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军南下。
此时的曹操,已经拥有中原、河北,又顺利拿下荆州,天下已大半到手。
面对即将到来的统一,曹操踌躇满志。
万军之中,曹操横槊赋诗,一首《短歌行》似乎是向天下人宣告,新的王朝快要建立,天下英雄你们赶快投奔我曹操吧!
曹操横槊赋诗抒发统一天下之志
然而,历史没有如曹操所愿。
赤壁之战没有成全曹操统一的心愿,却成就了周瑜的美名。
颠簸十几年后,220年曹操最终还是带着遗憾去世。
为什么曹操已经有半壁江山,实力远胜于刘备和孙权,却不能最终完成统一?
原因或许有以下方面:
一、对手也很强、有防守优势
这或许是最主要原因。
先看曹操对刘备、孙权的评价。曹操评价刘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曹操评价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年龄上比曹操刘备小一辈,因此这句话其实是高度肯定孙权)。
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
再看三方的文臣武将。曹操文臣有荀??④髫?⒊剃拧⑺韭碥病⒊氯海?浣?形遄恿冀?⑾暮??⑾暮钤ā⒉苋剩涣醣肝挠兄罡鹆僚油撤ㄕ?李严,武有五虎上将;孙权文臣有鲁肃周瑜张昭陆逊顾雍,武将有吕蒙、甘宁、周泰、徐盛。
正因为三家在君主、文臣武将的阵容上都各有长处,曹操难以在短时间消灭对手。
另外,从防守角度看,蜀国有崇山峻岭作为屏障,吴国有长江天堑,在地理阻隔下曹魏的军力优势难以充分发挥,而蜀国山地作战、吴国的水战却有优势,此消彼长,加大了曹操统一的难度。
二、曹操错失重大机遇
第一个机遇是赤壁之战。这是曹操统一的最大机会。此时刘备兵不过万、惶惶若丧家之犬,孙权初掌江东尚无威望。
火烧赤壁
曹操败走
第二个机遇是孙权兵败逍遥津,曹操没有及时扩大战果。此战东吴损失惨重,连孙权都险些丧命。然而曹操此时却远在汉中,没能及时扩大战果。
第三个机遇是曹操征汉中没有趁势攻蜀。曹操轻而易举拿下汉中,此时刘备刚攻下益州不久,益州人心未定、一日数惊,是消灭刘备的好时机。
这三个机遇的错失,给了刘备、孙权喘息和发展之机。如第三个机遇,曹操拿下汉中却没有趁势攻打益州,此后不到四年,刘备励精图治,终于出兵汉中,曹操永远失去统一的可能。
曹操败走汉中
三、曹操重心转向谋求政治利益
赤壁之战后,曹操先后被授予魏侯、魏公、魏王,向天下人表明了其取代汉朝的政治追求。
内部利益矛盾需要不断安抚,消耗了曹操的精力,拖延了曹操征战的步伐。
但从曹操角度,这是必须进行的。
在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里说的很清楚,“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到了曹操这个地步,取代汉朝已经是不得不为。
曹操被封为魏王称孤道寡
四三国时代特殊性
从历史大格局来说,三国是魏晋南北朝四百年大分裂时期的开端。
造成大分裂的原因很多,如士族与庶族矛盾、南北矛盾、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等等。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北方遭受了巨大的战争创伤,人口锐减、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南方不仅遭受战乱较小,更得到了北方人口南迁带来的发展机遇,这就造成南北方对立的可能。
以三国武将的籍贯为例,关羽是并州河东(山西)人,张飞是幽州涿郡(北京)人,马超是右扶风茂陵(西安附近)人,赵云是冀州常山(河北)人,黄忠是南阳人,刘备的五虎上将都来自北方。
而这种南北对立,只是开始。
历史大潮流中的曹操,没有能够改变、逆转这种潮流,不仅仅是曹操个人的遗憾,也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一大遗憾。
因为他早就死了,这都看不出来吗?再说了,人家刘备和孙权的军师不是白吃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