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明王朝1566》评价这么好

2025-02-25 19:08:4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大明王朝》关注点始终没有离开“兴亡”二字。但是我们今天上溯到辛亥革命也不过就百年而已,到解放战争不过70年,因为站得太近,还有很多的兴亡之事看不清楚。而明朝的灭亡则不同。
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与之前历朝历代的末代皇帝都不同,在位十七年间,始终殚精竭虑、励精图治,但是明朝还是亡在了他的手中。明代后期,社会的物质财富与文化财富都上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江南地区的经济条件与科技水平都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西欧,市场高度繁荣,已经出现了发达的手工业和纺织业。在文化和艺术方面,也达到了堪比两宋的高度。而在政治方面,明代的国家机器已经高度发达,行政、监察、司法、国防、选拔等制度都已经很完善,这才使得即使皇帝连续几十年不问政事,国家机器依旧能够运行下去。然而,所有这些因素都没有能够改变明朝盛极而亡的历史事实。
于是,人们开始为明朝之亡寻找更加深层次的原因,认为明朝之亡是一个逐渐坏掉的过程。人们把目光从崇祯开始往前回溯,把责任推到天启、万历、隆庆、嘉靖、正德,甚至更早。至于把明朝推入灭亡深渊的因素,则有许多的提名,皇帝怠政、文人党争、阉人乱政、外敌入侵、行政腐败、贫富分化等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因素在《大明王朝》都有描绘,成为了整部剧的背景色。本剧的情节虽然集中在嘉靖朝的最后几年,但是整个基调却投射出了明朝中后期的全景,这在万历的几次出场和相关情节中都特别明显。第一集中,小万历在难产中艰难诞生;最后一集里,迟暮的老嘉靖慈爱地看着孙子,当着儿子的面说“还是朕的孙子更像朕”。如果说“倒严”和“反贪”是本剧的主线,那么万历的成长,以及他同嘉靖的关系就是一条暗线。比起他那位没有太多存在感的父亲隆庆皇帝,在位48年的万历才算得上是嘉靖皇帝的“接班人”。也因此,剧中为了这位小万历还塑造了冯保和李妃这两个在万历一朝呼风唤雨的角色。 从这个角度而言,《大明王朝》是一部很晦涩的电视剧,只有对明代后期历史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欣赏到剧中的许多内涵。因为有了这样的深度和高度,《大明王朝》才称得上是国产历史剧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