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经验比较少的话,建议投运营时间较长、利率适中、合规以及行业排名靠前的,广信贷综合来看都比较符合,一直以来运营的都很稳健,风险较低。而且最近还宣布了B轮融,股东都很强,可见对台子的发展还是很有信心的。
通过比较主要P2P平台,发现:网贷的魔鬼仍然是藏在老地方以及各种细节之中。
01
平台创始人的背景
互联网金融公司,其产品和风险的本质仍然是金融,不过同时借助于互联网式的营销和运作。在其长期主营的贷款业务中,银行积累了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所以在平台的高层管理人员中,如果没有人从事过5年以上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的,特别不易对贷款业务中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产生敬畏感,同时在宏观上对国家相关政策及其本质没有把握,而将平台当成一般的互联网公司来经营,其触犯红线的风险无疑会增大。
02
投资界的认可度
作为非专业的理财人,不容易完整把握平台的经营水平和发展趋势,但是职业风险投资人(VC)是有机会了解到平台运营过程中的详细情况,所以已有独立VC投资的平台一般来说经营风险更低。
同时,一些独立第三方网站上也定期对前100名的平台做出排名,从上线时间、人气、收益率等收集了大量数据,可以作为参考。
03
利率的合理性
在中国大多数需要到P2P平台融资的企业,大都不属高利润的—金融行业的ROE(净资产回报率)最高,也就20%左右。所以中小微企业贷款的综合成本如果超过20%,则很难持久。这个临界利率传导到理财人那里,就是大约15%的收益率。
一些平台以个人小额贷款为主,给投资人的收益率甚至更高。在银行信 用卡门槛已经较低、循环利率18%(或者通过分期付款而更低)的情况下,这些融资个人客户将毫无悬念地比银行信 用卡风险要高得多。央行数据表明,部分银行信 用卡的90天逾期已经超过3%.
04
项目的透明性
理财人的资金去处是否合理披露,这其实是一件判别平台风险的利器。从前期跑路的平台事后来看,很多资金投向理财人并不清楚。透明的、可验证的项目不仅可以排除假标,同时使理财人对还款来源及风险有更清楚的了解。
相反,上述正在饱受争议的线下理财某公司,在遭受质疑而被迫出面“澄清”情况时,也无法(或者不愿)具体披露投资项目,其解释多少显得说服力不强。我们认为,对借款人不披露、对项目不介绍的投资都有魔鬼藏身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