因为其想要卖掉这部书,就在写跋语时加了点噱头。而且多年来也从为有人见过下嫁的诏书,连诏书是有是无都无从得知,便以此来判定孝庄太后下嫁,实在有失偏颇。

青梅竹马,有情人终成眷属?

青梅竹马,如若说孝庄太后和多尔衮情愫暗生,倒还有依可寻。孝庄和多尔衮一个美丽聪颖、一个宏才大略,可谓是郎才女貌。孝庄十三岁入宫,起初很是得宠,但是姐姐宸妃入宫以来 ,再宠爱上便只剩默默无闻了。

而多尔衮,其母妃死后,皇太极便把他收养在宫中,这样一来两人应该会有很多见面的机会,况且,孝庄进宫时仅比多尔衮小了一岁,两人年纪相仿,也许曾一起射箭骑马,游荡草原,情愫暗生。

但是,也仅仅是止步于此了,孝庄她不是常人,一个精于手段的倾城女子,她所处的地位,身上的家族使命,她的荣誉和骄傲,是都不会允许她同多尔衮做出苟且之事的,更不会在皇太极死后下嫁给多尔衮。

顺治七年多尔衮病死,福临(顺治帝)率大臣素服相迎,后尊其为帝,可就在数月后,多尔衮却遭多人弹劾,落得了个抄家的下场,前后不到一个月,这变化沧海桑田着实令人震惊,可当时顺治不过十三岁,从素服到抄家,这种心狠手辣绝不是一个少年能有的,那么问题就出至孝庄之手,一个政治手段如此高明的女人,是绝不会将感情凌驾权力之上的。

所以即便有情,也仅是于此。也许有人认为,在满族习俗中弟娶其嫂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事实上,随着满族入驻中原以来,他们的婚嫁观念和风俗习惯有了很大的变化,认为“族内婚”是犯法的,违反者好比禽兽,所以,即便两人同意,布木布泰的姑姑(皇太极的皇后)也是不会同意的。因此,说两人青梅竹马倒有可能,但是非说终成眷属,缺乏依据。

《朝鲜仁祖李倧实录》

关于孝庄太后下嫁,世人还有一个关于朝鲜记载此事疑问,也正是因此才更加使人们相信太后下嫁是为属实。朝鲜历史文献中有记:

上曰:“清朝上国中有”叔父摄政王“一词,这是什么原因?”金自点曰:“我向清朝使臣问,来使回答说,现如今叔父摄政王将要去“叔”字。满朝贺喜之事,如同皇帝。郑太和曰:“赦书中虽然没有这句话,但应该已为‘太上’,”上曰:然则二帝矣。”

此中“太上”显然就是指太后的丈夫。事实上,此记载的可信度极其低,先不说“《朝鲜仁祖李倧实录》属于别国记载,朝鲜远在大清千里之外,单单是当时两国处于敌对状态,就难保他们不会有什么偏见,因此记录也就不一定属实。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多尔衮强娶了豪格的遗孀,也就是多尔衮的侄媳,此女子姓”博尔济特锦”,所以朝鲜因为音译而记载错误也是极有可能的,当让这也仅凭猜测,历史究竟如何还有待考证。

未葬昭陵

孝庄太后死后并未下葬昭陵,清史考证,清东陵所有别葬诸后,都葬于风水墙内,而独有孝庄太后葬于风水墙之外,且此前一直在“暂安殿”存放约40年,直到雍正年间才下葬,且雍正帝也并未亲自主持,为此有人猜测,是因为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死后无颜面面对皇太极而不愿合葬,又或者是因为其下嫁让儿孙觉得颜面尽失不愿让其与皇太极合葬,难道真的是由于上诉两个原因才未合葬吗?

当然这也都是猜测,事实上不合葬之说是有文献记载的,《清史稿》有记: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此时已是太皇太后的布木布泰已病入膏肓,临终前对孙子康熙说‘太宗逝去安葬已久,不能因为来改动,况且我心中不舍恋你们父子,当于安葬在离你们近些的地方,我心中就无憾了’。”

关于孝庄太后不愿合葬,除了下嫁之说的解释外,有学者认为皇太极死后已有孝端太后与其合葬,况且皇太极生前起初对孝庄宠爱,但海兰珠进宫后便只对其专宠了,也许孝庄是心有不甘后者是心有怨恨,这些我们都已无从得知。

为保护皇位,委屈下嫁?

皇太极死后,关于皇位继承,福临并不是最佳选择,而是大皇子豪格肃亲王,豪格27岁就凭军功晋封到和硕肃亲王同等级别,并掌工部,与多尔衮实力相当。《清史稿》有记:

“皇太极有十一个儿子:孝庄文皇后生了世祖福临,敏惠恭和元妃科尔沁氏生第八子,懿靖大贵妃阿巴海博尔济吉特氏生襄亲王穆博果尔,元妃纽祜禄氏生洛博会,继妃乌拉那拉氏生肃亲王豪格、洛格,侧妃叶赫那拉氏生承泽郡王硕赛,颜扎氏生叶布舒辅国公,此后还有镇国公高赛与镇国将军韬塞二子。洛格、洛博和八皇子(宸妃所怀,早夭),都早逝,并无封号。”

由此看来皇位的人选就只剩豪格、福临、叶布舒(17岁)、硕赛(16岁)高赛(7岁)常舒(7岁) ,无论怎样排列,皇位的继承都不会是福临,世人因此认为,孝庄太后为保儿王位而选择下嫁,事实上王位的选择是由议政王大臣商议决定的。

《清宫稿·索尼传》中记载:

“先帝这么多儿子,必要选其中一个,他不是不知道。到了晚上,图赖叫来索尼,告诉他是时候定皇子了,黎明,两黄旗大臣们商量好,聚集于大清门前,两旗的士兵拿着弓箭,包围了正个宫殿,到崇政殿。诸王大臣东西分两面列坐,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劝睿亲王登基称帝,睿亲王有些许犹豫,豫亲王说“否则,那就立我。我名字在太祖遗诏的选择中。”睿亲王曰:“肃王也在其中,不单单是你。”豫亲王又说:“那就立礼亲王。”礼亲王曰:如果立睿亲王为王,才我国之福啊。如果不是,应立皇子。我老了,怎能胜任呢?“乃定义奉世祖即位。”

豪格与多尔衮在能力上都是绝佳的选择,但是因为关于王位继承豪格同多尔衮各自成为两派而争锋相对,无论选谁都会造成王室血争的局面,为此只能选择出一个第三者,所以福临继位,而关于保皇位而下嫁,也不一定就是事实,《清宫悬案》一书中提到按照清初八旗制度,孝庄太后继承皇太极的“两黄旗”遗产,而若是她下嫁多尔衮,依礼制则不能拥有两黄旗身份,因为摄政王妃是没有资格拥有两黄旗的,如此这般,那岂不是更加不能同多尔衮抗衡,多尔衮若想登上皇位可就容易多了。

论证如此种种,可得知这位历经三朝的倾城女子绝不是平凡的池中之物,史料中的蛛丝马迹并不足以评定其传奇一生,这位精通权术的美貌妃子的婚姻状况到底如何,千百年来,终究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回答2:

孝庄下嫁确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