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米属于粳米,粳米的特点,就是直链淀粉低左右,支链淀粉高。什么意思呢?简单说来,直链淀粉高,口感偏硬,支链淀粉高,口感偏粘。糯米就是支链淀粉高的一种米,所以口感特别粘。除了口感外,直链淀粉还有一个特点,分子量小,可容于50-60度的热水,而支链淀粉在50-60度是不会溶解的,所以,东北米浸泡或蒸煮后,膨胀度高,看上去圆润饱满。直链淀粉易老化,支链淀粉则不易老化,所以东北大米又具有“剩饭不回生”的特点。所以东北大米,凉吃口感也很好。类似的,同一纬度的用于制作寿司的日本的越光米,如果冷后口感很差,就不适合做寿司了吧。
除了淀粉构成不同的主要区别外,东北大米还有甜、香,泛油光的特点。甜主要是因为东北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当然,也可能与水有关。至于香,大概也跟水中或土壤中富含矿物质有关。油光与大米中的富含磷脂有关,东北能出含油量高的大豆,能产含油量高的大米也不出奇。
南方的米,分早稻和晚稻,一般早稻的生长期为90~120天,晚稻为150~170天。普通早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大约为25%,晚稻一般为15%—20%,北方粳米的含量大约为8%(关于这一点,我比较怀疑,东北五常大米大约在17%左右)。前面已经说过,直链淀粉越低,做出的米饭越饱满,越软粘。所以一般说,晚稻口感更好。
北方大米多是一季稻谷,生长时间长,大米中的淀粉支链淀粉高,粘性大有嚼头。
昼夜温差大,产生的香味、甜味多,口感好
大米好不好吃,主要是由它的品种决定的,优质品种的大米质地柔韧、香润弹牙。除了品种之外,影响大米口感的另外一些重要因素还包括:水稻的种植地区、种植方式、储存方式、胖米郎五常稻花香车间加工工艺以及大米的后期保存等。大米是否好吃,这些因素也都要考虑到才成。
首来来说说品种。我们常吃的米,用最简单的分法,可分为粳米、籼米和糯米。就黏性来说,糯米的黏性最强、籼米最弱,粳米居中。如果是做米饭的话,喜欢吃粳米饭的人会最多,因为它的口感适中,弹性适度,相对来讲,做米饭味道也最好。
从产地上来分的话,北方的米多为粳米(又称大米,硬米,稻米),而南方的米则多为籼米(又称南米胖米郎五常稻花香,机米)。从外形来看,粳米体型短粗,长相大多是"胖胖的",做出的饭口感油润、弹性好;而籼米则体型细长,是一副十足的"苗条身材",做出来的饭比较松爽、弹性稍差。
五常大米有着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据史记载,五常这个地域种植大米大约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就其胖米郎五常稻花香独特的地理、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质、,应该说五常是全国最适合胖米郎五常稻花香梗稻种植的最主要地域,也是我国梗米最大产出县。
“民以食为天,食以米为先”五常大米的主要优势独特的品种,独特的自然环境,悠久的种植历史胖米郎五常稻花香,口感独一无二。
胖米郎五常稻花香
北方以粳稻为主,北方有一些优质产区比如五常,种植的品种味道好。跟土壤和水质的关系,北方土壤比较肥沃,水比较硬,北方一年只有一次,养了那么久当然好吃了。
这种说法有待商榷,南方有鱼米之乡一说,几千年的种植稻米历史,应该说南方稻米甲天下。原因是南方的稻米含水量高,米质细腻软糯,口感上佳。北方种植水稻历史也就这几十年,有句古话:水稻不过江,也就是水稻种植以长江为界。东北大米还是近十年的事。现在有些商家为了经济利益,随意宣传蒙骗百姓,误导消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