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
1)政治上,平城保守势力大,改革会受阻。
2).经济上,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3)军事上,受北方强敌柔然的侵扰,很不安全。
4)地理上,平城地理位置遥远,经略南方有困难。
5)洛阳是历代帝王建功立业的场所,汉文化积淀深。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朝的第七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496年2月2日 (农历正月初三),北魏改拓跋姓为元氏。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本文复制)
1:定都洛阳可以更好的吸收学习汉文化.2:洛阳是中原古都,定都洛阳,也更好的兼并中原! 3.政治上,平城保守势力大,改革会受阻。
4.经济上,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5,军事上,受北方强敌柔然的侵扰,很不安全。
6.洛阳是历代帝王建功立业的场所,汉文化积淀深。
①北魏都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②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①都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②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这里提到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两个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和“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其实这两个目的是递进关系的。也就是说,只有在“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情况下,才能“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最终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