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宫廷流行的队舞,是唐代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很多都是沿用唐代舞蹈的名称,但表演形式已发生变化,主要在宫廷举行典礼时演出。
代宫廷队舞中有一部《抛球乐队》,与体育关系密切,是直接从体育游戏的抛球活动中孕育发展出来的一种舞蹈形式。舞者穿“四色罗绣宽衫,系银带”,服饰颇为华丽。舞蹈动作特点是“奉绣球”。
《宋史·乐志》关于这部乐舞的记载确实过于简单,很难使人了解其乐情舞态。反而19世纪的朝鲜李朝(李太王李熙)仪轨厅所刻印的《进馔仪轨》一书,却十分精细地描绘了从中国宋代传入高丽的多部乐舞(其中包括《抛球乐》)的表演场景:女舞队由16人组成,领头2人执“竹杆子”,次2人其中1人执花,1人执笔,12人分2行而立,中设“球门”,装饰极为华丽,描龙绘凤,并饰彩色纹缎;中上有一圆孔叫做“风流眼”,如今日篮球架上的球环。女舞者边舞边进,并向“球门”、“风流眼”中抛球,同时朗诵、歌唱。
此书还绘有由男童表演的《抛球乐》,除舞者为男性,服饰不同外,表演形式与女队差不多。
珍贵的《进馔仪轨》虽然成书较晚,相当于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但它所记录的宋代同名队舞,却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