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锺)姓是个多姿多彩的姓氏,占当代中国100家大姓排行榜第56位,占中国总人口的0.39%。
钟姓最初来自安徽凤阳,后来称盛于河南颍川。钟姓之源有“以邑为氏”、“改子为氏”、“以官为氏”三说。本谱着重介绍“以邑为氏”。
历代姓氏书籍在谈到钟氏祖先时,是将微子启视为钟氏的远古始祖。如《百姓统谱》载:“钟,宋(国)微子启之后。”
商王帝乙生有三子:微子启、微仲衍和帝辛,因二微系庶出(小老婆所生),帝乙死后,帝辛(即纣王)继位。纣王暴虐无道,微子启在直谏无效的情况下决定脱离纣王。
周灭商后,周成王任命微子启代商后,在商丘建立宋国,替周朝统治居住在东方的殷商遗民。
微子启死时,其子早亡,其孙年幼。根据周制“兄终弟及”的传统,其弟微仲衍立为国君,后经15位国君传至宋桓公。宋桓公生三子:长子目夷,次子兹甫(嫡出立为宋襄公),三子遨。公元前638年,宋襄公想称霸诸侯,却为楚所败,大伤元气。为联晋报仇,宋襄公派公子遨出使晋国。公子遨在晋国生一子名扈,改姓伯。伯扈之子伯宗为晋国大夫,被誉为“晋之贤者”。晋厉公在位时,伯宗因忠直敢言被奸臣所害。其子伯州犁由晋奔楚,被楚共王任为太宰,食邑(邑:城、县;食邑:封地)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其子孙以邑为氏,分为两姓,一支为复姓钟离,一支为单姓钟。长久来为国人所熟悉的复姓钟离与单姓钟实际上是血缘相通的一家人。
后来钟离氏的一支也改为钟氏。钟离昧生于战国末期,为西楚霸王项羽手下大将。项羽败,钟离昧投奔好友韩信,韩被汉王刘邦封为楚王。因韩信功高盖主,刘邦必除之,即下诏书让韩信除掉钟离昧。钟离昧对韩信说:“汉王之所以不袭取楚,是因为我在此地。你若除我,我今日死,你随后亡。”韩信不信,结果真如昧言,韩信被刘邦秘密处死。
钟离昧生二子,长子钟离发,次子钟离接。钟离接为了避祸,远走他乡,迁居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并改为单姓钟,成为颍川长社钟氏的始祖。
钟姓接系经数千年繁衍发展,逐渐成为钟姓主体,其所居住的颍川郡被尊为钟姓的郡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