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断提高理论认识。
教师是连接学校与家长的纽带,正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家长,而是一个多家长组成的群体,所以我们在与家长进行交流与工作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这就要求我们有较高的理论认识。首先我们要重视家长的教育,要把家长放在平等的教育层面上进行交流。其次我们在处理学生问题或是争取家长合作时要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导向。
二、抓住最佳时机。
我们一年级的教师接触的是初入校园的孩子,这个时候的家长对老师既采取观望审视的态度,又焦急的想得到老师的帮助与指导,所以在这个时期是最好的调动家长的时期,如果错过了,在小学阶段就很难再有这样的氛围了,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首先我们要让家长看到我们的用心,布置美好的学习环境,带动家长的积极性。给学生温暖慈祥的笑脸,让家长体会到我们对学生的爱。
二、营造和谐健康的家校关系
现在我们在与家长进行交流的时间往往有限,一般情况下是在学生犯错误时才会想起家长的配合。因此在与家长的关系上出现了不和谐的地方,比如在家长看来老师的交流无非就是给孩子告状的,很多时候家长听到的是关于自己孩子的缺点,表面上家长在老师面前很认可,但事实在家长看来老师也不过能力如此,而且在家长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为以后的管理工作带来了障碍。
三、讲究形式和方法。
在班级活动中,首先要使教师和家长在活动目标上达成一致,即通过提前的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意图。
其次是请他们参加活动,在家庭和孩子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
第三,为了教育孩子健康成长这一共同目标,平时多与家长取得联系。不要等有事时再联系,那样会给人以功力的印象。
客观地说,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成才。然而由于一些学校在教育活动上与家长们尚未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使得双方的目的相近而手段各异,而恰恰因为没有拧成一股绳,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因此,只有学校和家庭建立起一种和谐的伙伴关系,共同携手,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创设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和氛围。那么,如何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呢?一、相知法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致家长一封公开信或问卷调查等形式真正了解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如:有的家长反映“废除应试教育,大抓素质教育”口号喊得震天响,可为什么学生的书包还是鼓鼓的。为此,学校可让家长明确:“减负”应减什么。认为“减负”就是缩短学习时间、减轻作业量或不让学生做作业,未免有些简单、肤浅和片面。这样同样有碍学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