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3、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是经济发展要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4、推动城乡一体化。
5、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实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其中,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中央审时度势,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尤其是后金融危机时期,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情况下,适应国内外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所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中央确保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作出的重大决策。
从理论上来讲,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体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必然要求。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组成部分的地位和相互比例关系。从宏观上来看,它包括社会总需求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从微观来看,它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等。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其实质就是通过结构的变动,使同等数量的要素和资源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转变过多依赖要素和资源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变过多关注经济规模的扩张而忽视经济增长质量的做法,转变过多关注经济增长速度而忽视社会协调发展的行为,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环境的改善,更加注重区域差距、城乡差距的缩小,更加注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本质上讲,这些都是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和世界经济格局的新调整,如果不从根本上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从现实来看,目前国内出现的各种深层次矛盾都集中指向经济结构的不合理,要解决这些深层次矛盾,就必须从根本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发展中的各种深层次矛盾也日益突出:经济规模快速扩张但增长质量不高,产业竞争力、区域创新能力低;产业发展较快但处于低层次,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层次低,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现代服务业比重小,服务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工业化快速推进但城镇化滞后,城市既不能有效吸纳和积聚高端产业,也不能有效吸纳和转移农民入城,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产业发展较快但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凸显,单位GDP能耗高,节能减排任务繁重;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给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带来困难;经济动力结构不平衡,过多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偏低。深入分析这些矛盾和问题,不难发现,经济结构不合理是症结所在。
从历史经验来看,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也经历了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工业化是推动社会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但工业化也是把双刃剑。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工业化中期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般都出现突出的矛盾:一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生态环境的矛盾。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特征是,在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其经济的高速增长都是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的;在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各国都注重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二是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收入分配、教育、就业机会等方面。由于受国情、经济体制、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的差别较大,但在工业化中期都有趋向平等、差距缩小趋势。由此可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记得采纳哦
我是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