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父母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相信大家还记得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案发后,心理专家调查,马加爵性格内向、孤僻、自卑心重,这与其沉闷、冷漠的家庭教育有着极大的关联。
父母的态度是稳定而长期地环绕在孩子身边的养分和水分,根据因果定律,父母播什么种,孩子就结什么果。如果父母给予的水分是积极乐观的,像阳光一般温暖,那么孩子接收到的养料也是阳光般的积极、乐观和温暖。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经过长年累月的这种滋养,会逐渐形成稳定的人格特质:积极、乐观、主动、活泼、开朗。如果父母给予的水分是管制、批判的,像利剑一般犀利,那么孩子接收到的养料也是利剑般的尖锐、锋利和苛刻。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经过长年累月的灌输,会逐渐形成固有的人格特质:谨慎、追求完美、保守、内向、守纪律。如果父母给予的水分是暴力,如冰霜雪雨,那么孩子接收到的养料也是暴力和冷漠。在长久的固定思想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形成中,人格逐渐形成:暴力倾向、冷漠、不好交际、甚至反叛。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的,而不仅仅在于养育孩子的二十多年里,这二十多年父母提供的保育箱,提供的养料和水分,足以形成贯穿孩子一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父母的态度的确会对孩子的人格产生深刻的影响,孩子人格的形成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教育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健康的人格应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对所承担的学习和其他活动有胜任感,对父母、朋友有爱的能力,有安全感,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等。父母对孩子不同的养育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孩子的人格形成。孩子的人格形成于五六岁的时候,之后基本稳定。也就是说孩子在上学前几年,与父母的相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将来的生活、情感、人际状态。父母的养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特质。有研究发现,冷酷拒绝型的父母,孩子容易形成攻击性。这是因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讲,他感受到自己是不被爱,内心就缺少安全感。为了抵御不安全的感觉,往往会做出一些攻击性的事情,以确保自己有能力保护自己。
父母的态度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而且影响很大!拿我老公家来做例子。我婆婆特别强势,不管是嘴上还是实际上,一点都不吃亏,所以教出来三个孩子,特别会讲理,说话做事一套套的,这不是褒义词,是贬义词。因为她们是那种,有理不饶人,没理也能赖三分的那种,特别讨厌。我婆婆特别抠门,势力。三个孩子也抠门。我婆婆特别爱美,护肤品一应俱全,比我的都多,平日没事就去做头发修眉毛,三个孩子都特别爱美,觉得自己天底下最美。迷之自信。还有就是,眼高手低,看不上这个那个,往往人家努力挣钱生活的那种人,在她眼里都是没用的。自己没多少钱,还爱指导这个,指导那个,觉得自己特别牛,也不知道哪来的自信。还爱挑理,一天到晚看这个不顺眼那个不顺眼。三个孩子人生观价值观都特别差,待人接物都很差劲。女儿像泼妇,儿子像事妈,唠叨又恶心。超现实主义的家庭,没有一点生活情趣可言。一家大小没有一点兴趣爱好,全爱说家长里短,说到底还是这家不好,那家不好,合起来就是她家最好!
父母的态度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情绪甚至性格人格,我女儿刚刚两个多月,连自己打嗝都还不会,已经在模仿大人的情绪处理了。每次给她换尿布,她看着我,张嘴啊啊两声刚要哭,这时只要我在笑,她多半会在犹豫一下之后把哭转化成笑。而如果我表现出对她哭的紧张或漠视,她百分百会哭。从她身上我深深明白了为什么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所谓言传身教,大概就是我们在孩子面前展现出的自己的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