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着走路的山村教师

2024-12-15 15:56:2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新华网贵阳3月23日电题:穿“船鞋”的乡村教师--记贵州省三都县羊福乡残疾教师陆永康

记者周之江

有人这样说他:“这是一个跪着工作的人,却是一个让我们站立者叹服的人!”

他叫陆永康。父母取名永康,偏偏老天没有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58岁的陆永康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民族学校的教师。他出生仅9个月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别人学走,他学跪。20岁那年,他成为一名小学民办教师,从此开始漫长的跪着教书的生涯。36年来,陆永康日复一日地跪在讲台上传道授业;年复一年跪着前行在山间道上,走村串寨做家访。

两公斤的“船鞋”陪伴他56年

陆永康的手掌极其厚实,上肢粗壮、有力。在他2004年做手术前的56年里,他只能手膝并用地跪着行走。

只读到小学六年级的陆永康从没想到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他还记得,1968年,村里的孔荣小学已经流失掉最后一位教师,“村里的干部找到我,让我试试看能不能胜任。上了几节课,领导觉得还行,就这么当上了老师。”

学校没有老师,学生也流失得差不多了,陆永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辍学的孩子给劝回来。他用木板、旧篮球、废旧轮胎、铁丝自制了一双重达两公斤的“船鞋”,缚住双膝,再拄上一根木棍,开始了艰难的劝学过程。白天上课,晚上家访。

家访,对陆永康来说,不是件容易事。因为行走不便,别人走一个小时的路,他得跪着走上两三个小时。孔荣村的村民依山而居却不集中,隔山相望,走却要耗时半天,爬山、过河、跨沟,就是正常人也要留个神。陆永康常常是傍晚出发,回到家里已是繁星满天。

跪行在崎岖的山道上,手脚并用,稍不小心便摔跟斗。没人搀扶,他“蹭”起再继续往前“走”。陆永康回忆说:“有一次遇到冰雹,遍地泥泞,我走不快,只好躲在树底下。冰雹子打到身上脸上,只觉得耳朵‘辣’。”

孤身一人跪着行走在深山老林里,陆永康有时难免感觉害怕。听老人说,不管是鬼还是老虎,都怕铜的声音。于是他便买了一个铜口哨,再绑一个手电筒在头顶上照明。

“听到树林里有动物的叫声或者觉得害怕了,我就吹吹口哨给自己壮胆。”陆永康说。

3月23日,陆永康在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这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村民们逐渐熟悉了陆永康的口哨声。每当此时,他们就聚集在进村的山道上,“哦呵,哦呵”地吆喝着迎接陆老师。

“跪行”着的陆永康感动了村民。第二个学期,他的学生便增加到50名。3年后,孔荣小学破天荒地有了150名学生。陆永康在这里一教就是13年,他跪着给孩子们上课,跪着和孩子们做游戏,跪着和孩子们一道行走在山间的小道上。13年里,他跪坏了5双自制的“船鞋”。

鞋坏了修,修不了再做新的。陆永康说,他“都快成鞋匠了”。

跪着教书的乡村老师终于站起来了

长期的“跪行”“跪教”,使得陆永康的膝盖结满了厚厚的老茧,膝盖以下的肌腱功能已退化变形。

1981年,陆永康由民办转为公办教师后,上级有关部门考虑到他行走不便,把他调到乡里任教。学生和家长都舍不得他走,多次找到乡里反映,要求陆老师回去继续教书。羊福乡教育辅导站站长龙光启说:“我们反复解释,好不容易才把他们劝了回去。”

2004年3月,中共黔南州委书记林明达在知晓陆永康的事迹后,给黔南中医院院长张长松打电话,询问陆永康还有没有通过手术治疗站立起来的可能。经过检查,陆永康双腿膝关节纤维强直,屈节90度,严重畸形。同年6月18日,历时3个多月的治疗后,陆永康生平第一次在助行器的帮助下站立起来。

消息传回羊福小学后,学生们你一针我一线地为陆老师绣了两双鞋垫,并托人带到黔南中医院,希望陆老师早日康复。

2005年4月19日,前后经过大大小小14次手术的陆永康出院了。进羊福乡要先过一座大桥,学校的师生们挤在桥边,他们是来迎接陆永康回家的。

乡村教师陆永康在学生心目中是个了不起的好老师。现任羊福民族学校校长王泽文曾是他在孔荣小学任教时的学生。这个26岁的年轻校长说:“我从小家境贫寒,考取中学后,陆老师每年坚持寄钱给我。毕业时,我向他咨询今后的专业选择。他回了长长的一封信,劝我读师范。我尊重他的意见,从黔南师专毕业后,又回到家乡当老师。”

陆永康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只有900多元,妻子没有文化,在学校做临时工,煮饭扫地,月工资150元,两个孩子都在读书,陆永康的日子并不宽裕。一家4口,一年四季穿的都是最便宜但很耐磨的绿色解放鞋。

一茬一茬的学生走了出去,陆永康却一直留在大山深处。他说他最喜欢的一支歌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尤其是那句“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在他看来,这就是乡村教师的真实写照。“即便是跪着上课,只要自己的学生能考上学校,有出息,这比什么都让我有成就感。”

1985年,陆永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2年被贵州省教育厅授予“优秀教师”称号。他还多次获得有关部门的奖励和表彰。然而,在他破烂寒酸的木板房里,墙上贴满了儿子获得三好学生和各种比赛优胜的奖状,甚至还有妻子黄天云在学校参加跑步比赛的奖状,属于他自己的只有孤零零的一张,那是1998年县政府颁发给他的“光荣任教三十周年纪念”奖状。

这不是什么特别的奖励,因为“每一位教书三十年的老师,县里都会发一张”。

3月23日,陆永康拄着拐杖为山里的孩子们传道授业。

“其他的奖状,搬家时不知扔到哪去了。”说这话时陆永康一脸平静。跟奖状一起不知扔到哪儿去了的,还有伴随陆永康30多年的“船鞋”,他说:“懒得留,站起来就算是和过去告别了。”

个头矮,心气可不“低人一等”

今年3月23日清早,天刚刚亮,一泼春雨过后,空气里有些湿润的味道。陆永康早早起身,7时30分就是早读课,他得到教室去。

家就在学校里的陆老师提前一刻钟就出了门。雨后路滑,这对拄着双拐的陆永康有些难度。他说:“过去跪着走,平路走不快,爬坡上坎还比现在利索。”

跪着走的陆永康在个子上虽然低人一头,他的心气可从来不会“低人一等”。

陆永康是个“身怀绝技”的人,他能爬树,会游泳。他还有一手好木工技术,专门为自己设计制作了一个木工用的刨凳。家里的衣柜、抽屉、板凳都是他自己亲手做的。他说:“以前跪着干活只有一米二几,现在能站起来了有一米五几,那个刨凳用不上了,木工也搁下来不做了。”

陆永康直到1990年才结婚,这时他已经42岁了。晚婚倒不完全是因为残疾,他说:“早先也有很多人给我介绍对象,我不敢谈,那时我的身份还是民办老师,收入低,没保障,怕把人家拖累了。转正以后,又怕影响事业,一拖就到了四十几岁。”

陆永康的妻子黄天云今年44岁,苗族,是邻近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人,朴实勤快。结婚后,家务活全让黄天云一人给包了,陆永康把更多的精力留给了学生。他知道自己文化程度有限,想方设法到处找各种教材资料,业余时间自学。他说:“乡村老师要样样都会教。调到乡里的中心小学后,我主要是上数学课。没有机会出去参加培训,生怕教不好,我就到处向人请教。”

儿子陆昌健挺崇拜自己的父亲,4岁那年,他看见爸爸在上课的路上摔倒,从此每天都要陪爸爸到教室。小昌健有个朴素的愿望,“长大要做像爸爸一样能干和受人尊敬的人”。

给儿子取名“昌健”,陆永康有一点特别的含义:“我天生残疾,所以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

虽然不能像健康人一样自如行走,陆永康却始终快乐爽朗。今年春节,他亲手写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选的是毛泽东的两句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完)

3月23日,看着学生平安上学、回家是陆永康每天的“必修课”。

3月23日,自学成材的陆永康仍坚持学习研究。

“我活着的意义就是教书” ---记贵州省山村教师陆永康

晚上8点多,寄宿的学生休息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乡中心小学一下子变得特别安静,仿佛安睡在群山的怀抱中。校舍间那些用各种形状的石头垒成的台阶,在墙角和横梁间拐过来又拐过去。不熟悉的人,白天走上去,盯着脚下,常常撞着头,看着上面,脚下又往往会踏空。

漆黑的夜幕下,这短短的石阶让人不得不更加小心翼翼。

3月23日夜,正在家里备课的陆永康听到我们的脚步声,赶紧让妻子黄天云打开门,让灯光照到台阶上。他有点抱歉地告诉我们:“天黑,这台阶不好走。”

他的歉疚让我们无言以对:这些石阶,是陆永康从家里到教室的必经之路,他每天都要在这些台阶上往返10余次。而这,已是他从教36年来,从家里到学校所走过的最平、最近、最安全的一条路。

在陆老师简陋的木屋里,我们和这位拖着残躯、“跪教”36载的山村教师有了一番长谈。

“我虽站不起来,但我有水平,有信心,也有耐心,能教好”

(情景回放)1968年,陆永康当上了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乡孔荣村小学的老师。他任职后的第一件事是把失学的孩子们找回来。铜马山密林间崎岖的山道上,从此多了一个四肢着地不分昼夜爬行的身影。

记者:开始请你当老师时,你觉得最难做到的是什么?

陆永康:从记事起,我就觉得爬着走路很屈辱。不念书后,我就尽量不出门。在住家附近还好一点,因为邻居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最害怕的是到不熟悉的地方去。这些地方的人以前很少见到我,我走路时,有人会跟在后边看,看的人越多,我就越抬不起头来。

记者:但你还是把全村有适龄儿童的家庭都走到了。

陆永康:我必须到。第一,我要当面给学生和学生家长讲清楚,我虽站不起来,但我有水平,有信心,也有耐心,能教好。第二,我要告诉他们,像我这样的人都没有放弃,他们更不应该放弃。第三,我要感动他们。有的小孩离校几年后,年龄大了,原来学的东西也快忘光了,家长和小孩都认为再回学校没什么用了。我就一次一次去他们家里劝。这儿的人心地都特别善良,他们知道我来一趟不容易,也不好意思让我总是跑过来。就是靠这样一趟一趟地爬,我很快就劝回了30多个学生。

(情景回放)羊福小学的几位老师,带我们走了几段陆永康家访时爬过的路。去达洛寨子要走几里上坡路,有些地方只有一二十厘米宽,却差不多有半米高。寨子下面一条小溪上,用两根树干搭了一座桥,人走上去,树干一上一下晃个不停。这是陆永康家访时的必经之路。

记者:如果没有人帮你,这些路怎么过得去呢?

陆永康:坎高的地方,我一般是先把手上用来支地的两个小木凳放上去,两个手抓牢上边的东西往上吊。两条腿还要使劲压着鞋往上拖。鞋不能先放上去,那样石头特别容易刮伤膝盖,一刮就是几条大口子。也不能让鞋子掉下去,掉下去就会滚很远。原来我过桥、过田坎时,容易滑到水里,现在已经掉不下去了。

记者:你的鞋子很重。

陆永康:最先没做鞋时,膝盖上每天都会有新伤,痛得难以忍受,也不敢走快。后来自己做了几种鞋,都不耐用。10多年前,我试着将苦楝树木挖成膝盖的形状,再用篮球皮或者汽车外胎做鞋帮。这样一双鞋有四五斤重,但能用两年左右。

“我做得更好一点,学生才能信任我”

(情景回放)羊福小学白珍能老师曾是陆永康的学生,他的家也在孔荣村。白珍能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逃学后,陆永康三番两次来家访的事。进白珍能家,先要上一个台阶,再过一道门槛。“陆老师完全是在地上爬。”白珍能说,陆永康每次家访回来后,第一个动作就是把上衣脱下来拧,一拧,汗水就一股股地往下流。有时拧出来的水特别多,那肯定是路上淋了雨,要不就是又掉到水里了。

记者:你出门从不带雨具吗?

陆永康:带雨具没用。走路时我没办法打伞,又不能坐下来等,因为这儿的雨下起来一时半会儿停不了。

记者:能不能等天气好了再家访呢?

陆永康:肯定要挑一挑天气,但遇到学生突然不来上学了,就不能等。贵州有的季节连阴雨多,也没时间等。有一次,一个家离校10多里远的学生没上学来。因为路太远,我出门前还特意看了看天气,见一直光打雷不下雨,认为就是打打旱雷。没想到走出一段后,突然来了一阵暴雨,跟着下起冰雹,我的一只耳朵还被冰雹砸肿了。

(情景回放)走夜路时,陆永康也很害怕。陆永康怕遇到野兽,也觉得在无边无际漆黑死寂的树林中,自己慢慢爬行敲击石板的声音听起来很瘆人。家里人知道后,特意花8毛钱为他买了一只口哨,让口哨声帮他壮胆。后来,村民们老远听到山里传来口哨声,就会一起大声吆喝,让陆永康听到。

记者:遇到过让你害怕的事情吗?

陆永康:有一年冬天,我正在路上走,树上一大堆结成冰的雪块突然砸下来。我听到了声音,也看到雪块往下落,却躲不快。还好我使劲挪动了一点,要不就活不到今天了。后来遇到下雪,我就会反复叮嘱学生,走路时要注意树上的积雪。还有一次,一条银环蛇躺在路上。我整个身子都贴着地,绕不过去。赶它又怕它咬过来时让不开,就坐在那儿等它走。谁知蛇也躺在那儿不动,我一看不能再等了,就折了根树枝去赶。蛇被激怒了,猛地反咬过来,险些咬到脸上。

记者:走得这么艰难,又遇到这么多危险,你为什么一直坚持做家访?而且连续好几年,据说,你是村小做家访次数最多的老师。

陆永康:我们这儿都是山,没几块平地。小孩子们如果连小学都不念,真是看不到什么希望。我有残疾,讲课时的样子很怪,所以必须做得更多一点,做得更好一点。这样学生们才能信任我。信任我了,才有学习的兴趣。

“我们这个社会,终究不会冷落一个执着努力的人”

(情景回放)陆永康现在已到羊福小学任教。他的家是3间很旧的木板房,几道门都很低矮,进门时必须勾着腰。在一间房子的两面墙上,贴着陆永康和他两个儿子的几十张奖状。这些年来,陆永康获得过省、州、县、乡的多种奖励。当地教育部门负责人说,只念过小学的陆永康,已自学到了大专的水平,课程改革后的新内容,掌握得特别快,还做过数学组组长。

记者:教书的这些年里,有过特别困难的时候吗?

陆永康:有几年经济太紧张,两个小孩读书,早上没东西吃,就将头一天晚上的剩饭用水煮成汤饭。我也捡些别人吃剩的东西,还教小孩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刚到羊福小学时,一些学生没见过我的模样,课余模仿我走路的样子,还对我儿子说“你爸爸是矮子”。学生还小,我不会生他们的气,但我怕自己的小孩从心理上感觉低人一等。

记者:这么难,想到过放弃吗?

陆永康:我残疾后,家里人看我没办法再劳动,想送我去当“神汉”,我坚决不干。我这个人命苦,生下来不久就遭这么大的罪。如果不教书,不做一点有用的事,我活着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我也想给我的小孩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知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都要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这个社会,终究不会冷落一个执着努力的人。 (记者 张国圣 柳路 付小悦)

时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3月23日,陆永康在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这是他最快乐的时光。58岁的陆永康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民族学校的教师。他出生仅9个月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别人学走,他学跪。20岁那年,他成为一名小学民办教师,从此开始漫长的跪着教书的生涯。36年来,陆永康日复一日地跪在讲台上传道授业;年复一年跪着前行在山间道上

作家管桦有句名言:“只跪大地,只跪母亲”。而陆永康,这位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小学的残疾教师,跪的却是讲台,跪的是他痴爱的教育事业。

陆永康老师跪着传道授业解惑,跪着走街串寨家访,跪着劝回辍学的孩子,跪着哺育山村的希望。网友们这样评论:“一个跪着的人,足以让我们站立者叹服!”“他很矮,但形象像巨人一样高大!”是什么让他以惊人的毅力“跪行”、“跪教”,而且一跪就是36年?我们从他的事迹里不难发现,答案简单得只有一个字:爱!

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几乎是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共识。在特殊学校,爱让残障学生自立自强;在工读学校,爱让“问题少年”看到希望;在普通学校,爱让莘莘学子茁壮成长。在陆永康原先执教的三都县孔荣小学和现在执教的羊福小学,孩子们无不感受到陆永康老师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纯粹的,是塑造美好心灵不可或缺的。和所有孩子一样,山村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太阳,而爱,正是陆永康老师播洒的阳光。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首先有德、有爱,才能做到有教无类。虽然只读到小学六年级,可是陆永康读懂了教育的真谛,读懂了师德的内涵。他对事业执着追求,默默奉献,是因为他把教书育人看得无比崇高,无比神圣。在弘扬尊师重教传统的国度,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正是陆永康的这种“红烛”精神!

一所山村小学,如果连老师都留不住,自然也就留不住学生。如果不是陆永康老师精诚所至,跪着把一个个辍学的孩子劝回学校,势必又要增加一些新文盲。跪着的老师,让一个一个孩子站了起来。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如今还有不少条件简陋、师资匮乏的山村学校,家长们期盼着公平的教育,孩子们渴望着“同一片蓝天”。拿什么奉献给他们?只有优质教育。不仅要增加投入,改造校舍,改善设备,更重要的是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弘扬优秀师德,提倡爱的奉献,因为,以爱为核心的高尚师德,也是一种重要的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好、开发好这种资源,才能让更多的农村山村教师和学生们共同成长,接受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挑战。

如果说爱是一种呼唤,一种感召,那么,我们希望陆永康对事业的痴爱、对学生的挚爱,能够唤起更多的人关心和支持西部贫困地区教育,能够感召更多的有识之士特别是热血青年到西部任教、支教,让“红烛”精神照亮农村山寨,薪火相传!

敬礼!千千万万当过学生和现在正当学生的人们,向我们的老师敬礼。

回答2:

残疾教

有人这样说他:“这是一个跪着工作的人,却是一个让我们站立者叹服的人!”

他叫陆永康。父母取名永康,偏偏老天没有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58岁的陆永康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民族学校的教师。他出生仅9个月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别人学走,他学跪。20岁那年,他成为一名小学民办教师,从此开始漫长的跪着教书的生涯。36年来,陆永康日复一日地跪在讲台上传道授业;年复一年跪着前行在山间道上,走村串寨做家访。

两公斤的“船鞋”陪伴他56年

陆永康的手掌极其厚实,上肢粗壮、有力。在他2004年做手术前的56年里,他只能手膝并用地跪着行走。

只读到小学六年级的陆永康从没想到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他还记得,1968年,村里的孔荣小学已经流失掉最后一位教师,“村里的干部找到我,让我试试看能不能胜任。上了几节课,领导觉得还行,就这么当上了老师。”

学校没有老师,学生也流失得差不多了,陆永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辍学的孩子给劝回来。他用木板、旧篮球、废旧轮胎、铁丝自制了一双重达两公斤的“船鞋”,缚住双膝,再拄上一根木棍,开始了艰难的劝学过程。白天上课,晚上家访。

家访,对陆永康来说,不是件容易事。因为行走不便,别人走一个小时的路,他得跪着走上两三个小时。孔荣村的村民依山而居却不集中,隔山相望,走却要耗时半天,爬山、过河、跨沟,就是正常人也要留个神。陆永康常常是傍晚出发,回到家里已是繁星满天。

跪行在崎岖的山道上,手脚并用,稍不小心便摔跟斗。没人搀扶,他“蹭”起再继续往前“走”。陆永康回忆说:“有一次遇到冰雹,遍地泥泞,我走不快,只好躲在树底下。冰雹子打到身上脸上,只觉得耳朵‘辣’。”

孤身一人跪着行走在深山老林里,陆永康有时难免感觉害怕。听老人说,不管是鬼还是老虎,都怕铜的声音。于是他便买了一个铜口哨,再绑一个手电筒在头顶上照明。

“听到树林里有动物的叫声或者觉得害怕了,我就吹吹口哨给自己壮胆。”陆永康说。

3月23日,陆永康在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这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村民们逐渐熟悉了陆永康的口哨声。每当此时,他们就聚集在进村的山道上,“哦呵,哦呵”地吆喝着迎接陆老师。

“跪行”着的陆永康感动了村民。第二个学期,他的学生便增加到50名。3年后,孔荣小学破天荒地有了150名学生。陆永康在这里一教就是13年,他跪着给孩子们上课,跪着和孩子们做游戏,跪着和孩子们一道行走在山间的小道上。13年里,他跪坏了5双自制的“船鞋”。

鞋坏了修,修不了再做新的。陆永康说,他“都快成鞋匠了”。

跪着教书的乡村老师终于站起来了

长期的“跪行”“跪教”,使得陆永康的膝盖结满了厚厚的老茧,膝盖以下的肌腱功能已退化变形。

1981年,陆永康由民办转为公办教师后,上级有关部门考虑到他行走不便,把他调到乡里任教。学生和家长都舍不得他走,多次找到乡里反映,要求陆老师回去继续教书。羊福乡教育辅导站站长龙光启说:“我们反复解释,好不容易才把他们劝了回去。”

2004年3月,中共黔南州委书记林明达在知晓陆永康的事迹后,给黔南中医院院长张长松打电话,询问陆永康还有没有通过手术治疗站立起来的可能。经过检查,陆永康双腿膝关节纤维强直,屈节90度,严重畸形。同年6月18日,历时3个多月的治疗后,陆永康生平第一次在助行器的帮助下站立起来。

消息传回羊福小学后,学生们你一针我一线地为陆老师绣了两双鞋垫,并托人带到黔南中医院,希望陆老师早日康复。

2005年4月19日,前后经过大大小小14次手术的陆永康出院了。进羊福乡要先过一座大桥,学校的师生们挤在桥边,他们是来迎接陆永康回家的。

乡村教师陆永康在学生心目中是个了不起的好老师。现任羊福民族学校校长王泽文曾是他在孔荣小学任教时的学生。这个26岁的年轻校长说:“我从小家境贫寒,考取中学后,陆老师每年坚持寄钱给我。毕业时,我向他咨询今后的专业选择。他回了长长的一封信,劝我读师范。我尊重他的意见,从黔南师专毕业后,又回到家乡当老师。”

陆永康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只有900多元,妻子没有文化,在学校做临时工,煮饭扫地,月工资150元,两个孩子都在读书,陆永康的日子并不宽裕。一家4口,一年四季穿的都是最便宜但很耐磨的绿色解放鞋。

一茬一茬的学生走了出去,陆永康却一直留在大山深处。他说他最喜欢的一支歌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尤其是那句“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在他看来,这就是乡村教师的真实写照。“即便是跪着上课,只要自己的学生能考上学校,有出息,这比什么都让我有成就感。”

1985年,陆永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2年被贵州省教育厅授予“优秀教师”称号。他还多次获得有关部门的奖励和表彰。然而,在他破烂寒酸的木板房里,墙上贴满了儿子获得三好学生和各种比赛优胜的奖状,甚至还有妻子黄天云在学校参加跑步比赛的奖状,属于他自己的只有孤零零的一张,那是1998年县政府颁发给他的“光荣任教三十周年纪念”奖状。

这不是什么特别的奖励,因为“每一位教书三十年的老师,县里都会发一张”。

3月23日,陆永康拄着拐杖为山里的孩子们传道授业。

“其他的奖状,搬家时不知扔到哪去了。”说这话时陆永康一脸平静。跟奖状一起不知扔到哪儿去了的,还有伴随陆永康30多年的“船鞋”,他说:“懒得留,站起来就算是和过去告别了。”

个头矮,心气可不“低人一等”

今年3月23日清早,天刚刚亮,一泼春雨过后,空气里有些湿润的味道。陆永康早早起身,7时30分就是早读课,他得到教室去。

家就在学校里的陆老师提前一刻钟就出了门。雨后路滑,这对拄着双拐的陆永康有些难度。他说:“过去跪着走,平路走不快,爬坡上坎还比现在利索。”

跪着走的陆永康在个子上虽然低人一头,他的心气可从来不会“低人一等”。

陆永康是个“身怀绝技”的人,他能爬树,会游泳。他还有一手好木工技术,专门为自己设计制作了一个木工用的刨凳。家里的衣柜、抽屉、板凳都是他自己亲手做的。他说:“以前跪着干活只有一米二几,现在能站起来了有一米五几,那个刨凳用不上了,木工也搁下来不做了。”

陆永康直到1990年才结婚,这时他已经42岁了。晚婚倒不完全是因为残疾,他说:“早先也有很多人给我介绍对象,我不敢谈,那时我的身份还是民办老师,收入低,没保障,怕把人家拖累了。转正以后,又怕影响事业,一拖就到了四十几岁。”

陆永康的妻子黄天云今年44岁,苗族,是邻近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人,朴实勤快。结婚后,家务活全让黄天云一人给包了,陆永康把更多的精力留给了学生。他知道自己文化程度有限,想方设法到处找各种教材资料,业余时间自学。他说:“乡村老师要样样都会教。调到乡里的中心小学后,我主要是上数学课。没有机会出去参加培训,生怕教不好,我就到处向人请教。”

儿子陆昌健挺崇拜自己的父亲,4岁那年,他看见爸爸在上课的路上摔倒,从此每天都要陪爸爸到教室。小昌健有个朴素的愿望,“长大要做像爸爸一样能干和受人尊敬的人”。

给儿子取名“昌健”,陆永康有一点特别的含义:“我天生残疾,所以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

虽然不能像健康人一样自如行走,陆永康却始终快乐爽朗。今年春节,他亲手写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选的是毛泽东的两句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完)

3月23日,看着学生平安上学、回家是陆永康每天的“必修课”。

3月23日,自学成材的陆永康仍坚持学习研究。

“我活着的意义就是教书” ---记贵州省山村教师陆永康

晚上8点多,寄宿的学生休息后,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乡中心小学一下子变得特别安静,仿佛安睡在群山的怀抱中。校舍间那些用各种形状的石头垒成的台阶,在墙角和横梁间拐过来又拐过去。不熟悉的人,白天走上去,盯着脚下,常常撞着头,看着上面,脚下又往往会踏空。

漆黑的夜幕下,这短短的石阶让人不得不更加小心翼翼。

3月23日夜,正在家里备课的陆永康听到我们的脚步声,赶紧让妻子黄天云打开门,让灯光照到台阶上。他有点抱歉地告诉我们:“天黑,这台阶不好走。”

他的歉疚让我们无言以对:这些石阶,是陆永康从家里到教室的必经之路,他每天都要在这些台阶上往返10余次。而这,已是他从教36年来,从家里到学校所走过的最平、最近、最安全的一条路。

在陆老师简陋的木屋里,我们和这位拖着残躯、“跪教”36载的山村教师有了一番长谈。

“我虽站不起来,但我有水平,有信心,也有耐心,能教好”

(情景回放)1968年,陆永康当上了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乡孔荣村小学的老师。他任职后的第一件事是把失学的孩子们找回来。铜马山密林间崎岖的山道上,从此多了一个四肢着地不分昼夜爬行的身影。

记者:开始请你当老师时,你觉得最难做到的是什么?

陆永康:从记事起,我就觉得爬着走路很屈辱。不念书后,我就尽量不出门。在住家附近还好一点,因为邻居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最害怕的是到不熟悉的地方去。这些地方的人以前很少见到我,我走路时,有人会跟在后边看,看的人越多,我就越抬不起头来。

记者:但你还是把全村有适龄儿童的家庭都走到了。

陆永康:我必须到。第一,我要当面给学生和学生家长讲清楚,我虽站不起来,但我有水平,有信心,也有耐心,能教好。第二,我要告诉他们,像我这样的人都没有放弃,他们更不应该放弃。第三,我要感动他们。有的小孩离校几年后,年龄大了,原来学的东西也快忘光了,家长和小孩都认为再回学校没什么用了。我就一次一次去他们家里劝。这儿的人心地都特别善良,他们知道我来一趟不容易,也不好意思让我总是跑过来。就是靠这样一趟一趟地爬,我很快就劝回了30多个学生。

(情景回放)羊福小学的几位老师,带我们走了几段陆永康家访时爬过的路。去达洛寨子要走几里上坡路,有些地方只有一二十厘米宽,却差不多有半米高。寨子下面一条小溪上,用两根树干搭了一座桥,人走上去,树干一上一下晃个不停。这是陆永康家访时的必经之路。

记者:如果没有人帮你,这些路怎么过得去呢?

陆永康:坎高的地方,我一般是先把手上用来支地的两个小木凳放上去,两个手抓牢上边的东西往上吊。两条腿还要使劲压着鞋往上拖。鞋不能先放上去,那样石头特别容易刮伤膝盖,一刮就是几条大口子。也不能让鞋子掉下去,掉下去就会滚很远。原来我过桥、过田坎时,容易滑到水里,现在已经掉不下去了。

记者:你的鞋子很重。

陆永康:最先没做鞋时,膝盖上每天都会有新伤,痛得难以忍受,也不敢走快。后来自己做了几种鞋,都不耐用。10多年前,我试着将苦楝树木挖成膝盖的形状,再用篮球皮或者汽车外胎做鞋帮。这样一双鞋有四五斤重,但能用两年左右。

“我做得更好一点,学生才能信任我”

(情景回放)羊福小学白珍能老师曾是陆永康的学生,他的家也在孔荣村。白珍能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逃学后,陆永康三番两次来家访的事。进白珍能家,先要上一个台阶,再过一道门槛。“陆老师完全是在地上爬。”白珍能说,陆永康每次家访回来后,第一个动作就是把上衣脱下来拧,一拧,汗水就一股股地往下流。有时拧出来的水特别多,那肯定是路上淋了雨,要不就是又掉到水里了。

记者:你出门从不带雨具吗?

陆永康:带雨具没用。走路时我没办法打伞,又不能坐下来等,因为这儿的雨下起来一时半会儿停不了。

记者:能不能等天气好了再家访呢?

陆永康:肯定要挑一挑天气,但遇到学生突然不来上学了,就不能等。贵州有的季节连阴雨多,也没时间等。有一次,一个家离校10多里远的学生没上学来。因为路太远,我出门前还特意看了看天气,见一直光打雷不下雨,认为就是打打旱雷。没想到走出一段后,突然来了一阵暴雨,跟着下起冰雹,我的一只耳朵还被冰雹砸肿了。

(情景回放)走夜路时,陆永康也很害怕。陆永康怕遇到野兽,也觉得在无边无际漆黑死寂的树林中,自己慢慢爬行敲击石板的声音听起来很瘆人。家里人知道后,特意花8毛钱为他买了一只口哨,让口哨声帮他壮胆。后来,村民们老远听到山里传来口哨声,就会一起大声吆喝,让陆永康听到。

记者:遇到过让你害怕的事情吗?

陆永康:有一年冬天,我正在路上走,树上一大堆结成冰的雪块突然砸下来。我听到了声音,也看到雪块往下落,却躲不快。还好我使劲挪动了一点,要不就活不到今天了。后来遇到下雪,我就会反复叮嘱学生,走路时要注意树上的积雪。还有一次,一条银环蛇躺在路上。我整个身子都贴着地,绕不过去。赶它又怕它咬过来时让不开,就坐在那儿等它走。谁知蛇也躺在那儿不动,我一看不能再等了,就折了根树枝去赶。蛇被激怒了,猛地反咬过来,险些咬到脸上。

记者:走得这么艰难,又遇到这么多危险,你为什么一直坚持做家访?而且连续好几年,据说,你是村小做家访次数最多的老师。

陆永康:我们这儿都是山,没几块平地。小孩子们如果连小学都不念,真是看不到什么希望。我有残疾,讲课时的样子很怪,所以必须做得更多一点,做得更好一点。这样学生们才能信任我。信任我了,才有学习的兴趣。

“我们这个社会,终究不会冷落一个执着努力的人”

(情景回放)陆永康现在已到羊福小学任教。他的家是3间很旧的木板房,几道门都很低矮,进门时必须勾着腰。在一间房子的两面墙上,贴着陆永康和他两个儿子的几十张奖状。这些年来,陆永康获得过省、州、县、乡的多种奖励。当地教育部门负责人说,只念过小学的陆永康,已自学到了大专的水平,课程改革后的新内容,掌握得特别快,还做过数学组组长。

记者:教书的这些年里,有过特别困难的时候吗?

陆永康:有几年经济太紧张,两个小孩读书,早上没东西吃,就将头一天晚上的剩饭用水煮成汤饭。我也捡些别人吃剩的东西,还教小孩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刚到羊福小学时,一些学生没见过我的模样,课余模仿我走路的样子,还对我儿子说“你爸爸是矮子”。学生还小,我不会生他们的气,但我怕自己的小孩从心理上感觉低人一等。

记者:这么难,想到过放弃吗?

陆永康:我残疾后,家里人看我没办法再劳动,想送我去当“神汉”,我坚决不干。我这个人命苦,生下来不久就遭这么大的罪。如果不教书,不做一点有用的事,我活着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我也想给我的小孩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知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都要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这个社会,终究不会冷落一个执着努力的人。 (记者 张国圣 柳路 付小悦)

时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3月23日,陆永康在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这是他最快乐的时光。58岁的陆永康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民族学校的教师。他出生仅9个月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别人学走,他学跪。20岁那年,他成为一名小学民办教师,从此开始漫长的跪着教书的生涯。36年来,陆永康日复一日地跪在讲台上传道授业;年复一年跪着前行在山间道上

作家管桦有句名言:“只跪大地,只跪母亲”。而陆永康,这位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小学的残疾教师,跪的却是讲台,跪的是他痴爱的教育事业。

陆永康老师跪着传道授业解惑,跪着走街串寨家访,跪着劝回辍学的孩子,跪着哺育山村的希望。网友们这样评论:“一个跪着的人,足以让我们站立者叹服!”“他很矮,但形象像巨人一样高大!”是什么让他以惊人的毅力“跪行”、“跪教”,而且一跪就是36年?我们从他的事迹里不难发现,答案简单得只有一个字:爱!

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几乎是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共识。在特殊学校,爱让残障学生自立自强;在工读学校,爱让“问题少年”看到希望;在普通学校,爱让莘莘学子茁壮成长。在陆永康原先执教的三都县孔荣小学和现在执教的羊福小学,孩子们无不感受到陆永康老师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纯粹的,是塑造美好心灵不可或缺的。和所有孩子一样,山村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太阳,而爱,正是陆永康老师播洒的阳光。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首先有德、有爱,才能做到有教无类。虽然只读到小学六年级,可是陆永康读懂了教育的真谛,读懂了师德的内涵。他对事业执着追求,默默奉献,是因为他把教书育人看得无比崇高,无比神圣。在弘扬尊师重教传统的国度,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正是陆永康的这种“红烛”精神!

一所山村小学,如果连老师都留不住,自然也就留不住学生。如果不是陆永康老师精诚所至,跪着把一个个辍学的孩子劝回学校,势必又要增加一些新文盲。跪着的老师,让一个一个孩子站了起来。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如今还有不少条件简陋、师资匮乏的山村学校,家长们期盼着公平的教育,孩子们渴望着“同一片蓝天”。拿什么奉献给他们?只有优质教育。不仅要增加投入,改造校舍,改善设备,更重要的是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弘扬优秀师德,提倡爱的奉献,因为,以爱为核心的高尚师德,也是一种重要的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好、开发好这种资源,才能让更多的农村山村教师和学生们共同成长,接受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挑战。

如果说爱是一种呼唤,一种感召,那么,我们希望陆永康对事业的痴爱、对学生的挚爱,能够唤起更多的人关心和支持西部贫困地区教育,能够感召更多的有识之士特别是热血青年到西部任教、支教,让“红烛”精神照亮农村山寨,薪火相传!

敬礼!千千万万当过学生和现在正当学生的人们,向我们的老师敬礼。 我是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