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虎一席谈 印度国力会不会超过中国

2025-04-07 14:52:2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主持人:欢迎回到双喜《一虎一席谈》的现场,现在都说中国要跟世界接轨,跟世界接轨最好的方法,最好的途径是不是透过英文,还是应该强化我们自己的母语,把中文好好的强化,我们听听接下来的这位嘉宾,这个答案是新东方公关部经理张亚哲,有请张亚哲。亚哲兄你好。你既然是新东方是教英文的,跟世界的接轨最好方法是?

张亚哲:跟世界接轨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不能把一切之痛,一切之痒,归罪于一门语言,文化本身无罪,另外一点我非常尊敬陈丹青老师,作为同乡,上海人。住的也很近,上海优雅的文化给我们的熏陶,我相信陈老师在多余的素材里面写过很多艺术评论,我平常看纽约时报,看纽约客,我就不能想象中央美院的学生如果在卢浮宫的时候,需要我来帮他来讲这幅画是什么意思,艺术的苍白并不在于艺术的内容本身。

主持人:搞了半天,你是来踢板的,你坐到那边。

张亚哲:我对陈老师很尊敬,他的每一幅画我都看过。

主持人:热烈掌声欢迎。你刚才讲了很多,其实总结一句话,就是英语。

张亚哲:丹青先生说的一点非常对,这样的人才没有了的痛苦不是在于我们可能埋没了一个艺术家,而是在于我们没有真正出现大师,何谓大师,学贯中西,气度非凡。

主持人:事实上资源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在目前的中国国情之下要跟国际接轨,最好的方法是强化英文还是把中文基础好好强化?

张亚哲:两种问题,第一种,中文是沦丧,与英文学习没有关系,中文之不沦丧与英文沦丧没有必然的反关系,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否认一个人中文极其优雅,英文也极其优雅。一个破单词,我举一个四级词汇,变态,如果背十遍还没背下来的人,我不明白是他方法有了问题。所以丹青老师,一切原因在于我们有没有优秀的英语老师。

顾海兵:我们有吗?我们可能有吗?

张亚哲:我觉得否认了这一点,就否认了在中国战斗了几十年英语教学岗位上的第一点,我在这里跟新东方没有任何立场。我在这里讲一句话。

顾海兵:但是我告诉你,你所举的所有学贯中西的人,他们考英语四、六级考不过。

张亚哲:不会吧。

顾海兵:绝对可能,你让他们考一考,不信你考一考?

张亚哲:我考四、六级一定满分。

主持人:等一下。好,他觉得梁实秋肯定考不好,你说你考满分?你考过没?

顾海兵:你考没考过?

主持人:回答?这时候我可以告诉他。

张亚哲:我觉得如果能我通过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文学考试,或者政治经济学考试的话,我可以告诉大家,现在联大当年是怎么考英语的,写作文一篇,我听过我爷爷的朋友跟我讲的一句话,只讲一句话,联大当年考英语只考一篇,考什么?写作,写多少字,四千字,多长时间,一天。

顾海兵:这么好,我赞成。

张亚哲:你赞成。

顾海兵:因为这是大学的自主考试。

主持人:亚哲,你不要拿你爷爷压我,我也有爷爷,你只告诉我,你到底考了没?

张亚哲:因为我不需要考。

顾海兵:你根本考不过。

主持人:等一下,我告诉你,我们找一个现场有一位年轻学生从国外回来的,这一位,你是几岁去国外念书的?

观众:我14岁。

主持人:14岁在美国念书?

观众:对。

主持人:然后到现在为止应该是英文相当好了,因为在美国念书嘛,对不对?你有没有看过英语四、六级的考试?

观众:去年我有看过。去年我表姐这边上的是大学,我看一下她四、六级考试的题,我觉得够戗。因为她那个题看起来很奇怪。

主持人: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例子,为什么四、六级考试让你觉得在美国待这么多年够戗?

观众:我觉得中国的考试注重的是一种语法上的研究,比较重视规规矩矩的语法,在美国运用的话,美国人的语法并不一定很好,他们能拿英语沟通,真正的运用英语,我觉得如果有毛病的话,在于四、六级设计的题型,不能偏重于语法上的研究,应该偏重应用。

顾海兵:它永远不可能设计得完美。

主持人:您刚刚讲,您是教汉语,对海外教汉语的?

观众:向国外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文化。

主持人:我们的汉语是不是出得特别难?

观众:考试来讲,它本身以前可以说是更多是强调知识和语法,有一个现象,所有中国的学生在座的,你们的英语语法绝对比美国的孩子强,这是一个曾经来讲,有一个很大的偏向,这一点来讲,我们的考试也是这样。这一点确实是以前原教育一个很大的弊病,语言测试中医个很大的弊病,现在已经在改了。

主持人:您又要发言了。

顾海兵:刚才这位同志讲的,所谓学贯中西,我可以这样说,99%以上的人不可能学贯中西,这怎么办?应该有分工,只要你喜欢英文一定能学得很好,但是有些人根本不喜欢,但是不喜欢不行,为什么?因为现在的体制要求政府你必须考试。

观众:你不学你怎么知道到底喜不喜欢。

顾海兵:我想我们有很多这样的人才,都因为英语把他扼杀了。

张亚哲:我讲两个问题,麦肯锡做了一个报告,大家知道清华大学的学生还沉醉在自我得意的角度里面,认为中国的软件是如此的好,中国的IT业是如此的发展,中国在纳斯达克在纽约证交所,但是有一句话,印度正在追赶,原因只有一个,实用性的计算机语言在增长,我再换过来讲文科好了,为什么张艺谋、陈凯歌不能去执掌《断背山》,原因是?

顾海兵:他不需要!

张亚哲:我们觉得李安在奥斯卡领奖的时候,是不是?

顾海兵:也不是特别骄傲!

00:19:20:00

主持人:你可以继续。

张亚哲:我只讲一句话,当我们来谈论一个家在一个世界上的世界地位的时候,我们不在乎用中文谈论还是用英文谈论。

顾海兵:可是你前面特别在乎。

主持人:请这边第一次发言的,最旁边的这位,麦克风给他。

观众:考试的目的是检验知识的掌握和促进知识的掌握,而现在四、六级成为了一个人通向上升渠道的一个证件了,它成为了他获取他利益的一个证件,而不是促进他知识的掌握和知识促进的作用,所以我觉得像这样的东西,坚决予以取缔。

主持人:旁边这位。

观众:英语重不重要不是由政府提供一个考试强制我们来考验说它重要,它的需求有多大,它需要多少人去学,学到什么样是我们每个人来决定,所以有政府统一规定意义考试,然后不考这个试,很多政府机关没办法进入工作,给我们提供这种无形的压力这是不人道的。

主持人:后面那位小姐。

观众:我是老师,我觉得英语四、六级就是作为鞭策学生学习的一个方法,除了英语四、六级,很多考试其它英语考试,包括你的专业,你都可以去发展,你不能说英语四、六级就抹煞了你的创造力,而且现在英语四、六级现在在进行改革,听力已经增加到35分,你没有好的听力,没有办法做好听力题。而且在教学当中已经做的实验,不需要做任何的冲刺题,不需要买任何的辅导材料,只要你把大学英语的课本学好,这个时候你的四、六级完全是可以通过的。

主持人:后边那位。

观众:我认为四、六级虽然题型是改了,但是出题的思路如果不改的话,还是不能真正检验我们英语水平,新东方一个老师,我也上过新东方,新东方老师说,英美人是直来直去的思维,所以英语也是直来直去的语言,但是汉语是比较丰富,比较多的,所以四、六级一直是用汉语的思维出四、六级的题,同一道题设好几个坎,思维要转好几个圈,好几个陷阱越过知道才能找到正确答案。这种情况下,就是托福、GRE想你通过,但是四、六级就是要整死你,这就是新东方老师这么说。

00:26:40:00

主持人:简单的回应。

张亚哲: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过GRE,我个人认为是很不人性的考试,但是所有考试都是不人性的,比如说GRE的阅读考试,你必须要知道谁是康德,谁是尼采,但是我觉得很多中国学生好像也不知道谁是康德,谁是尼采,陈老师痛心疾首照耀考过了,考试实际上是一个逻辑梳理,不需要讲太悬的东西,只是今天聊聊天讲一讲,昨天我跟陈老师在《锵锵三人行》也见面,我有一句话是什么?我倒觉得窦文涛一句话讲得蛮好,这个世界本来就蛮辛苦的,大家不要剑拔弩张的,没学好英语的,学一学,不比绘画难。

顾海兵:需要成本,机会成本。

张亚哲:谢谢顾老师,学好英语的不要得意的,因为有比你学得更好的人,还有一个东西告诉大家,中文学得好的外国人,一定要远远大于英文讲得好的中国人,一虎,我就觉得有一点点悲哀,为什么人家能够讲中文跟高层政府说,你们的丝竹音乐,你们的京剧,你不是国粹吗?

顾海兵:你说的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

张亚哲:我们俩的思维不一样。

00:29:20:00

顾海兵:对,GRE跟英语四、六级完全是不一样。

主持人:谢谢,谢谢。休息片刻回到现场,我们要来谈一个话题,是今天的新闻人物,孙教授他要来到现场。

主持人:欢迎回到双喜《一虎一席谈》的现场,接下来是我们的新闻人物要出场了,在介绍他之前,特别强调,今天这个节目这个主题,源头就是因为看到他在媒体上写了两篇文章,他不是学英语的,但是教了英语教学却教了三十多年,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他说他现在唯一的梦想就是绝对要废除四、六级的考试,他是谁呢?清华大学资深教授孙复初老师。孙老师您好,欢迎孙老师。谢谢孙老师,要特别解释一下,因为孙老师身体不是很舒服,但是他说为了要把他的观点向全球华人来宣传,来宣扬,他今天一定怎么样也要来参加这个节目,孙老师,您先坐好了。来,我们再热烈掌声孙复初老师。孙老师,坦白讲,这个四、六级考试,英文四、六级考试该不该废除的事情已经争论相当久了,我们今天坐在这里也是因为看到您的文章,您声嘶力竭地喊教英语教了三十多年,你还是非常坚持一定要给它取消,为什么这么坚持?

孙复初:语言本身是思维的外壳,或者说思维的载体,我们能够交流是要通过语言的,我们自己要进行思考,也要通过语言的。我的一个外孙问我一个汉语的成语,他说爷爷你怎么解释,他就告诉他怎么解释。他说爷爷你这个解释是错的,老师标准化答案是错的,打岔。我就不理解为什么成语的解释只能一个解释呢?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他能够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吗?他有创造性的语言能力吗?那是没有的,这一点来讲,标准化考试是不适合于语言教学。

主持人:孙教授,讨论过程当中提到即使在试题上做一些改进,把出题更灵活一点,更反映生活形态,你觉得这样子也是有必要来取消吗?

孙复初:现在我们的同学们学生青少年从小学一直学到研究生,英语原来是并不难过关的问题,一门课程,现在变得是学的时间最长!同学们花的精力最多!家长的投入也最多!花得好多钱!现在我班上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四、六级通过的学生上我的选修课,我问他们,你们能用英语做工具来看数学、物理这些课程吗?你们看过吗?绝大部分同学说从来没有用英语来作为工具来学习课程,我就选过大学,原来是最容易的美国大学英语的物理课很容易的课文,让他们看,看了很多地方是错的,他们看来是看不了。他们就说我到现在为止,,英语是我考试的工具,初中为了考高中,高中为了考大学,到大学为了考四级、考六级,一直考试,英语就是考试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工具!

田智辉:刚才那个老师说的,他主要想表达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刚才就是教育的普遍性和教育的个性,特别是语言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强调个性,更强调交流,中国的情况不太做得到,为什么?一下子扩招,一下几十万,特别是1999年以后,在我们国家现在很难做这到一点,除非是专业的,大学要求语言个性化教学很难。第二标准化,标准化不是我们国家有,也不是四、六级,GRE、托福,都是标准化,这个考试里面,标准化肯定是要有一部分的。

观众:取消还是不取消,我觉得不要简单化,我觉得还是强调“统”字,“统”字没必要,如果说“统”在理论上成立的话,为什么大学英语课统一考试,其它物理、数学为什么不考,都考的话,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会怎么样,这是一个理论性问题,也是实际问题。

顾海兵:把题目要纠正一下,我们现在讨论的全国统一的以政府为背景的公共外语的四、六级考试,因为我们现在考的是公共外语,据我所带的研究生,他们的公共外语不断的在考试,但是他们的专业外语非常糟糕,他们很多专业的原著根本没有看,因为他们完全被四、六级的指挥棒所指挥,可以这样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条条大陆通罗马,非要搞标准化的考试,只能是扼杀人才,我提一个建议,全国的所有外语教师首先来一次四、六级考试,看看能通过多少!

主持人:旁边戴眼镜的女同学。

观众:谢谢。我是反对取消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特别是反对顾老师刚刚说到废除国家统一下的公共英语四、六级的考试,因为他非常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我想说的是如果英语基础四、六级考试,因为是注重基础方面的学习,如果你连基础都达不到,你如何去学习专业英语呢?谢谢。

主持人:这一位同学,来,请。

主持人:后面女同学,第一次发言,请。

观众:我想说的是在本科四年,当我们需要考四、六级的时候,我们的英语是在不断退步,当我们到了研究生以后,当我们开始看原版教材,看英文教材的时候,我们不需要考试的时候,我们的英语是在进步。

主持人:谢谢,这边这位同学。

观众:我觉得今天主要讨论的问题,我们在想究竟怎么看待英语的问题,是不是需要把英语从神坛上请下来的问题,但是我认为如果只要存在四、六级英语,英语就不可能从神坛上下来,凭心而论,大家自己看一下,英语对我们每个人真的那么重要吗?可能有的同学学新闻的,觉得我将来可能用英文跟布莱尔对话,我觉得我很荣耀,但是也可能有人觉得,我将来在西藏内蒙,我采访那些老农,农民、牧民的时候,我用汉语说的时候,我有好的文章我一样很荣耀。所以英语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并不是人生必须要学的东西。

主持人:价值不一样。

观众:还有一点,像数学,我们高中很多学数学,但是现在学文科的人连一元二次方程都解不了,全忘掉了,当时那么时间到哪里去了,可能全浪费掉了。英语四、六级一定要取消,只要一取消,英语就能从神坛上下来。

主持人:后面那位。

观众:刚才同学说把四、六级取消,就能够把英语从一个神坛上下来,这种观点,我不赞成。我觉得四、六级,大家现在有很多人赞同四、六级,说给它带来了多少好处,有人说四、六级毒害了某些人,这个问题就在于刚才那位老实说的,一个“统”字上面。为什么非得要都要统一用四级来卡,这是操作的问题,四、六级有存在的必要,只是我们操作有问题。

主持人:谢谢,最后嘉宾,简短的十秒钟结论。

顾海兵:这位同学有良好的愿望,他还寄希望政府和高校都可以搞考试,但是我告诉你,只要政府出面,其它任何高校想做这样的尝试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田智辉:在我们国家目前这个教育资源,师资资源少不能那么多,而且学生那么多,要求高等教育这么多的情况下,四、六级要是取消的话很多人心里那种平衡,他不仅是一种英语的平衡,是带来了一种标准。

孙复初: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觉得四、六级取消以后,英语教学获得了一个大解放。

田智辉:我们现在处在国际化、全球化阶段,语言这个时候显得特别重要,没有找到很好的方式之前,四、六级不能取消。

孙复初:教育部现在强调和国际接轨,可是四、六级考试的成绩是拿不出去的,我班上调查里面就讲,我通过了六级,得到了高分,可是我英语水平没有得到提高,老外的电话不敢接,原文的书看不了,报纸也看不了,写的文章一塌糊涂,可是我通过了四、六级,拿到了证书。

田智辉:语言的测试不是说今天达到标准,明天不看就忘了。

孙复初:他当时就不行。

顾海兵:我的学生我知道,他们考过四、六级,考过托福,考过GRE,但是外语的写作能力不亚于他们。

孙复初:本身这个测试是不公平的,这是一个不准确的秤,我们的表,什么叫好表?走得非常准确。什么叫一个好秤?称得非常标准。可是我们四六级考试的那个证书是没有什么含金量的。

主持人:谢谢,谢谢三位嘉宾,谢谢所有观众的意见。我知道我如果不打断,今天这一个,一小时的争论是不会休止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一场的争论也不会因为今天《一虎一席谈》触及了它就找到最好的休止符或者是句点。我当时在中学的时候学英语的时候我的英语老师告诉我的那两句话,那两句话最好的就是考试是为了检测你学习的结果,教育是找到最好的学习方法,当教育没有找到最好学习方法的时候,那不叫做教育,那叫做叫累,那是大家都觉得很累。所以我觉得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从源头来找,考试的目的何在,教育的目的何在,希望有关单位,答案权利是在你的手里,谢谢大家的收看。《一虎一席谈》下周见。

回答2:

放心,种姓制度还在就永远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