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应当将取得的价款与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及应交税费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借:银行存款
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借:累计摊销
借:营业外支出(借方差额)
贷:无形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贷:营业外收入(贷方差额)
扩展资料:
初始计量
无形资产通常是按实际成本计量,即以取得无形资产并使之达到预定用途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对于不同来源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初始成本构成也不尽相同。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自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支出总额,但是对于以前期间已经费用化的支出不再调整。
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项目,必须具备其生产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一条件。因为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某一项目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不能流入企业,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在会计实务中,要确定无形资产所创造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需要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做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的证据支持。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因其成本无法可靠计量,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形资产
出售无形资产,按实际取得的转让收入
借:银行存款等(实际取得的转让收入)
累计摊销(已计提的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贷:无形资产(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的相关税金)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拓展资料: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的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古义是集会议事。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亦即,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
其实很简单。当无形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时候,发生摊销。也就是说2010年形成的20万的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在不断的减少,假设至卖出时已经摊销了8万,并且发生了4W的减值。那么当卖出的时候这项无形资产已经不是当初的20万,而是20-8-4=8万。而且你说了,摊销额的减值准备已经计入当期损益了(也就是已经承认无形资产的这12万已经被扣除)。如果卖了11.7万(含1.7玩销项税)并且不扣除摊销和减值,那么我们会很神奇的发现10-20=-10.含义是价值8W的无形资产以10万的价格售出反而亏了10万。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PS
(1.最后可能为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
2.如果不是专门出售无形资产的公司,应该是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3.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1.7
累计摊销 8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4
营业外支出(借方差额) 0
贷:无形资产 2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 1.7
营业外收入 (贷方差额) 2
出售无形资产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行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土地使用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营业外收入
累计摊销和减值准备都是和无形资产有关的科目,既然资产都买了,这两个科目当然也要清空,摊销是把无形资产的价值通过分期记入管理费用的方式记入本年利润,上面这个分录里,无形资产减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得到的就是无形资产的残值,然后和卖价的差抵税以后就是出售这项无形资产的收入---营业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