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世外桃源?我们是怎样认识

2025-02-23 14:00:3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时期,官宦世家,自幼接受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二十岁时出仕,几起几落,动荡于仕、耕十几年。因此,“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厌倦看透了官宦生活。陶渊明对当时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但是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陶渊明虚构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就是为了不像现实屈服,坚守清洁。

回答2:

不仅是陶渊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中的世外桃源,憧憬一下美好的幸福生活无可非议,只不过大部分人没有陶公的文笔,他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令人向往,鼓舞人心。

回答3:

主要是对现实不满,对自己的境遇不满,渴望有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让自己平静的生活,这是不现实的。

回答4:

当时的社会形成对比。是当时社会的黑暗的讽刺,同时也是对世外桃园的向往。

回答5:

猫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即使在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