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思想最大的区别在于孔子赞成“有为”希望“入世”而老子主张“无为”希望“出世”。
孔子在整理《周易》时就整理出其中“刚健有为”的思想,指出君子应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从公元前497年(55岁)到公元前484年(68岁)周游列国,虽然没有任何统治者愿意接受并践行他的政治理想,但是他还是坚持不懈地为此奔波,抱着一种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努力说服世人接受自己的“仁”学。
老子则主张顺应自然,不要勉强自己,不要试图用人力去改变世界。在《老子》(《道德经》)一书中,老子多次提出“无为”的概念,如:“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无不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老子的政治思想中,“小国寡民”并且“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实际上是经过美化的原始社会时代,“国”实际上是氏族部落)才是最理想的社会。老子始终要求世人要懂得顺应“道”,遵循自然规律,不要“有为”(即用人力去破坏道)。
儒家与道家的区别。
孔子入世,是个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主张有为,入世,讲究以德,以礼制民
老子出世,是个隐君子、思想家,主张无为而治,出世,讲究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