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是怎么产生来的?

2024-11-26 02:06:1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年轮是由形成层每年的活动而产生的。常见于温带的乔木与灌木,通常每年一轮。树木内的细胞和导管每年重复一次由大到小,材质由松到密的变化,从而就形成了色泽、质地不同的一圈圈环纹。

春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对树木生长有利,形成层细胞分裂旺盛,新产生的细胞大而明显,导管又大又多,因此木材就显得颜色淡,质地松软。入夏以后,随着气温增高,雨量减少,天气渐冷,形成层活动减弱,分裂细胞形状小,细胞壁厚,导管又少,木材显得致密而坚硬,颜色也深。

扩展资料:

年轮的采样方法

1、生长锥取样

年轮采样使用的主要工具是生长锥。生长锥可以在不砍伐树木的前提下,获取乔木树芯样本,是不砍伐树木获取树芯的专用工具。优点是不破坏树木,运输和采样的成本低。缺点是相对圆盘采样来说获得的量有限。

2、圆盘取样

砍伐树木,获取树木茎的完整横切面。优点是获取的树木生长信息较为全面。缺点是毁坏树木,采样、存储和运输成本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轮

回答2:

把树木锯倒以后,你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树墩的横断面上,有一圈圈色泽不一、大大小小的同心环纹。

这些同心环纹就是“年轮”。年轮由形成层每年的活动而产生。春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对树木的生长有
利,这时形成层细胞分裂旺盛,新产生的细胞大而明显,导管又大又多,因此,木材就显得颜色淡,质地松软。入
夏以后,随着气温增高、雨量减少;特别是到了秋天,天气渐冷,雨量更少,形成层活动减弱,分裂出的细胞形状
小,加上细胞壁厚、导管又少,木材显得致密而坚硬,颜色也深。树木内的细胞和导管每年重复一次由大到小,材
质由松到密的变化,从而就形成了色泽、质地不同的一圈圈环纹——年轮。

一个年轮,代表着树木经历了所生长环境的一个周期的变化,通常气候是一年一个变化周期,所以年轮也就代
表着一年中生长的情况。根据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树木的年龄,用来考查森林的年代。不过,由于形成层有节奏
的活动,有时在一年内也有可以产生几个年轮的,这叫假年轮。像柑属类植物,一年可产生3 个年轮。所以,由年
轮计算出来的树木年龄,只能是一个近似的数字。

年轮不仅可用来计算树木的年龄,从年轮的宽窄,还可以了解树木的经历以及树木与当时当地环境气候的关系。

在优越的气候条件下,树木生长得好,木质部增加得多,年轮也就较宽;反之年轮就窄。比如,树木最初的年
轮一般比较宽,这表示那时它年轻力壮,生长力强;有时一棵树在出现了很多窄的年轮以后,突然出现有宽的年轮,
这表明在年轮宽的那几年,环境气候适宜,对树木生长有利。另外,还有偏心的年轮,那就说明树木两边环境不同,
通常在北半球朝南的一面较朝北的一面温暖,所以朝南的一面年轮较宽。

地球上气温冷暖的变化,大致有一个200 年一循环的周期。通过对1900~1960年间年轮变化的研究,发现在200
年的大周期内,还存在33年、72年、92年、111 年的气候变化小周期,它们大多是11~11.5周期的倍数。而11年,
刚好是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这也表明,太阳的活动已经直接影响到地球气温的变化。

目前,已经有一种专门的钻具,可以从树皮一直钻到树心,取出一个有全部年轮的薄片。这样就可以不再需要
砍倒树木来计算出树木的年龄了。通过对年轮变化规律的研究和对它所在地区气候的了解,对制定超长期气象预报
及制定造林规划等方面,都有指导意义。

回答3:

能够次级生长的植物,到一定的生长阶段,根茎中的维管形成层开始活动,就是向外发展出韧皮,向内发展出木材。木材是维管形成层向内的发展出植物组织的统称,包括木质部和薄壁射线。每个生长季环境周期的变化使得木材的形态出现交替变化,可有早晚材之分。早材细胞较大,排列疏松。晚材细胞细小,致密,排列较早材紧密。本季晚材和明季的早材界限明显,其界限被称为年界,而每个生长季形成的一圈木材,则被称作年轮。年轮纹路疏的一面朝南方,纹路密的一面朝北方。

回答4:

因水分、气温等气候条件的不同,在每个生长季节都有不同的木材形态:春材和秋材(不知道我有没有记错)春材细胞较大,排列疏松。秋材细胞细小,致密,排列较早材紧密。本季秋材和下一季季的春材界限明显,其界限被称为年界,而每个生长季形成的一圈木材,则被称作年轮。

回答5:

跟形成层分裂的细胞快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