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首孝弟,不是首孝悌。
三字经原文(部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扩展资料: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字经
是首孝悌,孝悌(xiào tì) :孝,指还报父母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
但是用“首孝弟”也可以的,"弟"是通假字,通"悌",读音就要读tì了。
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启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扩展资料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故人事亲事长,必要尽其孝悌。孝悌乃一件大事。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字经
应该是"首孝弟", "弟"是通假字,通"悌",但是尊重原文,应该为"首孝弟",但读音就要读tì了.
“孝”就不用多说了吧,而平辈之间(一般为兄弟)相互尊敬友好则称之为“悌”,故应该是后一句。
首孝悌。孝:对父母孝顺。
悌:对兄弟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