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这个出生在周朝(公元前551年)的文化人,对他之后的中国人影响巨大。电影《孔子》的开篇,是从孔子中年为官开始讲起的。在那个礼崩乐坏诸侯割据战乱连连的年代,孔子空有一腔热血和斗志,想借助鲁国的君上实现自己宏伟的政治抱负,不想君上只是个傀儡君王,掌控不到国家机器——军-队。所以孔子的改革就像街边耍猴人的把戏,跳的最欢的时候却遭到主人的叫停。
孔子的中年蹉跎,其根本原因是个人不着边际的理想害的。孔子的理想仿佛空中飞舞的风筝,自己并不能完全掌控,线一断便没有了踪影。一个人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那是浮躁,过低则是自卑。而孔子恰恰前后都经历了,直到两个弟子先后死去,加上自己也上了年纪,于是思想方才变得稳重务实。孔子回鲁国后,不涉足政治的决定实在是难得的清醒,要不然哪有后人传颂的《春秋》。
看孔子的成败得失,缘于他有三个知音人。
其一,弟子颜回。颜回誓死一辈子追随无论贫穷与富贵的孔子。在孔子被迫离开鲁国的时候,颜回和众弟子的追随给了孔子最大的精神动力。孔子周游列国,如果没有弟子们的追随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说不定早客死他乡了。颜回跳入冰水中上下几次徒手打捞书简,是因为太在乎老师的书简了,可惜聪明的颜回没有想到人脑远比书简更重要。颜回的死,让孔子伤心欲绝,一个贴心的知音走了。
其二,卫国南子。周迅饰演的南子,并没有传说中的色和荡,可能这无关演技,导演用错人了。卫国,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也是唯一有机会施展个人才能和影响力的外国。而给他这个机会的是南子,没有南子,孔子未必有机会在他国施展自己的学识和抱负。所以讲究礼节注重道德的孔子力排众人的劝诫,去见了名声不好的南子。南子的轻-浮和挑-逗都在孔子的预料之中,可是南子却说“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这句话完全出乎孔子的意料,南子的深深一拜,恐怕不只是仰慕孔子的学识和人品,所以孔子真有些相逢恨晚感激涕零的味道。南子在戏中,不过短短几分钟,却是神来之笔,她的言语拔高了孔子的历史形象。
其三,鲁国大相国季恒子。季恒子的扮演者陈建斌,其演技可圈可点。季恒子虽然跋扈不仁,但是他识时务懂谋略。季恒子,既是阻止孔子在鲁国改革的主要对手,又是迫使孔子周游列国的推动人,最后还是让孔子还归故里的邀请人。造化弄人,季恒子的所作所为成就了孔子在德仁礼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且季恒子还是最了解孔子心思的人之一,致死不忘迎孔子回国。
邀请周润发扮演孔子,可能是导演胡玫经过反复思考后的决定,发哥的形象和演技都是一流的,特别是眼神无人能及。能够有机会饰演孔子我相信是发哥的一种荣耀,但是戏中的情节未必吻合发哥的想法。不知是出于商业的考量,还是编辑的能力有限,电影中的孔子与历史中的孔子相去甚远。孔子智取三城勇退叛-军,让人想到诸葛亮和墨者革离,不知道这和宣扬孔子思想的主旋律有什么相关联的?有人说,看了电影《孔子》就像在看“丧家犬”。悲哉,可怜一代圣人,让后人如此诠释!
同学,你也可以自己写啊。这里有些素材,我个人感觉这个不错,观点或者看法都很尖锐独到,可以参考着自己写写,抄来抄去有什么意思呢!祝学习快乐!
“通过电影这样一种艺术形式来塑造孔子的形象,既是几代电影人的夙愿,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当代意义,拍摄《孔子》是中国电影界和文化界的盛事,塑造孔子的银幕形象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也体现了我们电影人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这部影片的拍摄为明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一份宝贵的精神厚礼”
——张宏森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会为这部电影提供最广泛的宣传。提供最有保障的发行。总之,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会尽全力来推进这部影片,《孔子》将会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具有长久影响力的作品,也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给予这部电影高度关注,为中国电影、中国文化宣传和张扬,我们坚信这部电影会获得成功”
——韩三平
“《孔子》的最大价值,是当做一部国学的课外辅导作品。于丹讲《论语》固然讲得活色生香,但毕竟仍是课堂。故事片的受众群要广得多,借助剧情和明星传播孔子的理念,论广度会超过任何课堂。美国有一个笑话,说一名中学生跟他老师抱怨,说莎士比亚有啥了不起,整部作品全是用名言串起来的。咱们这部《孔子》也有这样的效果,名言之密集,大有让我省却购买《论语》之必要,至少是省下买‘《论语》心得’的钱。不过,我这么说可不是在抱怨,名言虽多,但用得基本恰当,不觉突兀。如果是五四前的学生们观看此片,一定能够给周润发的台词接龙。但我们这一辈经过数次打倒孔家店,真有补课的必要。一个中国人若不懂点孔子,即便不说是不合格的中国人,起码是缺乏教育的中国人。”
——周黎明
“如果给这部电影一个评价,那就是人们需要一个筏子去到岸边发现新大陆,电影《孔子》或许就是这个筏子,最终引向精深的论语和儒家思想。”
——张颐武
“看得出剧组在学术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但也许听了太多专家的意见,反而束缚了创造力。前半部相当感人,后半部就比较粗糙,急于交待故事,而且好多细节都有问题。”
——孔庆东
“《孔子》上映能得到各界这么多不同的声音,在我看来是好事。可见每个中国人对孔子的敬仰是从骨子里。像《2012》、《阿凡达》都是经过了大家热烈的讨论,并成为一种社会性的话题。而今《孔子》也已经成为又一个热题,我觉得没什么不好。因为孔子确实太伟大了,让我们有点触不可及,有点高不可攀的,因为孔子的思想太深奥了,所以我们觉得有点陌生。而通过这个片子,大家开始关注孔子,走进孔子,想了解孔子,我觉得这个片子的意义就存在了。”
——王斑
“《孔子》这部电影,无论从拍摄意义,商业利润,艺术追求,电影探索,教育启蒙,警世感人,视听震撼,娱乐消遣,记录历史等任何一个角度,都没有存在的必要,是一部完全可以抹去的电影。”
——韩寒
“你这部电影出来了,你总得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因为你自己宣传动静弄得这么大,大家期望值也比较高,我本身就期望值很高,那么看完以后你总得想别人有不同意见。别人的不同意见你不能用这种态度。他自己说写过两本有关孔子的书,也写过这个剧本,你说他跟孔子也算接触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还是这种风度,看来,也不是说学了孔子,修养就一定能够变成特别好。”
——鲍鹏山
“孔子在那个时候也不被所有人接受,像屈原这么爱国当时也被赶走,历史上很多可悲的事情发生在现在也是有可能的。”
——陈汗
“《孔子》是视觉和心灵的盛宴。”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孔子观后感 刘子昂
近日观看了电影《孔子》,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深深地被震撼了,对孔夫子的伦理道德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为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教材。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孔子对社会的贡献之大,影响之广。
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他以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他虽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真令人敬佩!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即使背井离乡的他,也仍不忘以“仁”治国,推行仁政。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荷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乏地理解和 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造福于人类。.
孔子62岁时,还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思想十分适用于我们的学习当中。他所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又是多么的谦逊,让人为之赞叹。
孔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试想一下在距今如此遥远的时代,就有人能发出如此真确的主张。熟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不错,只要真正掌握了孔子的思想,何愁无法在这世上立足?
近日观看了电影《孔子》,对孔夫子的敬佩之情更深一层。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电影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传说此电影首次还原子见南子,这个,历史上算一个迷案,反正肯定是有点暧昧了,要么为什么孔子的学生子路大大方方的不悦,孔子诺诺的予所否者天厌之。这个地方南子说大家都能看见你的痛苦,可是没有人能体会你痛苦中的境界,实际有画蛇添足之嫌,讨论完了诗经和仁者爱人、好德如好色,南子噤声,再拜,退下,多好。痛苦的境界,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思想十分适用于我们的学习当中。他所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又是多么的谦逊,让人为之赞叹。
孔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试想一下在距今如此遥远的时代,就有人能发出如此真确的主张。熟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不错,只要真正掌握了孔子的思想,何愁无法在这世上立足?
孔子,这个出生在周朝(公元前551年)的文化人,对他之后的中国人影响巨大。电影《孔子》的开篇,是从孔子中年为官开始讲起的。在那个礼崩乐坏诸侯割据战乱连连的年代,孔子空有一腔热血和斗志,想借助鲁国的君上实现自己宏伟的政治抱负,不想君上只是个傀儡君王,掌控不到国家机器——军-队。所以孔子的改革就像街边耍猴人的把戏,跳的最欢的时候却遭到主人的叫停。
孔子的中年蹉跎,其根本原因是个人不着边际的理想害的。孔子的理想仿佛空中飞舞的风筝,自己并不能完全掌控,线一断便没有了踪影。一个人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那是浮躁,过低则是自卑。而孔子恰恰前后都经历了,直到两个弟子先后死去,加上自己也上了年纪,于是思想方才变得稳重务实。孔子回鲁国后,不涉足政治的决定实在是难得的清醒,要不然哪有后人传颂的《春秋》。
看孔子的成败得失,缘于他有三个知音人。
其一,弟子颜回。颜回誓死一辈子追随无论贫穷与富贵的孔子。在孔子被迫离开鲁国的时候,颜回和众弟子的追随给了孔子最大的精神动力。孔子周游列国,如果没有弟子们的追随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说不定早客死他乡了。颜回跳入冰水中上下几次徒手打捞书简,是因为太在乎老师的书简了,可惜聪明的颜回没有想到人脑远比书简更重要。颜回的死,让孔子伤心欲绝,一个贴心的知音走了。
其二,卫国南子。周迅饰演的南子,并没有传说中的色和荡,可能这无关演技,导演用错人了。卫国,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也是唯一有机会施展个人才能和影响力的外国。而给他这个机会的是南子,没有南子,孔子未必有机会在他国施展自己的学识和抱负。所以讲究礼节注重道德的孔子力排众人的劝诫,去见了名声不好的南子。南子的轻-浮和挑-逗都在孔子的预料之中,可是南子却说“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这句话完全出乎孔子的意料,南子的深深一拜,恐怕不只是仰慕孔子的学识和人品,所以孔子真有些相逢恨晚感激涕零的味道。南子在戏中,不过短短几分钟,却是神来之笔,她的言语拔高了孔子的历史形象。
其三,鲁国大相国季恒子。季恒子的扮演者陈建斌,其演技可圈可点。季恒子虽然跋扈不仁,但是他识时务懂谋略。季恒子,既是阻止孔子在鲁国改革的主要对手,又是迫使孔子周游列国的推动人,最后还是让孔子还归故里的邀请人。造化弄人,季恒子的所作所为成就了孔子在德仁礼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且季恒子还是最了解孔子心思的人之一,致死不忘迎孔子回国。
邀请周润发扮演孔子,可能是导演胡玫经过反复思考后的决定,发哥的形象和演技都是一流的,特别是眼神无人能及。能够有机会饰演孔子我相信是发哥的一种荣耀,但是戏中的情节未必吻合发哥的想法。不知是出于商业的考量,还是编辑的能力有限,电影中的孔子与历史中的孔子相去甚远。孔子智取三城勇退叛-军,让人想到诸葛亮和墨者革离,不知道这和宣扬孔子思想的主旋律有什么相关联的?有人说,看了电影《孔子》就像在看“丧家犬”。悲哉,可怜一代圣人,让后人如此诠释!
— — 学校给孔子拉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