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状况如下:
1、它是逐渐演变成精耕细作的农业。远古社会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石器锄耕”,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
2、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实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夏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战国时期,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3、基本特点。小农经济是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现代农业是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
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文明国家,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税收基本来源于农业,国家的上层阶级来源于地主,国家的兵员和徭役人员则来源于下层的农民。国家必须有强有力的措施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被迫耕种土地、缴纳赋税、服从徭役。重农抑商、抑制土地兼并、海禁、闭关锁国都是农耕文明的反映。在中国古代社会,商人依附于农业,没有社会地位。因此,商人及时发家致富了,也会买田置业,变成地主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