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时什么时候该看人,什么时候不该看,怎样把握?

2025-01-07 16:03:5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这种情况属于“视线恐怖症”,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存在这种问题的人,主要的心理问题是:过分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压抑内心一些正常欲望的自然表达;有完美主义倾向,总是希望在他人面前不要出错,因此夸大了社交压力,带来强迫性的视线回避行为。

  人在青春期,会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在舞台上跳舞,周围所有的人都在关注着自己。同时,因为第二性征的发育,他们走出了童年时期的“自我中心式”思维,更多的是根据别人的感受和想法调整自己的行为。但这一时期,他也会夸大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其实需要知道的是,每个人都更关注自己,而不是总把目光投向你,这只是你的“舞台错觉”。

  像你这样的社交恐怖一般来自于没有很好地解决“舞台错觉”,另外,在社交过程中,偶然的失败和痛苦的经历,会给你带来压力;也可能因为你从小性格比较内向,被家长过多地约束,因此在与别人打交道时就容易害羞、自卑和退却。

  要克服这种视线恐惧,最好采取“满灌疗法”,就是强迫自己在公众面前讲话,练习自我展现的胆量;也可以先跟自己关系亲密的朋友一起做视线接触练习。在亲密的人之间,会因为交谈投机,彼此互相了解和欣赏而不由自主地接触对方的眼睛。同时,好友的一些心理鼓励,也可以帮助你建立人际交往的信心,比如一句:“你看上去真是精神极了。我一直觉得你是一个很棒的人!”,就可以创造一种安全和接纳的气氛。

  另外,也可以先接触对方眼睛和鼻子之间的三角形区域,不一定非盯着对方的眼睛看。经过一段时间,在你逐渐能自如地表达内心想法时,就会慢慢适应别人的视线,不再惧怕注视对方了。

  来源:《生命时报》

回答2:

这个无法教的。只能意会吧。一般说话和对方面对面也不会长时间眼睛对视。原因之一就是你自己和对方会感觉很不舒服。要解决这些尴尬的事情考虑使用话题来转移注意力。如什么好看。你看看这些东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