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进西方军事工业,建设近代化国防。
1862年,淮军首先接受近代军事装备与训练,这是中国陆军近代化的肇始。1865年,他在上海开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同年,接管了天津机器局。这两家机器局,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每年生产出大批的军火,源源不断地供给中国军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加强了国防建设。
此外,李鸿章还派遣数批军官、工匠出国学习制造、驾驶。1876年4月,他派卞长胜一行七人赴德国学习陆军。十二月,选派船政局生徒三十名分别去英法学习驾驶、水师兵法及制造。1881年与1885年,他又选派三十二名军事学员出国留学。自1871年至1894年,李鸿章购船、练兵、筹办海防,加速了中国的海防近代化。1871年李鸿章首先在大沽口营造新式炮台,安置了金陵机器局制造的数尊大炮。1880年,在天津创办水师学堂,培养海军将官,并不惜重金,从国外购买十五艘兵船。同时,他又修建旅顺船坞,大连和威海卫军港。1891年李鸿章创建的北洋海军初具规模,为中国国防近代化打下了基础。
2、创办民用企业,建设中国近代化工业体系。
随着军事工业的开办和经营,原料、经营等困难日益严重,李鸿章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军事工业需要完整的近代工交体系,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从而加强了推广机器生产的要求,产生了大力发展工商业的思想——“欲自强必先裕饷,欲睿饷源莫如振商务”(8);“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9)
在洋务派创办的20多家民用企业中,其中李鸿章于1872年委派朱其昂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也是民用企业中最有成绩的一个企业。李鸿章在此过程中无疑是扮演了近代化倡导者的角色。尤其是“官督商办”这一企业形式,在开始是受到私人资本欢迎的。1875—1894年办起的24家商营近代采矿企业中,便有23家挂着官督商办的招牌,因此,“官督商办”企业在早期还是起到了促进民族资本发展的积极作用。继开办轮船招商局之后,李鸿章又于1877年设立开平矿务局;1882年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1888年主持开办漠河矿务局;1880年这里天津铁路公司。从1882年开始,李鸿章在中国东部沿海共创办了6家大企业,涉及开矿、航运、电讯、交通、纺织等五大工业部门,建立了中国近代工业体系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