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69受理噪音扰民

12369受理噪音扰民
2024-12-15 19:27:0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2369受理噪音扰民,但是12369只受理工业噪音扰民,对于社会的其他噪声,比方说交通噪音,社会生活噪音,建筑施工噪音等是不受理的,老百姓可以拨打相对应的投诉电话,比如说道路交通噪音,可以直接拨打88019194。
一、 关于12369举报热线
相信有很多人都拨打过12369举报热线,因为12369举报热线可以保障自己的权益,比如当有工业噪音打扰到自己生活的时候,就可以举报。12369是环境保护的举报热线,截至2016年4月份的时候,环保微信举报已覆盖到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和地市,以及40%以上的区县,所以说12369举报热线的覆盖群众还是比较大的,不少的老百姓也非常认可12369举报热线的能力。而且全国共收到了各类举报事项23883件,足以可见12369的重要性。为了加强环保举报热线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畅通群众举报渠道,维护老百姓的合法环境权益,所以现在已经开通了环保举报热线12369客服电话,当自己遇到噪音骚扰时就可以直接拨打。
二、12369微信举报流程
除了拨打12369举报电话,我们也可以直接通过微信举报,流程是非常简单的,以苹果12,iOS14为例。打开自己的手机微信APP,然后点击登录自己的账号。接着在相关的页面点击我都这个选项,然后进入支付服务功能。在支付页面我们可以看到城市服务这个选项,点击进去。找到气象环保,点击环保选项。接着可以点击环保页面下方的12369环保举报,然后进入提交相关的举报材料,等待处理就好。
综上所述,12369举报热线是非常重要的,很多老百姓都会通过拨打12369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且现在网络发展的非常好,我们也可以直接在微信上进行举报。

回答2:

12369只受理工业噪音。主要看什么产生的噪音,来判断属于什么噪音。下面是几种噪音的受理途径。不同的噪音,管理者也不一样。

工业噪声:12369

建筑施工噪音:96310

交通运输噪声:88019194

社会生活噪声:110

按噪声源的特点分类, 可分为四大类: 工业生产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

1.工业生产噪声

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使用固定的生产设备或辅助设备所辐射的声能量。它不仅直接给工人带来危害,而且干扰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一般工厂车问内噪声级大约在75~105dB,也有部分在75dB以下,少数车间或设备的噪声级高达110~120dB。生产设备的噪声大小与设备种类、功率、型号、安装状况、运输状态以及周围环境条件有关。

2.交通运输噪声 

来源于地面、水上和空中,这些声源流动性大,影响面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铁路、航运、高速公路、地铁、高架道路、高架轻轨的建设迅速发展,交通运输工具成倍增长,交通运输噪声污染也随之增加。

3.道路交通噪声

包括机动车发动机噪声、车轮与路面摩擦噪声、调整行驶量车体带动空气形成的气流噪声以及鸣笛声。为降低道路交通噪声,我国制定了机动车辆噪声标准,如《汽车定置噪声限值》(GB 16170-199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噪声限值》(GB 16169-1996)、《拖拉机噪声限值》(GB 6376-86);多数城市实施了机动车禁鸣的措施。

铁路运输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面相对道路交通噪声要小一些。但是,随着客货运量的增加和提速,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的发展,其噪声污染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磁悬浮列车在100km/h的行驶速度下,其噪声比传统的列车低10dB,约72dB,在400km/h时,约94dB。

随着民航运输的发展,飞机噪声已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污染源之一。尽管人们花了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去降低飞机噪声,飞机噪声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已经制定了机场周围环境噪声标准及测量方法

4.社会生活噪声

主要是商业、娱乐、体育、游行、庆祝、宣传等活动产生的噪声,其他如打字机、家用电器等小型机械,以及住宅区内修理汽车、制作家具和燃放爆竹等所产生的噪声也包括在内。

回答3:

12369只受理工业噪音。主要看什么产生的噪音,来判断属于什么噪音。下面是几种噪音的受理途径。不同的噪音,管理者也不一样。工业噪声:12369建筑施工噪音:96310交通运输噪声:88019194社会生活噪声:110

回答4:

12369受理工业噪音。

按噪声源的特点分类, 可分为四大类: 工业生产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

市民遇噪音扰民可拨打12369向当地环保部门进行投诉或,或联系当地城市管理部门或110协商解决。如仍不能解决,只能委托律师起诉,要求停止侵害。

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