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国内储蓄率(指银行储蓄额占GDP的百分比)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世界银行的统计显示,从1978年以来,中国平均GDP增长率达到9.83%的高速经济增长在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居于第2位(仅次于非洲资源国家博茨瓦纳)。但是,由于中国资源的浪费、生态的退化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名义国内储蓄率”的真实性。换句话说,中国国内储蓄率中的相当部分是通过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所换来的。中国经济增长的 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而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又使真实储蓄率下降。
面对这一紧迫课题,中国学者并未等闲视之,多年来一直在潜心研究。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席科学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教授指出,从政府层面上,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实践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1951-1981年实行的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1982-1991年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1992-1995年正式启用市场经济核算体系;1995年至今,初步进入“绿色GDP”阶段。在现阶段,国家制定的能源价格、资源价格、环境价格、生态补偿规则、企业成本核算、绿色税费额度、世贸绿色仲裁等,都要以绿色会计制度为依据。在学者专家的努力下,我国巳开始启动“绿色核算”的准备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造成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由西向东不断蔓延,但这些在GDP中没有反映。阿联酋等国家靠出卖石油、木材等资源维持GDP增长。若干年后,资源卖光了,又会怎样呢?这样的GDP能是社会实际财富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反映吗?
总之,从社会角度看GDP,它将积极产出和消极产出一视同仁地算在经济指标之中。例如,教育、服务于老人、小孩的劳务所得与制造武器、香烟等具有同等价值。从环境角度看,它把自然资源当成了自由财富,随意掘取和使用,而对资源耗竭及经济活动造成污染带来的资源质量下降却没有考虑和反映。从经济角度看,它只记录可见的,可以价格化的劳务,而诸如家务劳动、妇女生育、志愿者服务等对社会非常有贡献的非市场经济行为,却被摒除在外,部分或全部地忽略。
我国环境污染的种类主要有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农药污染和噪声污染5种。其中,水体污染造成的损失主要有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的损害、农作物的损失、畜牧业损失、渔业损失、工厂停工停产损失以及工业用水处理费用的增加。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人体健康的损害,二氧化硫、氮化物对农作物的损害、酸雨对森林的损害、酸雨对建筑材料及建筑物的腐蚀损害、城市家庭卫生清洁所增加的费用。固体废弃物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占用土地。其中风化和燃烧对大气环境以及雨水淋浴对水体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已包括在前两项中。农药污染所造成的损失主要是有机氯化物对农作物的污染。噪声污染带来的损失主要是对人体神经系统的伤害以及噪声引起的突发性心脏病死亡的损失。还有因各种环境污染引起的环境纠纷损失等。
用制度保障绿色发展 7地试点绿色GDP核算
按照2015年1月1日实施的新环保法要求,地方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制定经济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为落实这些要求,今年3月底,环境保护部重启绿色GDP研究项目,致力于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2015年下半年,环保部将支持环境规划院牵头推进试点和研究等工作,指导各试点地区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对试点地区进行核算技术规范培训。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是上半年环保部牵头的一项重要改革。为配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环保部开展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推进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纳入司法鉴定管理体系,开展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研究,指导地方开展典型案例评估,如甘肃武威荣华工贸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环境损害评估等。据透露,下半年,环保部将继续推进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管理体系与司法鉴定管理体系的衔接,探索成立国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委员会,继续推进土壤地下水环境损害评估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模型工具开发。
此外,2015年上半年,环保部配合推进“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改革工作,就国家统计局提出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案(讨论稿)》《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讨论稿)》,组织对方案“水资源质量及变动表”提出修改建议。
根据《“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环保部将在下半年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推动以市场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结合“环保综合名录”,研究将更多高污染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在部分商品享受消费税减免政策研究中,将环保作为重要前提条件;发布“关于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企业环境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与国家信用信息平台对接;逐步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投保企业信息更新和公布制度,年底将继续向社会公布全国投保企业名单,引导社会公众关注企业环境风险及其应对手段。 我国在国务院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2000年以后开始了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移民等工作,同样属于生态补偿的一种形式。
我国已经“入世”,与世界经济正在接轨,“绿色核算”便是接轨的保证之一。“绿色核算”在我国的准备工作启动已两年了。宏观理论在国际上已处于先进水平,微观制度的实施还要有一个过程。有国家、政府的重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更多的企业。将会以绿色会计报告呈交,我们的国家将会以“真实 GDP”与世界经济接轨。
中国在竭力应对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后果,这引起了不少关注。据说,有10个省已在尝试测算并报告“绿色GDP”。“绿色GDP”是中国最新五年规划的中心,节约、环保的经济增长是其首要任务。据估计,中国每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9倍。中国政府希望将能源密集度在5年里降低20%,即便对计划经济而言,这也实属不易。那么,中国何以实现其目标呢?
首先,鉴于中国在蒙特利尔会议上的声明,中国应考虑贯彻《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尽管作为附件一以外的国家,中国没有这种义务。如此一来,中国将承认其作为全球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的责任,这也许比人民币升值更重要,而这些措施对于自我生存也是必需的。了解政策讨论的驻华专家表示,中国已预测了未来50年的能源选择,根据《京都议定书》控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很明显,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在蒙特利尔宣布,它已经在削减温室气体,并承认其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
第二,中国可建立一个内部排放交易机制,按中国自己的规则运行。该机制在珠江三角洲和香港试点后,其规模可能在10年内发展为全球最大。
第三,中国的汽车引擎必须实现飞跃,先使用混合动力,然后使用氢燃料。中国的汽车增长预测让人瞠目,这或许使中国成了唯一能使这些技术在经济上可行的国家。比如可以通过一项方案,让公交车和政府车队采用这些技术,或向购买这些车的车主提供税收减免,或两种方法同时采用。
第四,中国应通过已融入中国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各种技术,把所有这些都联系起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已表明,技术能降低中国的碳排放,同时把石油和天然气进口限制到占消费的30%。这只比“一切照旧”的情况多花费3%到5%;而假如“一切照旧”,中国将背负巨大的排放重担,而且8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气都将依赖进口。把重点放在替代能源上,尤其是洁净煤(包括煤气化)上,加上碳捕捉和封存,将有助于降低排放和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中国也可从日本这个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那里获得启发。中国的工业巨头,可与为创新寻求新市场的日本集团携手。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一汽已与日本丰田在吉林开始生产丰田的普锐斯(Prius)混合动力中国石油生产商中海油(CNOOC)最近试图确保长期供应失败,其中略有绝望意味。为保持经济增长,中国这条巨龙在寻找越来越多的能源,而能源效率有助于抑制这一情况带来的社会和地缘政治后果。中国政府着手让能源价格更加接近市场价值,这也会起到作用。能源利用效率越高,所需的能源就越少,我们为未来的操心也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