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悲剧人物的杨志自身也留给我们了无尽的思考.杨志所留给我们的思考恐怕还在于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黑格尔曾经将辨证法引入悲剧冲突,他认为悲剧冲突的根源在于主人公的理念冲突,这一悲剧冲突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合理的内核即带有一定辨证思维.杨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很大程度上也具有对立统一的冲突理念.作品通过杨志行贿高俅求官,怒杀牛二,押运生辰纲几处表现杨志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理念冲突.杨志为复职收齐了一担财物,在王伦劝其入伙时为其指出在乱自上作的时代其复职的可能性不大,杨志自己对这一点也心知肚明,但无奈其始终忘不了"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终于打点上下,见到了高太尉,但却终没能复职,还落得盘缠用尽,街头卖刀,迈出了其悲剧道路的第一步.杀牛二的一刀,也应是杨志的又一次理念冲突,杨志明知"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 和你往日无冤,昔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但泼皮的无赖行径终于引起了英雄的怒火,一刀下去迈出了其悲剧之路的第二步.押运生辰纲时,杨志明知"其实去不得,乞钧旨别差英雄精细的人去", "今岁途中盗贼又多,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更兼单身客人亦不敢独自经过,他知道是金银宝物,如何不来抢劫 枉结果了性命,以此去不得",虽如是几番推托,但终于将差事担在了肩上,迈出其走向悲剧道路的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