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建设过程

详细点,大约500字跪求~
2024-11-24 21:08:1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第二次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第三次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1981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基本论断,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对此作出了全面阐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我国制定和执行发展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

进入新时代,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但这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仍然是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依据。

扩展资料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学者就提出对外开放是“加强而不是削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对外开放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维护自由贸易秩序,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对外开放的基本理论观点。例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建立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维护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等等。这些理论观点成为中国特色对外开放理论的重要内容,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不断丰富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建设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我国经济理论创新发展的40年

回答2:

1949-1957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4这一时期,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共产党从国民党手中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国民经济正待恢复。
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明显发展,到1954年底国民经济根本好转。1953-1957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也是在探索中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都明显的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58-1962年是在探索中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从中共八大开始,中共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有成功,也有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失误。直到中共七千人大会上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共才初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中的错误。

1963-1965年是曲折中的三年,也是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三年。这一时期,左倾错误在党内泛滥,加着苏联的背信弃义,自然灾害严重,我国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1966-1976年是文革十年。这一时期阶级斗争严重,党内的左倾错误泛滥,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但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国民经济也有所发展。

1976-2000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社会主义蓬勃发展。

回答3:

第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第二次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第三次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第一次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照搬苏联模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求成工业化。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高速度。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并取得一定成就。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严重的弊病是使企业失去活力。
第二次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南别是吸取了"文革"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核心内容是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结果,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腾飞,成就举世瞩目
第三次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映定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结果: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迈向21世纪
教训:发展工业,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经济规律,改革和变革生产关系要遵循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原则,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