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德才兼备?

2025-02-25 12:44:2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德与才的辩证关系:  德与才既是两个范畴,又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两者互为条件存在和发展,不能割裂开来。

1、德与才是有机统一体:

(1)道德与人才的统一是能力与政治诚信存在与落实的根本条件。德中有才的因素,才中也有德的因素。通过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干部提高党和国防事业的思想认识和认识能力,把人才的作用转化为积极的方向; 通过人才的提高和积累,完善干部理论、层次,增强修身和道德品质的力量,提高道德水平和境界。

(2)道德与才能的统一最终体现在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的影响上。 可以说德国是美德与人才相结合的“催化剂”,它是能力和政治诚信最直接的“展示代理人”。 因为有必要检验干部的素质,必须通过某种效果来反映。

2、德与才之间存在着主从性关系:

德是第一个,德是前提。  “德”是选拔任用干部,发挥决策作用的第一个条件。  “德”不好,职业太难,能力高,不能承担重任。 然而,强调美德作为第一位并不意味着它无关紧要。 如果干部不了解专业,指挥能力很差,那么“德”就没有好处,必须在坚持道德的前提下才华横溢。

正确处理道德与人才之间的辩证关系必须因工作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注点。 在现实生活中,干部和道德绝对统一的情况不存在,但相对较重。 如果专业技能优秀,指挥质量好,但自我要求不严格; 或思想好,自我要求严格,但组织能力低。 因此,应结合拟议的立场,以了解影响工作责任绩效的比例作为确定其比例的起点。

扩展资料:

“德才兼优”是一个科学的用人原则。在选拔党的干部上,《中国共产党章》的第六章“党的干部”中提出:“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

“德才兼优”是一个高标准,一个人只有了优秀的“德才”才能说是“德才兼优”。为此,我们选拔干部(党内和党外的干部),尤其是选拔各级各类主要领导干部(“一把手”),要把那些最优秀、最先进的干部选拔上来,应当按照“德才兼优”的原则选拔干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德才兼备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 - 党的用人方针需要改进——“德才兼优”

回答2:

德才兼备含义:既有德,又有才;品德和才能都好。
1、具体解释:
德:是指道德素质。这种素质决定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通常表现为事业心、责任心、原则性、廉洁性、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团结合作的作风以及勇于克服困难、完成工作任务的精神等。
才:是指技术能力。包括理论知识、管理科学知识、本职专业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实际工作中的谋划能力、决断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德才兼备的人才,就是中(好、行)。
2、近义词: 德高望重、又红又专、才高意广。
3、反义词: 德薄能鲜、德薄才疏、才疏志大、才疏意广。
4、成语辨析:德才兼备和“品学兼优”;都含有“品德和才学都好”的意思。但德才兼备的“才”一般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多适用于踏上工作岗位的成年人;“品学兼优”的“学”指的是“学业”;侧重在“优”;指非常好;多用于小学学生;也可用于大学生。

回答3:

德才兼备,意思是既有好的思想品质修养,又有工作的踏实肯干和能力,感觉这个让我想起一个名字,刘备。字玄德。。。游戏里面就算一个比较平衡的人物。这些可能也和中国人提倡的一种文化-----中庸有关,毕竟两方兼顾了必定会出现能力不济的问题。

回答4:

一个好的人才,既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又要拥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在学习中,学习的能力和成绩固然很重要,但是思想品德的教育也同样要重视。出自于元代无名氏的《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德,是指道德素质。这种素质决定了世界观、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