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胤禛暴死于圆明园寝宫。他在位十三年,终年五十八岁。在他刚即帝位时,鉴于其父康熙帝玄烨预立太子和诸皇子争夺皇位继承权的弊端,于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召集御前王公大臣等宣谕密建储位之法——他秘密地写好皇四子、宝亲王弘历为皇位继承人,将诏旨封存在建储匣内,放置到宫中最高处、世祖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又另写同样的密旨藏在内府,以为他日驾崩后核对。胤禛死后,顾命重臣打开建储匣,与密藏于内府的遗命核对无误,于是,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即皇帝位,成为清入关后的第四代皇帝。改第二年为乾隆元年。弘历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诞生于雍和宫东书院的如意室。
他的母亲钮祜禄氏是胤禛的侧福晋(庶妃),后册封为孝圣宪皇后。史籍记载:
弘历少年时“天资凝重”,六岁即能诵读宋人周敦颐的《爱莲说》。他的祖父玄烨于雍亲王府牡丹台初见他时就非常喜爱,认为这孩子有福气,十一岁时携回宫中抚养,命自己的妃子提携看视,比其他诸皇孙更受恩宠。弘历年轻时曾受到几位叔父的教诲,“学射于贝勒胤禧,习火器于贝勒胤禄”。他曾跟随玄烨到木兰围场打猎。一次,玄烨用火枪把一头熊打倒在地,命弘历再用箭射死它,想让自己心爱的皇孙幼年时就在王公大臣面前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娴熟的武艺。弘历挽辔上马,刹那间,这头熊突然站立起来,企图反噬,玄烨迅速发枪将熊击毙。猎罢归来,玄烨对诸妃嫔谈起,对弘历临危不惊赞不绝口。弘历在尚书房读书时,受业于大学士张廷玉等人,师傅教导他要懂得“君德修明,唯在躬行实践,不徒尚喋喋讲论之虚文”,因此比较明理豁达,注重务实。十七岁时居住在重华宫,将自己的书室命名“随安”,取“随遇而安”之义。雍正十一年(1733年)二月,封为宝亲王,参预军国大事。
弘历自称“幼读诗书,颇谙洽治理”。他阅读《贞观政要》一书,十分赞赏唐太宗及其臣僚的“嘉言善行”。他即位时年方二十五岁,“春秋方富,年力正强,乃励精图治之始”,很想有一番作为。当时胤禛暴死,京师谣言迭起,他以免使“皇太后闻之心烦”为由,下令严禁宫内太监妄传国家政事:“凡外间闲话无故向内廷传说者,定行正法。”胤禛生前迷信鬼神,喜言祥瑞,也有传言他是祈求长生、服食炼丹而死。弘历将其信奉的“炉火修炼”术士张太虚、王定乾等从西苑逐出,并告诫他们和曾在内廷行走的僧人,以后不许妄言胤禛生前行事;还将胤禛生前明令赦免的一起大狱主犯曾静、张熙处死。与此同时,传旨各省提督、总兵等大员,有他不曾见过的,都要陆续进京陛见。令出必行,使胤禛死后受到震动的政局立即稳定下来,显示出青年皇帝刚刚登上皇位时使臣下敬畏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