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面上讲的意思是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也就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是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畿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
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
谈谈我自己所感悟的看法吧!
“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首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是给予修行者一种心里上的坚定信心,“时时
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是告诉修行者不要使自己对佛法信念有所动摇。这句话是
说给修行者对于佛法本身的认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而这段则是说明世界万物皆由心生的道理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告诉修行者世界万物皆为虚象。“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这句则是告诉了修行者对于存在这世间需要持有的心态是如何的
!这句话是说给修行者对于所在世界本身的认识的。
联系前后两句总的要告诉世间人门意思便是!
一定要坚定不移的相信佛法,这世界万物皆为虚幻之物,没有必要去过多忧虑,
唯有实习佛法看清楚心中的“菩提树”才是真正的圆满。由此也应征佛法的唯心
理论!
楼主放了一个“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错误,
对此认识不够。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指心中有尘世杂念)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尘世杂念如何能用力擦
除呢?)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这句最重要便是佛指导的语言,心
中的杂念并不是将心抛弃就可以祛除的,尘世杂念本来就是不存在的,那你心中
又如何来的杂念呢?这说明叫他区分尘世及佛法的界限,只有认识到了“尘本非
尘”才能作到“何来有尘”这尘是一种意念是一种扰乱人心的观念,只有看破红
尘才能真正抛弃杂念做到心中清静,做到心中无尘看清自我之真心,看破世间万
物虚像)
我所理解的意思就是如此!希望能对楼主有所帮助!其实楼住也应该做到“尘本
非尘,何来有尘”!本来佛法就是一种很主观的心理上的东西!悟法讲究的也是
一个人对佛法自身的认识多少而不是他人对佛法的认识!这样楼主给尘埃染指了
!还希望楼主自己能多多悟道!
南无阿弥陀佛!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
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从字面上讲:菩提树是空的,明镜台也是空的,身与心俱是空的,本来无一物的空,又怎么可能惹尘埃呢?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而最终的说的是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以上的解释摘自网页,我再谈谈我的看法,心即自性,和常人的思想不是一回事,人的思想是后天培养的,自性是先天的,常人是思想做主,障碍自性;佛家语,万事万物都是妄念牵动自性而起的幻相,而非自性起用,身也是因心有尘,尘即妄念,牵动自性而起的幻相,当然身的相和前世有关了,尘是妄念,自性是圆满的清净的,妄念非心非自性所发,人若悟得自性,自性做主,再起念,不称作妄念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性在起作用,自性圆满清净,其性空,缘起缘灭,非常自在,根本没有妄念,有何谈有染!
就常人来讲,如悟到,对于世间的事情,万物,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去面对这一切,就足够了。对于修证佛法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佛法是让人悟得本性的,从而对万事万物没有迷惑,不是理解,不是文字,执着于文字,用文字猜度佛法,永远找不到本性。禅宗,修证需要极高的慧根。现代人,慧根普遍低,本人建议,禅宗明理即可,不适合修证,修证要从神秀的渐悟入手,最后到慧能的顿悟,两者缺一不可,离开渐悟谈顿悟,那是口头禅。
出自六祖坛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这里说明在真性里是一法不立的,菩提、涅盘具不可得。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告诉我们,真我自性里是本然清净的,没有染污的真净圆明,又怎么会有尘埃呢?这是说自性本体的清净。不见六祖大师于金刚经开悟时所说的话吗?“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你看,自性本自清净,自性也能生万法,真空妙有,空有不二。
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