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35岁的程序员都去哪儿了

2024-11-25 21:19:3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40岁左右的程序员还是很多的,想转行的有的自己去创业了,有的转向公司的其他岗位了。做程序员不可能做一辈子程序员的,所以在入行的时候就要考虑好自己的未来,就要做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

回答2:

在中专,大专学校里教书,我是这种情况。

回答3:

和黄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已进入不惑之年的俞军。一样的博士生高学历,一样的在2000年初就出来工作,虽然最后殊途同归,但两人走的却是两条不同的路。
  工作10余年来,俞军选择工作时的因素始终没变:看重自己在一份工作中做的事情,而不是公司和行业本身。
  所以在博士毕业后为了将多年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且能和市场结合,而不是做一些偏底层的技术工作,他的前两份工作在两家分别做3G通信网络和硬件系统软件开发的外企。
  和黄明国在BAT工作了8年一样,俞军在第二家外企同样工作了8年之久。8年的时间足以让一个行业壮大,也足以让一个人成长。在外企的8年,俞军经历了从普通工程师到团队leader再到部门leader三个阶段,并且从这家公司开始从事架构设计与管理相关的工作,为后期跨进互联网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去年,俞军离开工作多年的外企正式向互联网行业进军,他通过朋友推荐的形式加入了一家媒体转型互联网的企业,以CTO的身份同时负责两条业务线,其中国外的一款打车软件便是公司的全新产品,他进去以后可以从0到1地去设计架构,做一款直接面向市场和用户的产品,并在用户增长的过程中接触和实现高可用和高并发,这也是这家公司吸引他加入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传统外企到互联网公司,俞军不否定会面临种种不适。「由于公司之前没有技术负责人,很多项目都是一块块砖垒起来的,垒到一定高度后离远了一看才发现整体比较乱,这时候,需求一旦有变化后就完全不适用了。所以我进去以后的第一件事是带着产品、运营等部门加班加点地解决第一个需求。但是老的代码谁都不敢动,所以后期我在持续不断地做重构。」除了这些工作外,作为公司的技术负责人,俞军还要承担部分和其他部门的沟通以及人员招聘与管理的工作,职责上更加全面。
  「但我想跳槽的原因就是离开舒适区,瞎折腾呗。」俞军自嘲地笑着说,在他看来,传统IT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并没有那么大的区别,无论使用哪种技术栈,大家在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都是相通的。况且现在的网络这么发达,想学习什么新技术都可以在网上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所以我们从他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他每一次的职业选择都在接受更大的挑战和未知,但每一次他都能很好地解决。
  我很好奇他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交流之后发现这或许和他的心态有关。虽然比黄明国年长2岁,俞军却看上去并不像40岁的人,从外表到言行,都可以感受出他面对困难时的淡然和对自己技术水平的自信,而不是大龄码农身上固有的那种焦虑感。
  在他看来,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会面临的问题,比如他以前经常和组里的年轻人聊天,发现话题最后总逃不开买房买车、成家立业,在这些方面,年轻人还存在很大的焦虑。但是对于年龄较大的程序员来说,「成家立业」中的「成家」基本已经完成,接下来就可以把重心放在「立业」上了。
  「当然年龄带给程序员的压力在所难免,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我觉得这也不是多大的事儿。因为年轻人也有老去的一天,这是正常的新陈代谢。如果现在某一年龄段的人遇到了困境,那么比他年轻十岁的人很快也会遇到同样的困境,从这一角度来看,没有谁比谁更有优势。」俞军说。
  和大多数大龄程序员不同的是,目前已经成家、育有一子一女的俞军,并不是一个完全追求work-life balance的人,他喜欢根据自己的生活节奏来安排工作时间,虽然在现在这家创业公司,他每天晚上7点左右下班,但回家休息整顿一番后,却会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俞军说他是一个比较实际的人,对于很多大龄码农口中所说的「写不动了」心存不解。如果是因为家庭和生活上的事情分解了工作时长,倒还可以理解。但如果纯是精神上的「写不动了」那就是一种自我放弃。
  在俞军看来,写代码是一项考验智商和情商的工作,而不是劳力工作。真正能把代码写得非常好的那些人,一定是双商都很高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俞军作为一名大龄程序员的傲气,交谈中他聊起以前在外企工作时遇到的一个50多岁的外国码农,写的代码无论怎么测都测不出bug,语气里满是敬佩。
  今年10月,由于上一家公司所做的项目因资金链断裂而停掉的缘故,俞军通过100offer入职了现在这家互联网创业公司从事架构师的职位。现在这家公司无论在技术栈还是公司平台方面都合他心意,目前的岗位也能让他将前10年积累的技术经验得以最大施展。
  大龄码农会被时代抛弃吗?属于俞军的黄金时代似乎才刚刚开始。
  从黄明国和俞军身上,我们能看到大龄码农存在的两种状态:焦虑和自信。很多时候,大龄程序员之所以会焦虑,主要还是两方面原因:一种是家庭生活难两全带来的抉择,另一种是对自身技术水平的不自信。而后者才是大多数大龄码农焦虑的源头。
  而那些对自己技术不自信的人可能多年都在从事着普通开发的岗位,既得不到职位的晋升也提不起学习新技术的兴致。如某互联网金融公司的HR所说,这一现象在面试的过程中就能体现出来。比如他们曾面试过的很多大龄码农,使用的框架和技术比较老旧,虽然他们对新技术也有所了解,却因为精力有限的原因没有落地执行,这种类型的程序员自然与高速发展的企业并不匹配。
  这个时代很残酷也相对公平,残酷的地方在于世界的变化之快容不得人有片刻懈怠,公平的地方在于:不论你是年轻还是年老,都要靠实力说话。那些被时代抛弃的永远都是跑得比较慢甚至在原地徘徊的人,即所谓的工作十年却只有一年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